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2024-02-07钱群
钱群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针对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和价值,讨论思辨性阅读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优化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理解,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本文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思维、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开阔眼界,拓宽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加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运用,从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理念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是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在加强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过程中,基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融合生活即教育理论,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知识的转移,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基于陶行知思想探索思辨性阅读教学,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的纵向发展,运用批判、推断、归纳等方法理解阅读文本,鼓励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和情感展开思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若没有高阶思维的参与,将会使阅读停留于形式。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展深度性阅读和思辨性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阅读效果。思辨性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注重教学目标,而未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开展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文本,为学生构建庞大的思维空间,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阅读与生活的统一,挖掘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交流的平台,为其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在思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思辨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思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从思辨性阅读出发,用大量的案例加深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要打破传统、散漫的阅读形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思辨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对字、词、句解析的过程中,实施思辨性阅读,能够使阅读由浅入深,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读文本,找出支持论点的根据。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查找能力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问题思维。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有什么样的理由能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开展问题引导的形式,以口头语言来表达思维,使学生能够清晰故事发展的脉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以问题为引导,加深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师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是否同意老牛、松鼠的回答?”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出不同层次人的看法,突破固定式思维,注重學生思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一篇经典的阅读作品中,教师开展批判性阅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将《青蛙在泥塘》《大象的耳朵》等经典作品投放到阅读课堂上,通过学生广泛地阅读,找出问题的矛盾点和相似之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提问,注重问题引导的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理清思路,对故事章节和情节进行推断。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挖掘问题的矛盾点和相似之处,为学生设置经典的矛盾,通过他人的口述和经验,挖掘矛盾点,通过学生的对比分析和推断理解,加深对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加强师生沟通,加深学生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文言文或者阅读的教学,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学生与历史人物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开展批判性阅读,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可利用思维导图或者树状图的形式,还原人物所处的真实背景,用思维导图或折线图的形式,表现人物在特定模式下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批判法、对比法、归纳法,对简单地叙述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文章蕴含的思维方法可以对生活起到借鉴意义。教师根据“田忌赛马”这一故事,让学生列出思维导图,模拟田忌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在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学习和阅读时,利用阅读的基本方法进行推演和真实情境的再现,使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矛盾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田忌赛马”这一篇阅读文本中,教师可以变换思考方式,例如军队出征,有将军、士兵、骑士这三个军衔,战场上敌对双方都由三个等级的士兵出战,该如何安排才能获得最高效益?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出场顺序,画出对称图标,加深学生对故事文本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思维性阅读
课堂上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案,开展多元化教学,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集创作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阅读方法,对论述类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要优化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拓宽思辨性阅读的文本内容,注重学生思辨性阅读技巧的掌握,挖掘阅读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者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突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本篇文章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如我对闰土的印象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本篇阅读文本时,要求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创作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学生掌握创作背景资料之后进行通篇阅读。教师针对作者在材料上安排的冲突进行问题引导,如我对闰土刺猹的回忆画面,作者重复了两次“看瓜刺猹”,作者的描写是否存在冲突?教师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批判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章的矛盾点和冲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矛盾点进行大胆质疑和猜想。基于学生的视角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挖掘文本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辨性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思辨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阅读的数量,其阅读思维难以得到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思辨性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性思维,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构建小组合作的阅读课程,立足于教學主题,挖掘应有的教学资源,为思辨性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选择与宇宙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课外参考文献,构建群体阅读。在群体阅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宇宙都有哪些星球?哪些星球可能存在生命?”教师以问题引导的形式,使学生在参考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针对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注重生活与基础知识的联系,有效构建生活及教育的课堂,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注重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比、归纳、推理阅读能力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构建思辨性阅读教学框架,开展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打造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沟通,加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