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约定

2024-02-06任俊丽

党建 2024年1期
关键词:乌梁素海三北巴彦淖尔

任俊丽

2023年6月,一句“你好,我叫巴彦淖尔”成为网络热点,刷爆了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让巴彦淖尔这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一夜之间叫响大江南北,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黄河“几字弯”明珠。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看到,那盐碱改良长出的苗,扎根沙地长出的树,引黄灌溉渠织成的网,无不讲述着这块土地昨天经历的和今天正在发生的。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听取巴彦淖尔市代表汇报后说:有机会,一定到河套灌区看一看,看看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巴彦淖尔市永丰村的村民,向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两年后,2023年6月5日,总书记真的来了!巴彦淖尔人民欢欣鼓舞、倍受感动。短短两天的行程,从看湖到看林,从看沙到看水,田埂上、沙地里,总书记问“渔民上岸”后日子过得怎么样,问林场职工工作生活情况。“渔二代”刘文斌说:“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的心‘咚咚’直跳,但当总书记问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时,我感觉他就像亲人一样,让人温暖。”老百姓的事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上世纪90年代,乌梁素海出现自然补给水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现象,“塞外明珠”黯然失色。“一湖两海”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他曾9次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综合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深刻认识到,问题的表象在湖里,成因在岸上,只有坚持系统治理观念,坚持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理,才能根治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关心下,如今的乌梁素海天蓝水碧、波光粼粼,未至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乌梁素海,驻足湖面,久久凝视,强调“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难以想象,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这片绿树成荫的生态氧吧,60多年前还是一片贫瘠的沙漠。“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走进沙地,久久端详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木,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这份奇迹,是“三北人誓用白发换绿洲”的坚守,是“农民成为治沙专家、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的奉獻,是“三北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传承。

从“相约”到“赴约”,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彰显了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从冰封北国到烟雨江南,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北疆儿女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深情厚爱转化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在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上,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纪)

猜你喜欢

乌梁素海三北巴彦淖尔
我的三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十字路口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浅谈乌梁素海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