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成功率的临床观察
2024-02-03张梅张耀
张梅 张耀
215000, 苏州口腔医院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颈部缺损,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国内研究为5%~99.1%[1]。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能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甚至出现牙折[2]。临床上充填楔状缺损以往使用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材料,但玻璃离子耐磨性及美观性较差,复合树脂美观性及耐磨性能良好,临床中应用较普遍[3]。流动型树脂临床使用方便也开始被应用于楔状缺损的充填修复,但是相关实验研究较少,流体树脂能否替代复合树脂用以充填楔状缺损尚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流体树脂与复合树脂相比成功率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比较两者临床操作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苏州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楔状缺损患者90 例(251 颗患牙),所有患者无其它牙体牙髓相关疾病,并且知情同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回访。
1.2 材料
3M FiltekTMZ350流体树脂、 3M ESPE FiltekTMZ350 XT通用树脂、 3M ESPE AdperTMEasy One自酸蚀黏接剂、 EliparTMFreelightTM2光固化灯(3M, 美国)。
1.3 方法
研究组采用Z350流体树脂充填,对照组采用Z350 XT通用树脂充填治疗,对比不同树脂充填1、 2 年后的成功率,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操作时间。两组研究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 观察指标
评估者采用盲法使用改良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进行评价。评估内容包括: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修复体着色、继发龋、牙龈情况[4]。必须各项评估指标都成功才视为成功,否则为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患者充填治疗后1 年进行回访,研究组有2 名患者失访(含5 颗患牙),对照组有3 名患者失访(含8 颗患牙)。两组失访率分别为4%和6.7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 年后两组充填体的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89.83%,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后1 年随访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2 年后回访复查,研究组有5名患者失访(含14 颗患牙),对照组有6 名患者失访(含17 颗患牙)。两组失访率分别为11.2%和13.4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2 年后两组充填体的成功率分别为86.49% 和83.49%,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对两组样本临床操作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平均临床操作时间为(5.12±0.80) min,显著小于对照组的(6.52±0.8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楔状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应力集中是造成楔状缺损的主要病因,也是充填体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5]。充填材料的选择对患者术后以及远期疗效影响重大。临床上常用于充填楔状缺损的材料有玻璃离子、复合体、复合树脂等[6-7]。玻璃离子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最接近,能提供良好的边缘封闭性,减少微渗漏[8]。但由于脆性较大,不适合用于承担咬合力部位[6]。复合体与牙面黏接处均产生收缩应力,界面处产生裂隙导致修复体边缘变色以致发生继发龋,甚至修复体脱落[9]。纳米复合树脂因较佳的美学效果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成为目前临床充填修复治疗的主要材料。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流体树脂因具有极好的渗透性及较好的粘接力被应用于临床[10]。它操作时可使用针头直接将充填材料注射到患处,十分适用于充填狭窄区,避免充填处与牙体组织之间空隙形成[11]。
本项研究中两组材料充填治疗效果良好,在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修复体着色、继发龋、牙龈情况等方面均能达到较好临床效果,这与鲍士金等[5]研究结果不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操作时间,发现使用流体树脂较使用通用树脂充填平均临床操作时间更短。这表明使用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能够节约临床操作时间,这是由于流体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操作中更加便捷。
综上所述: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与复合树脂相比成功率相同,临床操作方便,用时更短,因此流体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