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模式研究

2024-02-03吴仕堃

成才之路 2024年3期
关键词:业财会计专业证书

吴仕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革新,各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模式也在不断转型与升级。在此背景下,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着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新职业教育法的正式施行也给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文章以业财一体信息化证书为例,介绍制度实施意义与证书技能要求,指出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探究“书证融通”模式的实践渠道。

关键词:“1+X”证书;中职会计专业;业财一体信息化;书证融通;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85-04

2019年,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第一次设立“1+X”证书制度,并于同年4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开启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革新。该制度中的“1”,指学生毕业时需要取得的学历证书,是学习的基础成果;“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证书,是学生在完成“1”基础上的能力拓展和提升。“1+X”证书制度的设立,是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新阶段,国家综合职业教育现状和市场人才需求颁布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对中职学校而言,它可以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设置的改革,同时有效对接市场人才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该制度的核心即“书证融通”,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努力考取多种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缓解市场结构性就业矛盾。

试点工作开展至今,综合考虑教学环境、市场需求和学生实用技能等,国家一共发布了四个批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第二至第四批次中部分技能证书与会计专业息息相关。(1)第二批次,2019年8月发布,共10种证书,其中与会计专业相关仅一种,即由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智能财税”证书。(2)第三批次,2020年1月发布,共76种证书,其中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主要包括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财务数字化应用”及“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由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金税财务应用”和由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财务共享服务”证书等4种技能等级证书。(3)第四批次,2020年12月发布,共355种证书,其中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主要包括由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政府财务与会计机器人运用”和“企业管理咨询”证书,由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智能审计”证书,由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培训考核认定的“审计信息化应用”证书,由上海财才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薪酬管理”证书和由北京中税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培训考核认定的“企业纳税精细化管理”证书等10种技能等级证书[2]。

2017年起,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正式取消,这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会计专业其他证书如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等,需要在取得高中同等学历后才可以报考。因此,中职阶段没有可以考取的专业资格证书,自然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弱,可以获取的专业对口岗位越来越少,“毕业即是失业”的尴尬已成为毕业生面临的常态[3]。“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多种可以报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证书参加培训考核,这样也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试点的“1+X”证书大都由行业中优秀的企业结合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设计和认证,证书的考核标准更加贴近市场对会计岗位人才的要求,学生通过考核后能更快适应岗位工作。另外,在“1+X”证书的培训考核过程中,企业会全面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计、实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环节中,有助于构建企业与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双方互利共赢的多元化发展框架,充分、高效地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技能和优良素养人才的作用,优化社会各行业领域资源配置[4]。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入选第三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推广。业财一体信息化系统是以用友ERP管理软件为工具,使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企业各项业务,并连接企業购销存等业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管理,有效体现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成性、实时性和共享性。该证书按面向群体、工作内容和技能层次,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等级不同,掌握的技能要求和考试难度也不同。(1)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面向企业业财协同会计事务处理岗位群及信息系统基础维护岗位群,主要从事基于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置与维护、期初数据录入、企业基础会计事务处理、业财协同基础业务处理、增值税业务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基础会计事物处理,具有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基础应用及系统维护能力、职业理解判断能力和业财协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2)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中级)。面向企业业财协同业务处理岗位群、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群及财税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岗位群,主要从事基于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业务流程实施、业财协同综合业务处理、大数据财税业务处理、合同业务处理、售后服务处理等协同应用类工作,具有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及系统管理能力、对外协调沟通能力、内部风险应变能力和业财协同复杂业务处理能力。(3)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高级)。面向企业业财协同管理岗位群、业财一体化的初级财务顾问岗位群以及企业数字化管理相关岗位群,主要从事基于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的管理流程设计、电商业务处理、委外业务处理、进出口业务处理、预算编制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利润管理、大数据财税业务处理与纳税筹划、大数据企业经营分析等工作,具有业财协同需求挖掘和整理能力、流程设计能力、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实施及使用培训、财税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能力及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

1.专业实训技能课学时量不足

随着2017年11月国家正式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及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逐步推广,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导向从原先的学生毕业即就业,转向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升到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学历。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除了涉及专业课外,还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德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加大了公共课的课时量。公共基础课课时量增加后,各类专业课程的课时量相应减少。尤其是专业技能实训课课时不足,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无法得到锻炼,导致他们在走进企业面对财务工作时十分“心虚”,陷入“上不了手、做不了账、报不了税”的尴尬局面[5]。

2.师资团队综合素质不高

新的财务模式、资源和技能,只有真正在企业财务一线岗位实践才可以体现价值。而中职学校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还是刚毕业的新教师,都没有企业财务实践工作的经历,只是按照教材进行讲授[6]。师资团队综合素质不高,使得学生无法获得适应市场需求的财务专业技能。

3.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

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部分合作企业没有充分、务实地调研中职学校教学情况,没有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实训场地建设中,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甚微。财务岗位工作具有特殊性,企业无法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大批量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因此,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都无法在企业的财务岗位进行实习锻炼,使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往往停留于表面,无法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7]。

1.推动学考课程与证书培训双向融通

在如今学业水平考试成为中职学生毕业和升学新标准的环境下,中职学校应该顺应形势变动,及时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出调整。当前会计专业列入“1+X”制度试点的证书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数字化管理、金税财务应用、企业管理咨询等。学校可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专业经验和先进指导理念的会计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到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结合学校的师资配备、学生素质和实训条件等,选择适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专业培训,并将技能证书考试大纲的考点融入相关会计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技能考核双向融通[8]。例如,可探索实践以下方面的高效“书证融通”。(1)将专业课程中的“会计综合实训”知识内容与证书考核点中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相互融通,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中主要环节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2)将专业课程中的“税收基础”知识内容与证书考核点中的“税费计算、纳税申报”相互融通,让学生熟悉主要税种的概念和分类知识,掌握税费的计算和申报技能。(3)将专业课程中的“出纳岗位实务”知识内容与证书考核点中的“填写支票、往来结算”相互融通,让学生熟知并掌握出纳岗位的各项业务技能。(4)将专业课程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内容与证书考核点中的“职业素养、财务制度”相互融通,让学生形成遵守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意识,锻炼学生客观、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无法充分平衡和满足各科目的有效学习。因此,各类专业课程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可充分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将校企合作企业仿真的会计凭证业务处理、增值税发票开具和各类税费申报等财务工作,分类、整合上传至学校教学资源平台供学生观看熟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内容,加快理解、加深印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保证学考科目的课时,促进“书证融通”。

2.打造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会计专业教师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到各行业企业的财务岗位进行实践,学习账务处理、新兴软件应用、发票综合管理和纳税申报等业务。教师在学习这些业务后,可将其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实务相衔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9]。在参加企业实践的同时,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积极考取如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高含金量的职业和执业证书,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中职学校还应做好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训,让教师熟悉职业证书的技能项目和考核要求,提高技能证书培训质量。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应出台激励政策,对在指导技能培训、考取职称证书和参加企业实践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努力打造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3.推动教学评价体系“书证融通”

在“1+X”证书制度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应改变以往单纯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成绩的评价体系,将专业课程成绩与技能证书成绩进行合理转换,即将学生考取的证书转换为专业课的学分,构建“学分银行”体系。例如,通过业财一体化初级考核的学生,可通过初级证书认定学生获得30%“出纳岗位实务”和40%“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学分,以此激发学生努力考证的动力。同时,中职学校应结合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评价体系,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测试成绩双重考核,并在证书制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逐步建立与专业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相衔接的“书证融通”教学评价体系。

4.减轻学生考证费用负担

政策层面上,“职教20条”强调,要建立健全技能证书培训经费投入体系,为职业教育增加经费拨付,保障学校“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层面上,教育部门在严格把关证书质量的基础上,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不同项目的证书,引导企业专注各自领域研发,增加证书含金量、降低考证费用,以此形成良性商业竞争,优胜劣汰。学校层面上,可设立“1+X”证书专项奖学金,對在证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发奖学金,激励学生专心考证。

5.深化产教融合

国家开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优质的资源,锻炼学生职业技能,以使其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通过培养各个专业的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以优化社会劳动力和岗位资源配置。推动“1+X”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政府主管部门要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让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和充分的条件积极对接职业院校,促进课程建构和人才培養的优化。企业应主动派出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实训场景的改革和创新,给学校提供企业一线的财务与税务资源和信息。学校应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开展调研和实践,熟悉各行业财务岗位最新的工作要求和业务规范。学校和企业要积极沟通、充分论证,综合企业财务岗位业务经验和学校专业发展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企业财务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10]。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多管齐下,有助于形成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与行业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实现校企“双轨”育人的目标。

“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转型机遇,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契合市场需求、具备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强调“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这正契合“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的核心理念。教育部门、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应借助职业教育法施行的契机,团结协作,推动中职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模式高效运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莉.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探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要点[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190-191.

[2]余晓珍.“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书证融通”模式探究———以“财务共享服务”初级证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51):206-207.

[3]黄静闽,雷秀明.“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探究———以《业财一体化应用》证书为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2):221-222.

[4]施云芳.探究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J].教师, 2021(21):104-106.

[5]潘文丽.1+X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财会学习, 2021(16):166-168.

[6]王燕兰.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思考[J].商业文化, 2020(35):89-91.

[7]万庆平,王美静.“1+X”证书制度试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业会计,2022(01):73-74.

[8]刘萌.依托1+X证书制度促进数字化时代中职财会课证融通课程重构[J].现代职业教育,2022(08):22-24.

[9]麦梅仪.“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营销界,2021(17):64-65.

[10]许秀仁.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会计专业创新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4):170-171.

Research on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Integr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s Based on the"1+X" Certificate System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formatization Certificate as an Example

Wu Shikun

(Fujian Ningde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demand standards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the financial work mode is also constantly 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In this context,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has also pointed out new reform direc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rticle takes th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ce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certificate skill requirements, point out the problems in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pos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channels of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integration" model.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 integrated informatio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tegration of documentary evidenc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业财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收录证书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收录证书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