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2024-02-01陈立萍
陈立萍
作者单位: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1]。可伴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听觉过敏或重听等。据流行病学统计,突发性耳聋患病率约为0.3%,且有逐年上升趋势[2]。突发性耳聋有自愈倾向,但多数患者听力难以完全恢复,故须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缓解病情。巴曲酶为新型溶栓制剂,其有溶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常用作缺血性脑病、耳聋等疾病治疗。突发性耳聋病因复杂,单一用药效果十分有限,中华医学会建议联合用药。本研究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均为单侧耳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中成药联合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5(44.8±16.6)岁;病程1~14(6.1±3.7)d;类型:平坦型耳聋者27例,低频型耳聋者13例,全聋型耳聋者5例。西药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7~64(45.6±16.3)岁;病程1~15(6.6±4.2)d;类型:平坦型耳聋者25例,低频型耳聋者14例,全聋型耳聋者6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1]中相关诊断标准;(2)经耳科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3)首次患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如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2)因颅内病变、听道病变所致听力下降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5)既往有耳部疾病史、手术史者;(6)合并癌性疾病者;(7)合并出血性疾病者;(8)过敏体质者;(9)近期使用过抗凝药、抗纤溶制剂等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西药组予巴曲酶注射液(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首剂10 BU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后隔日每次5 BU维持,共3~4次,每次输液时间≥1 h,每次使用前检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若<1 g/L,则暂停1 d后再次复查,>1 g/L方可继续用药。中成药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Chi Sheng Pharma &Biotech Co., Ltd生产)52.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治疗10 d比较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凝血功能: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因子(PF)。
1.4.2 听力阈值:采用1066 听力计检测2组1 kHz、2 kHz、4 kHz听力阈值。
1.4.3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头痛。
1.5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至正常或患病前水平或健耳水平;(2)显效:症状减轻,听力上升≥30 dB;(3)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听力上升15~<30 dB;(4)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听力继续下降,或听力提高<15 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中成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西药组的73.33%(χ2=4.865,P=0.027),见表1。
表1 西药组与中成药联合组疗效比较 [例(%)]
2.2 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PT、Fib、D-D、PF、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PT、APTT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延长或升高,Fib、PF水平下降,且中成药联合组变化程度大于西药组(P<0.01),见表2。
表2 西药组与中成药联合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2.3 听力阈值比较 治疗前,2组1 kHz、2 kHz、4 kHz听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1 kHz、2 kHz、4 kHz听力阈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成药联合组低于西药组(P<0.01),见表3。
表3 西药组与中成药联合组治疗前后听力阈值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中成药联合组与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56% vs. 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见表4。
表4 西药组与中成药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该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主观感较强,患者在3 d内听力会迅速下降,且会出现耳鸣、眩晕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3]。相关研究表明,该病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有直接关联性,越早治疗病情恢复越快,反之拖延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甚至发生不可逆性听力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4]。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广大学者认为,病毒感染、生活压力、应激情绪、内耳供血障碍等均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突发性耳聋[5]。随着临床对突发性耳聋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在突发性耳聋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耳蜗毛细胞受损者称感音神经性聋(耳蜗性聋)。突发性耳聋为耳蜗性聋,耳蜗所在的内耳血供较单一,主要来源于迷路动脉,为末梢动脉,与颈内外动脉的分支形成十分纤细的吻合支。机体内凝血功能紊乱会直接影响内耳微循环,特别是出现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急性病变时,迷路动脉及其吻合支系统损伤,导致局部血流减少。内耳的急性缺血缺氧会影响细胞代谢,刺激自由基、炎性因子等分泌,这些因子会进行性损伤耳蜗,且耳蜗细胞需氧量大,一旦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就会造成血管痉挛,致使红细胞凝聚,增加血液黏稠度,形成血栓,加剧微循环障碍,致使耳蜗损害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6]。
本研究中,2组治疗前PT、Fib、D-D、PF、APTT等凝血功能因子水平均存在异常。这其中PT是指过量组织凝血活酶、钙离子进入到血浆(去除血小板)中,血浆凝固所需时间,该指标能直接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有障碍。Fib为血液凝固因子之一,该因子水平上升,会增加凝血因子Ⅶ活性,致使局部大量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加,继而引起纤溶系统紊乱,抑制纤溶酶水解,导致血液中D-D浓度下降,并降低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加快凝血进程。PF是血管损伤后血小板破裂生成的物质,其浓度过高易形成血栓,影响血液流动。APTT是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部分磷脂、钙离子后凝固需要的时间,其能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便于医师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成药联合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证实联合用药更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原因:(1)巴曲酶为巴西枪蝰蛇毒毒液提取精制的丝氨酸蛋白酶单成分制剂,由23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其能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A2链,提高纤溶酶原活性,加快Fib溶解速度,化解内耳血管微小血栓,抑制血栓形成[7];且该药能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局部血液灌注,纠正局部微循环障碍。此外,巴曲酶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活化凝血因子ⅩⅢ,降低危险因素,还可改善内耳微循环系统缺血、缺氧后出现的神经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2)银杏叶提取物含有银杏内酯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成分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抗血栓形成,血栓分解后血液黏稠度会随之下降,血液流变性会明显改善,红、白血球可塑性增加,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内耳缺氧缺血随之解除[8]。
银杏叶在中医应用中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叶片中含有银杏内酯、白果内酯、银杏黄酮苷等多种成分,其提取物不仅能发挥抗血栓作用,且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可促进内皮舒张因子生成,促进血管舒张,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耳神经轴索传导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听力阈值;此外,该药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抵御自由基对机体蛋白的破坏,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9]。本研究中,中成药联合组治疗后听力阈值上升程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组,证实联合用药更利于病情恢复。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另有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程度较轻,表明两种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表明加用银杏叶提取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巴曲酶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大,针对伴有心血管疾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避免诱发心绞痛或加重出血[10]。且巴曲酶的使用,有血液系统疾病、女性月经期、手术患者、围妊娠期女性或使用抗凝药物等出血倾向状态的禁忌,临床上需提高警惕。
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凝血功能、听力阈值均有明显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