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以“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①

2024-01-31吴昌昊

关键词:概论语言学方言

吴昌昊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教师在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时都要以此为目标进行思考。

2020年6月,教育部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作出进一步指示,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文学、历史学、哲学类课程的教学中提出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它用比较和描写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语言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

一、高校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学术界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设计开展了集中探讨,其中,王倩和张先亮[3]从语言生态学为视角,秉承“为教而学,为学而教”的基本理念,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重基础轻前沿、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引领”三大痛点,提出了“基础性与前沿性相融合”“专业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知识性与引领性相融合”的三种教学模式。伍莹[4]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将专业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课程分为6个专题,每个专题对应一个思政内容,第6个专题为拓展内容,增加了语言与语文教学、语言与社会生活、语言与人工智能等知识点,以学生学有所用。彭有明[5]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生日后的考研需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传统的教学改革方式外,还有融合新教育理念和依托教育平台等新教学改革模式,如王明月[6]以OBE理念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知识内化+能力提升+价值涵育”的新教学目标,根据内容之间的关联,重组教学内容,侧重文献检索与材料归纳、科学思维与理论联系实际、语言表达与语言教学、语言调查与语言研究能力的提升,立足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多样化方法+多维性手段+信息化环境+多元化评价”模式,活化课堂教学全过程。吴胜伟利用“MOOC视频+自制短视频”,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在线学习的新方法[7]。金枚系统地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以此为课题申请了相关科研项目正在进行研究,以资源包的形式挖掘“语言学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旨在形成这门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资源的备用库,为“语言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个翔实的例证[8]。但是,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设计仍然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联系不紧密、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安排较少、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弱化及教师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高校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联系不紧密

自从推广课程思政以来,各高校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会另附一个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在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中,教师需要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思政目标。但有些教师的思政目标过于宏大,难以实现。为了使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掌握,才能找到合适的思政切入点,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北方各高校“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通常会选用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这本教材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艰难,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应从高频的知识点中选取,比如,在词汇部分,可将思政目标设定为通过让学生调查近些年网络热词使用频率,体会汉语词汇系统更迭的速度,树立文化自信。此思政目标的设定基于第九章第三节教学目标“掌握词汇发展变化的表现形式”,以此将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思政目标的实现。

(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安排较少

出于“语言学概论”的内容特点,教师常常担心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讲解时间往往很长,容易“满堂灌”。事实上,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置适合他们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多“走出去”,通过实践活动课外领悟某个语言学原理,进而达到思政目标的效果。但从此前情况看,部分高校在该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不合理,理论性学时占比大,实践学时占比小,影响对实践教学部分的设计。

(三)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弱化

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范围内,才能检验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教师在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时还是采用课堂笔记、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或试卷等传统方式,弱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导致无法看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达成性。部分教师虽然在考核方式中有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但是分值占平时成绩总分值的比例较小。在设计过程性考核内容时也要注意对学情的分析,比如在讲到语流音变时,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方言中找出涉及音变的类型,并与班级同学交流后,体会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树立保护方言的意识。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语音学知识储备不足,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学生进行此项调查有一定难度,且整理出来的结果和预期目标也有一定差距,致使部分同学此环节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四)教师间的教研交流流于形式

多数学校各专业同上一门课的教师不只一名,通常会有两至三名甚至是多名教师共上一门课的情况。为了设计好“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部分的教学内容,各位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研会议,定期对各自的设计内容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弥补各自教学设计的不足。比如,老教师可以向青年教师学习更新教学手段和思路。但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教研会议,比如只是拍一些照片、在会议上传达学院的一些要求、让教研室教师针对某一问题形成电子版或纸质版材料并由教研室主任汇总写成教研室活动记录,并未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使教研活动流于表面,这样就失去了教研活动的意义。除了教研会议,教师间的教研活动还可以更加丰富化,比如定期开展教师间课程思政设计讲课大赛,或是利用一些讲座、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式来提升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寻找设计灵感,努力将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打造成“金课”。

三、高校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实施路径

辽宁理工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现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要遵循OBE的教育理念,各专业已经按照OBE的教育理念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24学时,体现出了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国语言文学类)》对语言类课程的素质和能力目标都有明确要求--“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规,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在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9]据此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要把素质和能力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

学院将“语言学概论”安排在为第5学期开设,它的前置课程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学生系统学习过汉语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再学习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学共性理论的理解,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具有合理性。同时“语言学概论”课程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它与前置的语言类课程的关系好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语言学概论”课程会涉及各语言共有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体现为语言知识的普遍性,即共性,而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语言还会有各自的特点,则体现为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0]。比如对语法组合和聚合规则、句子的分析方法、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语言的普遍特征都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来理解。但课程思政设计应主要着眼于增加实践活动的布置和加强过程性考核两个方面。

(一)增加实践活动的布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第六章在讲解完书面语规范化内容后,结合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日常的语言现象,可布置相应的语言景观调查,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为了语言景观的调查顺利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额外介绍语言景观的相关概念,明确语言景观的类型。在课后可让学生选取某个区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主要将有特色或是不规范的语言景观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后续按语码种类或语言景观的类别制作成PPT和大家分享,加深对语言规范化的理解,感受到新时代语言建设的重要性。在第七章讲解语言分化的第二个类型地域方言时,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我国方言区的区域划分,采用方言学上李荣提出的方言“十区说”,对各方言区做简单介绍,并选取不同方言诵读同一篇长篇语料《北风和太阳》,让学生感知方言的差异性。课后为学生布置调查所属方言区的方言特征词,并与普通话中的说法相比较的任务,向学生发放《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词汇部分》供调查参考。因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调查和汇报活动能使他们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加强过程性考核

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平时成绩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应占总成绩的50%或60%,由课堂表现、作业、小组展示和小论文4部分组成,其中后两项内容均涉及对课程思政设计的内容考核,小组展示要求各组学生将实践活动分别形成PPT,并分别和大家共享调查成果。通过观看各组制作的PPT及听取每组负责人的解说,感受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并判断思政目标是否实现。小论文则要求学生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选题范围,从中形成一篇习作,也是锻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种方式。

四、实施改革路径的效果

课程结束后,以组长访谈的形式向部分学生了解学习效果,在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中也鼓励学生们将对本门课的建议匿名写下来,通过这些形式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满意度。综合访谈记录和建议,本门课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学生语言规范化意识增强,并且自愿参加相关活动。

(一)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

学生经过语言景观的调查活动后,语言规范化意识明显增强,对生活中语言景观现象存在不规范现象的观察较为敏锐。有些同学对语言景观产生浓厚兴趣,有志于进一步细化研究。学校寒暑假都有社会实践的活动,有些同学就将语言景观调查作为社会实践的主题,所选取的语言景观几乎都是学生所在的城市。不少同学也开始将其纳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将语言景观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和社会语言学相关的选题方向逐渐受学生青睐,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自愿参加语言学相关活动

2022年寒假前笔者注意到南开大学冉启斌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核心词汇声学数据库及计算研究”在招聘假期能做方言核心词录制的志愿者,便将信息发到朋友圈和学生的群里。学生在经历过方言调查后,在课堂上对不同方言区的方言差异都有初步的认识,部分学生出于对方言的喜爱和渴望参与语言学项目的热情,踊跃报名参与其中。此顶工作要根据项目所覆盖的方言点招募志愿者,通过筛选的几名同学最终入选,并按时完成了相应方言点核心词汇的录制及音标转写、归纳音系等工作。

五、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一个持续研究的议题,各专业课教师应及时发现课程思政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弥补。要注重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课程的思政精神,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加强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设计的课程思政内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概论语言学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