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阻接地装置在10kV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024-01-31魏程
魏 程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
0 引言
10kV配电网系统接地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等。作为城市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城市建设的10kV配电网主要是以手拉手供电和多电源供电为主,但这会延长电缆线路的长度。电缆线路具有较大的接地电容电流,一般不会出现单相接地,但一旦发生故障,将会成为永久性故障,危及电网正常运行。为此,按照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有四种,即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低电阻接地、中性点高电阻接地、中性点谐振接地。本文主要围绕低电阻接地装置在10kV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1 低电阻接地装置
1.1 低电阻接地装置优势
对比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四种方式,总结低电阻接地的应用优势如下:第一,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降低单相接地工频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倍数,并对谐振过电压发生条件造成破坏,使PT谐振过电压、部分断线谐振过电压得到消除[1]。如果系统出现单相接地现象,那么接地相的对地电压相对较低,发生金属性接地,对地电压会下降为零,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则会有略微增加。第二,通过低电阻接地装置,可以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率。因为接地点对地电压非常低,接地点附近跨步电压也是如此,这便不会因接地点而危及行人的人身安全。第三,如果出现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低电阻接地装置可以迅速做出判断,确定故障线路后切断,有效缩短了设备经受过电压的时间,保护了系统设备的绝缘水平[2]。第四,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在配网系统内部,如果中性点电阻值小,那么在接地电弧熄弧之后零序残荷通路泄放,后续燃弧的过电压幅值与正常状态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一致。第五,低电阻接地装置利用继电保护快速跳开故障线路,不需要人工查找故障线路并予以切除。
1.2 低电阻接地保护要求与参数
1.2.1 配置要求
中性点经过低电阻接地,配合保护配置后缩小因故障造成的停电范围。发生单相故障后,将会增加故障电流,同时形成零序电流,所以建议保护配置新增零序保护。除此之外,在配置方面还需注意以下要求:
第一,线路方面,单相接地保护建议选择零序电流互感器,或者能反映工频电流值的零序电流接地保护。第二,在零序动作定值整定过程中,将零序速断控制在0.2s,快速开关的级差选择0.3s或0.5s[3]。第三,与其他10kV馈出线路运行电容电流相比,金属性短路的电流比较大,所以可以保证保护的灵敏度。若经过渡电阻接地,出线回路运行电容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很难保证灵敏度。电缆线路的单相接地过渡电阻通常较小,这能够有效保证灵敏度。第四,建议将零序CT套于三相电缆单独CT上,以免CT误差、饱和差异形成不平衡电流。第五,因为低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对应故障点的电流和保护定值小,很难使用合成法产生零序电流,所以,建议采取电缆外套安装可拆卸CT的方式。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采用电缆接地线穿入方法,详细检查CT二次连片的牢固性。
1.2.2 配置参数
基于上述介绍,低电阻接地装置技术参数见表。
表 低电阻接地装置技术参数
2 低电阻接地装置的应用策略
2.1 对比中性点不接地及谐振接地多种方法
10kV配电网系统中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一般可在故障状态下继续运行2h。负荷能够承受三相线电压依然保持对称,故障点电流小,保护装置无需马上跳闸[4]。这种接地方式可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但是却有可能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等现象。中性点谐振接地一旦出现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同样可继续运行2h,当应用消弧线圈后,接地电容电流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故障点残余电流已经下降至不超过10A,此时故障点电弧再次复燃的可能性低,以免事故的波及范围扩大。除了上述优势,消弧线圈投入运行后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无法消除5次谐波,如果发生故障后没有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时间较长,中途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选线装置合格率不达标,会造成中性点电位偏移、虚假接地等现象。为此,在选择中性点不接地及谐振接地方式时,需要经过多方对比,了解每种方式的优缺点。
2.2 合理选择中性点经低电阻的接地方式
选择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时,一般会在形成单相接地故障之后,此时会有间歇性弧光过电压产生,电阻器使放电电磁能量有相应的通路,完成能量的泄放,以此来降低电网中性点电位。故障相恢复时电压的提升速度也会相继降低,并且一般不会再发生电弧点燃的现象,有效抑制了电网过电压幅值,完成选择性接地保护。
当出现了单相接地故障后,继电保护将会瞬间跳闸。按照现有接地试验检测数据,发生5次谐波电流,在接地电容电流中基波分量的最高占比可达15%,此部分电流将会加剧绝缘损坏,并且会有相间短路现象发生[5]。此时应用低电阻接地装置,便可以将弧光接地过电压的5次谐波予以消除,避免扩大故障影响范围,也可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将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谐振接地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调查发现中性点谐振接地方法的故障次数有效减少23%,为线路或系统的运维提供了便利。
低电阻接地之后,电阻主要起到阻尼谐振的效果,并加强中性点电位稳定性,以免发生谐振过电压。由于过电压水平较低,所以建议采用低绝缘水平的电缆以及电气设备,从而有效节约成本。另外,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即便项目电缆遭到破坏,故障点和电缆外金属护套两个部位短路,依然可以马上实施保护动作,保护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6]。
10kV配电网中应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如图所示)在行业内已经十分普遍,而且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投入使用。以某地10kV配电网为例,其未改造时,10kV开关柜和母线绝缘子烧坏等故障频繁发生,甚至曾在110kV变电站发生了10kV母线短路而导致主变压器故障的情况。经过10kV接地方式改造之后,利用低电阻接地装置有效杜绝了设备烧坏等故障。
图 低电阻接地方式
2.3 结合实际设定并调整装置设备参数
对于低电阻接地装置应用于10kV配电网系统,科学地设置参数尤为重要,下面以某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该项目为110kV变电站,主要为附近的工矿企业以及居民区提供电力支持。按照辖区范围内供电公司运维站采集的数据显示,110kV变电站接地变装置、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共有两套,并分别在10kVⅠ和Ⅲ段母线上安装,于2016年、2020年投入使用,原参数如下:①10kV 1、2号接地变消弧线圈装置的容量相同,即1100/1000kVA;②最大补偿电流为165A;③10kVⅠ段的母线系统电容电流为155A,10kVⅡ与Ⅲ段的母线系统电容电流是152.3A。经过检查发现,两套消弧线圈已经临近欠补偿限值。随着此变电站供电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今后还会增加用电负荷与电容电流,并且已经有两组消弧线圈容量不符合电网要求。基于此,根据当地电力公司企业标准,要求变电站每段母线单相接地故障的电容电流超过100A,且35kV系统是50A,此时需要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另外,选择10kV接地变与低电阻成套时,同样需要按照当地电力公司的规范,确定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将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设定为600A,由此计算低电阻阻值。低电阻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UN是系统线电压;Ur是电阻额定电压;RN是中性点接地电阻值;Id是单相接地电流;Sr是电阻消耗功率。按照《导体和电器选择技术规定》,计算得出各阶段的变压器短时容量为SN≥Pr=3819kW,接地变过载时间以10s为标准,确定10s过载系数是10.5,则按照公式S=363kVA,接地变容量确定为400kVA。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10kV配电网系统中运用低电阻接地装置,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系统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动确定故障电路,避免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事故,或者因故障而危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未来,在城镇配电网建设与维护中,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低电阻接地装置的关注,为维护配电网系统稳定性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