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开故乡,是为了回到故乡

2024-01-31王唯

记者观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雪涛游子故乡

王唯

在当今这个世界,已经很少有人从未离开过故乡。当物理距离成为必然之后,这些和家乡、和家人相关的瞬间,都变得珍贵而隽永起来。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没有“故乡”的

36年前,费翔首次参加央视春晚,一曲《故乡的云》唱出千万游子的思乡心绪;如今,30余载岁月悄然而过,费翔在近期一场活动中又重新演绎了《故乡的云》。关于故乡的种种,再次经由歌声,击中了人们的心弦。故乡,这份生命中最隐秘、最柔软的心事里,藏着人们心中许许多多的情绪,有童年的欢乐,有曾经的困惑,有离别的决心,也有回望时的温存,再见时的感伤。

而对年轻人来说,最能共情的,往往是那份将故乡抛诸脑后的“决绝”。就像近几年,“旷野”是年轻人口中的高频词汇。“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成为很多年轻人做出人生选择时的注脚。他们逃离框定的程序,想要在碰撞中看看自己到底是谁。“旷野”,指向的是陌生,是未知,是远方。

一代一代年轻人都是如此,他们为了远方而悸动,渴望从一切熟悉的事物面前逃离。

导演贾樟柯出生在一个叫汾阳的小县城,在那里,他觉得就像身处围城,常常有种封闭感和厌倦感。在被电影《黄土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后,他决心要做一名導演,于是花了三年考北京电影学院,终于冲出了围城,去向他的远方。

作家双雪涛则是在东北度过了他的童年,小时候的他一度以为整个世界都是沈阳铁西区的样子。对于远方的想象,全部是靠文字实现的。他读了很多书,也曾参加台湾的征文比赛,在职业写作的第三年,双雪涛离开了东北,乘坐G220次高铁从沈阳北站出发,一路到了北京。

歌手张尕怂也在年轻时离开了故乡甘肃。小时候的他总是做一个同样的梦,在梦里,他穿越树林和村庄,一直飞到远方去。远方有什么?不知道。但唯一确定的是,那里充满未知,也充满可能性。于是,张尕怂从门前那条长长的铁道离开了,抱着把吉他,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和他们一样,“游子”费翔,也曾背对着故乡,一次一次地朝远方走去。

62年前,费翔出生在台北,在小岛的山海草木中长大成人。多年后,他在《十三邀》的访谈中提起,“人在年轻的时候最不感兴趣的就是家”。妈妈是北京人,经常和他讲起自己在北京长大的事。那时候,北京是素未谋面的故乡,也是他向往的远方。

1986年,费翔第一次跨越海峡,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和外婆见面。那个位于胡同里的家,母亲曾给费翔描述过许多次,但真的身临其中时,他才第一次有了“故乡”的实感。头发花白的外婆抱住费翔,一边伸手摸他的脸,一边失声痛哭。

“故乡是什么,那次我真正有很深的感触。因为我向往了很多年,也幻想了很多年,我终于把现实世界和母亲的教育联合起来,有了很强烈的故乡的感觉。”他把这份感情融进了《故乡的云》,登上了1987年的央视春晚。

然而,后来的费翔像当初离开台北一样,继续在不停地离开,不停地走向远方。

1989年,巡回演唱会结束,当工人体育馆的灯最后一次亮起,费翔突然宣布自己暂别歌坛,寻求新的发展。他曾解释:“所有能做的都做完了,如果把‘费翔的所谓一切抛开,我到底是什么。我在台上开口唱歌,到底带给观众的是什么。”

他决定离开聚光灯,离开确定的一切。

后来的故事便众所周知了,他去了美国,投身音乐剧,之后又定居英国。他喜欢在全世界四处旅行,成为一个漫游者。

故乡、家人,太过熟悉,也太过寻常,很难唤起年轻人的兴趣。远方永远在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诱惑,只有在广阔天地里翻腾,和这个世界碰撞一番,才得以触碰到“自我”的轮廓。

为了寻找自我,他们必须离开。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那么,离家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离开故乡后,贾樟柯如愿成为了一位导演,但当他拿起摄像机,却又把镜头聚焦回了故乡那片土地。因为有了距离,再次回望,“故乡”二字在他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许多年后,贾樟柯曾在镜头前说,自己在山西生活了23年,但因为没有参照,并不能理解自己的家乡,也不理解自己和家乡人过去的生活。但当他离开故乡,去了北京,去了纽约或是巴黎,自我更加完整,也建立了新的坐标,回过头来,才渐渐理解故乡,理解父母,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乃至理解这个世界。

“所有远行,最终都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乡。的确,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贾樟柯在文章里写道。

“自我”在一次次“离开”中逐渐完整,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疆域,让年轻人的内核得以确认和延展,于是,他们拥有了回望故乡、理解故乡的欲望和能力。

作家双雪涛也经历了相似的历程。曾经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铁西区样子的他,在离开铁西区后,才发现很多孩子的父母并不穿工厂的工作服。他在离开沈阳后,才知道原来故乡的气息是那里独有的。

写小说之初的双雪涛曾感到迷失,似乎自己总在用一种别扭的思维和语言写作,直到2013年,他写了《大师》。那是一篇和父亲有关的小说,在讲述这个东北男人的过程中,他突然找到了叙事的节奏,“我才发现了故乡的存在,或者故乡的文学性的存在。”于是有了后来的双雪涛和他笔下的东北世界。他写属于父辈的时代记忆,写暗流涌动的雪原,写时代巨变之下,故土上的一个又一个普通人。他在离开故乡之后重新理解了故乡,又在理解故乡之后重新拥有了故乡,“故乡的功能在三十岁之前就完成了,它在我身体内一直起着作用,会永远跟随着我。”

漂泊在外的日子里,费翔的生活也难以和“故乡”剥离。这些年,他在全国各地开演唱会,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就会换不同的歌曲,但《故乡的云》永远是必唱的。他深深地懂得那一份连接:“尽管我没有来过演出的地方,可是我唱《故乡的云》谁都听得懂,所以我唱的时候(大家)有一种共鸣。”

在这个抽象的世界,故乡是具体的;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故乡是包容的;在这个疏离的世界,故乡是亲密的;在这个悬浮的世界,故乡拥有属于你的“附近”。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唯一确定的事是——故乡永远是真切的、温暖的。就像生命中的锚点,故乡让自我有所归属。

重新回到故乡,才明白此刻最珍貴

今年暑假,电影《封神第一部》让睽违已久的费翔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位记忆里的“初代偶像”竟也已经62岁了。如今,“此刻”成为费翔最常聊起的话题,他表达着对于每一个当下的珍惜,“想要多花一些时间跟我的家人以及一些老同学们相处。我经常会打电话约我的一些老同学见面,要见面就现在,想做的事现在就做,不要再等了。”这份珍惜背后,藏着一些绵长的遗憾。费翔不止一次提到,应该在父亲还在的时候多去看看,这些后悔和来不及更加提醒着费翔对“此刻”的关注与思考。

过去这些年,费翔生活在伦敦,92岁的母亲住在上海,他常常两地往返探望母亲。“在我母亲身上,我一定是更加注意,尽管工作繁忙,也会安排时间(看望她),不能一直觉得等有空的时间。”对费翔来说,这是游子之于故乡的一次次折返。母亲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因为家人在,小时候的记忆也在。“家、回忆和情感,会烙在我们身上、脑海中,不管到什么年龄,一生都擦除不了。”

走过了世界,对故乡的感受也更深重,“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很多地方,是它们让我越来越明白,什么是故乡。”经历了人生,确认了自我,方知回不去的“此刻”最珍贵。在很多采访中,费翔都说:“62岁,确实老了。”但紧接着还有一句:“但是我一点都不怕老,现在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阶段。”

“此刻”在他的世界里变得更加重要了。“走过全世界才明白,人生,就是每个此刻。”

费翔给2023年的关键词是“复活”,在世界停顿许久之后,人们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秩序中。费翔在伦敦居住时,有一天,这座难得下雪的城市突然下了雪,他于是跑去花园里拍照。天很冷,雪很厚,但费翔惊喜地发现,一些绿叶正从雪下冒了出来,脆弱又灵动。

他把这一幕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发在微博上,“用这个图片也提醒大家,没有永远的冬天,春天早晚会来的。”这些柔软和真实,恰恰来自岁月的馈赠,跋涉半生的人更加相信:每一个此刻,都是未来回不去的时刻;所以要留住此刻,让瞬间变成永恒。

家乡,不仅仅为游子提供永恒的温暖和接纳,更时刻提醒着他们珍惜“此刻”。在当今这个世界,已经很少有人从未离开过故乡。当物理距离成为必然之后,这些和家乡、和家人相关的瞬间,都变得珍贵而隽永起来;当游子重新回到故乡,也会变得更加珍惜故乡,珍膳故乡的一切,珍惜一切的“当下”。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近几年,越来越多影视作品在涂抹着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从《平原上的摩西》到《漫长的季节》,肃杀的北方大地点燃了一众北方人的乡愁;从《山海情》到《人世间》,充满年代感的画面唤起了几代人对故乡的回忆;从《我在他乡挺好的》到《故乡,别来无恙》,关于异乡的细节更是打动了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大家突然意识到,那个小时候总想逃离的故乡,在长大后,突然变得恋恋不舍了起来。

如果说离开故乡是为了寻找自我;那回到故乡,则是因为已经完成了对自我的确认。

有故乡在,漂泊的游子永远有家可回,所有的情感也都有所依托,那是一种无条件被接纳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回家”,让长大后的游子们与自我和解,知道了自己的来处,从而拥有了更多远行的勇气和铠甲。

如今,距离《故乡的云》第一次响起,已经36年了,而这片云依然在飘散,在新的时空下,温暖和抚慰新的游子的心。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作家韩少功说,“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冬天来了,无论是那些用歌声凝聚起来的情感,还是那些用记忆定格下来的瞬间,对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都像是储存起来的柴,在此后的每一个寒冬,都可以拿出来取暖。

猜你喜欢

双雪涛游子故乡
THE ROUGE STREET BLUES
The Rouge Street Blues
故乡的牵挂
主持人语
走在故乡
潮细胞
游子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游子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