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2024-01-31林忠诚
林忠诚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掀起新一轮改革的浪潮,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重要意义,既可以提升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又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要求构建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首先预设分层目标,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再组织分层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此外要设计分层作业并实施分层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与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引 言
“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减少作业数量、缩短教学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重心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而不是借助校外辅导.只有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因此,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在分数、成绩上,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序且规范地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构建教学模式,让水平不同的学生均能做到会学习、学好习.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对落实“双减”政策有重要意义,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故文章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展开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与应用优势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分层教学是将受教育者划分为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教育和指导的教學方法,这建立在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与学习起点,目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收获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方面,分层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学生分层,而是在对学生分层后进一步展开具有层次化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等,充分体现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特点.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势
第一,提升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面向所有学生是教师在教学中践行“双减”政策的关键,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需要教师正视与解决,而分层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可以让学困生“消化”,又能让学优生“吃饱”,处于中间层次的中等生也能“解渴”.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数学课上,每名学生都有“容身之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数学知识魅力的同时建立较强的学习自信.此外,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知识点的变化是从简单到复杂,这需要学生具备钻研精神、探究能力,而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以便摘到更高处的“果子”.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获得长远发展.
第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与主动.在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思考、钻研,可以进一步挖掘数学潜能.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对授课过程、作业设计等进行分层处理,尤其是学习任务的布置,教师会基于分层教学理念进行弹性处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题、思考后获得成功,其学习内驱力、学习热情会变得更强、更高.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环节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暴露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与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预设分层目标,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是决定教学方向、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科学设置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科学划分学生的层次,摒弃过去以数学成绩为唯一指标的分层理念,而是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数学基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合理分层.通常来说,一个班级的学生适宜划分为三个层次:数学基础薄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对数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划分为学困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不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与学习积极性,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的学生划分为中等生;数学成绩优异且稳定,学习能力较强,有钻研精神、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划分为学优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潜能、认知特点、数学基础等设计差异化目标,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利用合适的目标启发、驱动学生,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与良好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讲解“立方根”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目标:(1)对应学困生的基础性目标:认识并了解立方根的概念,能够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知道开方、立方是互逆概念,能够通过开立方运算得到某个数的立方根;学会辨别平方根与立方根,认识到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2)对应中等生的教学目标:理解立方根的概念,能够用根号将某个数的立方根表示出来;能够运用类比平方根的方法探索出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深入理解并感受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的思想.(3)对应学优生的拓展性目标:清楚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能够熟练地求出某一个数的立方根;能够将立方根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既不会让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对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又能保证成绩优异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优生能够实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这对落实“双减”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分层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教师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当然,开展分层活动并不一定是将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的不同分隔开,再逐一指导,这样不切实际,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立足实际,支持各层次学生实现异质交流,即发挥“以优带劣”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组合方式组成小组,合理控制每个小组内各层次学生的比例,确保每个小组的整体数学水平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既能实现内部互动,又能营造出良性的外部竞争环境.为了不让学困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拖后腿”,也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优生独自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比如在上课之前给学困生提供由短视频、学习任务单组成的学习资源,辅助学困生提前预习,让学困生初步了解下节课的内容,从而获得较高的听课起点.这样一来,在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困生就不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反而能够很好地与组员互动,从而实现共同提升.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微信、钉钉等平台给学生提供关于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视频,并附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前观看视频并完成任务单.通过提前自主学习,学困生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就是化难为易,将未知数的数量由多变少,将二元化为一元,并且掌握代入消元、加减消元的步骤等.有了这些基础后,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就能与中等生、学优生有效互动,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边倾听他人的见解.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将分层教育理念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发挥“以优带劣”的效果.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优生的带领下实现更进一步的提高,而学习能力较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则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构建双方共赢的局面,各层次学生都实现了学有所获.
(三)设计分层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优化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摒弃机械化、惩罚性、重复性作业,而是设计弹性化作业,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基于“双减”政策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对数学作业进行差异化处理,即面向各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基础等精准预设,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分层作业获得最佳的解题状态,以此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计梯度性作业:
基础层作业:一棵高度是3米的大树,李同学站在距离这棵树4米的位置上,他的脚所在的位置距离这棵树的顶端多少米?
巩固层作业:在一个高度为12cm、底面直径为5cm的圆柱形水杯中放一根长度是24cm的筷子,这根筷子有一部分露在杯子的外面,假设露在外面的部分长是hcm,h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提升层作业:将一张长方形纸ABCD沿着EF对折(如下图所示),让B点和D点重合,已知AD的长度是9,AB的长度是3,BE的长度是多少?
除了从理论教育视角设计作业以外,教师还要设计实践性作业,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讲解“直方图”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梯度性作业:
基础层作业:根据自己家中最近六个月的用水和用电情况绘制直方图.
巩固层作业:查看自己家中的水費、电费的缴费单,选择最近六个月的数据制作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区域与集中趋势,再根据所绘制的直方图分析家中的用水、用电问题.
提升层作业:根据自己家中最近六个月的水电使用情况绘制直方图,分析自己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并根据数据分布区域与集中规律设计节水方案.
这种具有梯度性的数学作业满足了分层教学的需求,学困生既不会因为作业难度过高而抵触、畏惧甚至丧失思考的兴趣,而学优生也能通过作业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四)实施分层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多元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我监督,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并对其进行分层处理,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益、认知水平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成长,以此指引学生、激励学生.通常来说,教师可以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对各层次学生设置的标准应予以区别.比如同样是优秀,对于学困生,只要课上认真倾听、主动发言,积极与同学、教师合作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作业,依据教师的指导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即为优秀;对于中等生,只要在课堂上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主动思考学习问题,敢于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想法,具备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作业完成率、正确率较高即为优秀;对于学优生,只要在课上表现得活跃,有较强的知识贯通能力、迁移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习题拓展、自主探究,完成作业迅速且正确率高即为优秀.除此之外,在语言方面,教师对于学困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的话语,放大并肯定其优点,以此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点燃其学习热情.而对于中等生、学优生,教师则要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既要肯定他们在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评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为学生的高效、持续学习提供动力,还能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这对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有重要意义.
结 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将学生真正放在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以学生的能力、基础、兴趣、需求为基准给予其个性化指导,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内涵,立足实际构建分层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成长,不仅储备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满足减负提质需求,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邓玲玲.“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22):134-136.
[2]邱秀珍.“双减”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3(29):72-76.
[3]张志刚.采用分层教学方式 助力初中数学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4):52-54.
[4]王玥.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9):74-76.
[5]杜垚.“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路径[J].学园,2023,16(8):48-50.
[6]何韡.以分层教学助力“双减”改革———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