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渝民间音乐川江号子的传承与融合发展研究

2024-01-31李慧

参花(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川江船工号子

李慧

一、引言

川江号子是川江的船工在劳作时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所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庞大的巴渝水系就是川江号子的摇篮。随着社会的发展,川江号子作为巴渝地区的文化瑰宝,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2006 年,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得到重视,对其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因此,结合时代的发展,为川江号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成为川江号子传承和发展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川江号子的发展现状和艺术特征,主要从川江号子与旅游、互联网、现代音乐等行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川江号子发展现状

川江号子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流域。“川江号子”是“长江号子”“金沙号子”“沱江号子”“永宁河号子”“府河号子”等川江流域各条江河船工号子的总称。过去航运的主要工具就是木船,木船的动力主要靠船工拉动。木船航运过程中,航道曲折、水急滩多、航运艰难,船工要通过演唱劳动号子来统一节奏和步伐,才能保证木船的顺利前行,战胜险境。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川江号子应运而生。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取代了人工,木船航运业消失,老船工逐渐退休或转业,演唱川江号子的人越来越少,又因很多老船工离世,因此大部分号子面临失传。

2000 年以后,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川江号子逐渐再次备受关注。首先,2002 年老船工江净乐所演唱的金沙江号子,获得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2003 年在重庆举行的第八届“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暨首届世界大河歌会”以川江号子作为背景音乐;2005 年,川江号子获得第三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特别奖。自此,川江号子也越来越被国内外艺术家熟知。其次,著名的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为了抢救川江号子,创办了川江号子学会和川江号子传习所。创办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川江号子在艺术方面的含量,特别是要符合当下的音乐审美,并在艺术、文化、精神内涵等方面全方位地挖掘了川江号子的价值,为川江号子的宣传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三、川江号子的艺术特征

川江号子通常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川江号子的内容,可以充分了解当时船工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以及社会背景、民俗文化。领唱的歌词有劳动号令、呼号、川江流域的水文概况、船工生活、山川风貌、民间传说等。歌词多为七言四句,音韵流畅,朗朗上口,有固定的歌词,也有很多歌词是船工根据当时的心情即兴发挥的,还有些唱段是没有唱词的,只有“嘿、嗨”之类的衬词,这类号子的节奏感比较强。

领唱是劳动的指挥者,所有程序的衔接和变化都靠领唱唱腔的变化来指挥。由于根据水流情况和劳动强度的变化,领唱会即兴改变号子的节奏和唱词,所以号子多为混合型的节奏。水流平缓时,号子的节奏多舒缓;水流湍急时,号子的节奏多急促,船工的声音也会更加高亢。领唱与合唱的特点稍有区别,领唱一般稍微复杂一点,曲调性强,装饰音多,乐句长短不一,音节跨度较大,变化多;而合唱部分则节奏性强,曲调相对简单。领唱与合唱形成和谐的二声部合唱。船工演唱时会在号子中加入四川地区特色山歌和川剧的元素,使号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川江号子有浓郁的四川民间音调色彩,装饰音和四度、五度的大跳比较多,调式多为羽调式。因此,川江号子对研究川剧和巴渝地区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川江号子根据工种的不同,还分为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被称为“上水号子”;而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不同劳动工序的节奏不同、风格各异的号子则被称为“下水号子”。如此一业,形成了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且每一首号子都有完整的结构,所以既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联唱。目前常见的代表作品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大斑鸠》《小斑鸠》《懒龙号子》《立桅号子》《逆水数板号子》等。

四、传承发展川江号子的意义

(一)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川江号子是巴渝地区木船航运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见证了巴渝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表现了巴渝地区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巴渝地区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审美特征、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特点,是巴渝地区木船航运历史的缩影。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代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是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身份标识,对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獨特的精神价值、审美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川江号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裕于2018 年入选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因此,保护川江号子就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涌入,现代人的审美越来越多样,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逐渐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受到严重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因此,传承发展川江号子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川江号子的传承及融合发展策略

(一)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族音乐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在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拉动地方经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旅游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川江号子与旅游的融合發展,可以实现音乐与旅游双赢的良好局面。

1. 举办川江号子音乐节

成都和重庆都是当下热门的旅游城市,因此可以在巴渝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举办川江号子音乐节,聘请川江号子传承人进行演出,让游客在游览风景的同时可以体会到巴渝地区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此举不仅可以为川江号子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和艺术性。

2. 打造川江号子实景演出

实景演出通常是以当地真实的景区为演出舞台,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再由专业的创作团队进行改编创作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比如,2011 年重庆为川江号子打造了“印象·武隆”实景歌会,剧场选址在重庆市武隆区桃园大峡谷,由张艺谋担任艺术顾问,100 多位演员现场演唱川江号子,演出时长70 分钟,让观众亲身体验壮美的景色和巴蜀大地的风俗民情。同时,景区可以加大演出的宣传力度,与其他旅游项目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看。此外,成都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在黄龙溪打造黄龙溪号子实景演出,目前去黄龙溪的游客一般都是一日游,实景演出的打造,不仅可以宣传黄龙溪号子,也可以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对餐饮和酒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不仅可以让传统民歌得以永久保存,并且拓展了传统民歌的传播渠道,丰富了传统民歌的传播空间。例如,“乡音”平台就是传统民歌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项目,该平台的核心内容是“ 家乡的歌”, 是以KTV、IPTV、移动端为传播手段,以互联网市场推广为运营模式的民族音乐推广平台,初步形成了中国声乐艺术的资源库。川江号子除了可以在“乡音”平台进行传播,也可以在当下热门的平台传播,如抖音、微博、微信、音乐App 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川江号子的传播范围。再如,广东卫视在抖音注册了原创季播类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的官方账号,该账号主要上传精心挑选的所有演唱劳动号子的视频,目前作品数量119 个,粉丝数量4.5 万人,获赞数量43.4 万,对劳动号子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巴渝地区的各电视台也可以借鉴广东卫视,注册本地区川江号子的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在平台发布川江号子的演出视频、历史音像视频、传承人口述史视频、教学视频等,打破专业壁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川江号子,喜欢川江号子,并主动加入学习和演唱川江号子的队伍中,进而传承和发展川江号子。

(三)与现代音乐融合发展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根基和灵魂,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更喜欢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如果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和传承,必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而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比如,2016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让人印象深刻,这首歌曲由谭维维带领的电声乐队和华阴老腔非遗传承人张喜民带领的团队共同演绎,是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乐的完美结合,一经播出,瞬间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而川江号子在推广和传承上也可以借鉴这首歌曲的思路和创作方式,与观众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结合,让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迸发出新的火花,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和发展开拓新的道路。

(四)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音乐创作不断向多元化、融合化方向发展,通过科技的力量,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融合大众的审美,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挑战。例如,中央民族乐团赵聪为推广三星堆文化创作的《三星堆·神鸟》是一部元宇宙概念的作品,以数字黑胶“数字融合”的形式发布。这部作品运用琵琶音色,结合电子音效技巧进行情景化的表达,运用不同的频率、场景、速率跨越不同的风格,通过左右声道的切换营造错综复杂的神秘空间氛围,既有艺术的虚拟性,又有历史叙述的连贯性,从而使数字电音听觉更立体。因此,川江号子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结合新技术进行创编和制作,在继承川江号子艺术特色和内涵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电子音乐的技术优势,推动川江号子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创新川江号子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川江号子进行数字化处理,呈现出多元化、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满足大众更广泛的审美需求。

六、结语

川江号子是巴渝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江文化的活化石,是巴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录了船工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社会形态和风俗民情,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即使木船航运不复存在,但是船工的精神和川江号子的艺术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因此笔者从川江号子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角度,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希望可以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加强对川江号子的了解和保护,共同探讨川江号子与新时代结合的契机,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永久传唱。

猜你喜欢

川江船工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唱起号子走汉江
《川江往事》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