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见杨花飘

2024-01-31高存良

都市 2024年1期
关键词:杨絮杨花垂柳

喜欢宋词自杨花始。

似花还似非花,似雪还似飞雪。当漫天的杨花飘满校园时,人们打招呼也从杨花始——“看呀,这毛毛,飞得哪儿都是!”“眯得眼难受。”“校门口那几棵杨树该砍了。”……

小时不识杨花面,折枝弄笛吹春天。

小时候,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到处是杨树。站在对面山梁上远看,小村掩映在树荫中,隐隐露出几处屋角,像幅水墨画。沿大路走进村中,村前有片小树林,不见人影,却能听到林中传来井台上打水吊桶的声音。记忆里的杨树多和绿叶有关,却从未有过杨树也开花的概念。

父亲说过村里的杨树有两种。一种是钻天杨,生性笔直,不咋地用框砍,长得快还材质好。一种是湿地里的红芯杨,树身歪七巴脑、疙疙瘩瘩的,老了还烂芯,不能割家具。

童年的四季幸有杨树相伴,衣服的补丁里缀着满满的幸福。春天来了,刚露芽头的杨枝折一节儿,拧一拧皮就利了。抽出白生生的内枝,刮刮树皮筒边,就可以吹响。“哔——哔——”那声音是春天的宣言,是无数孩子的自信与乐趣;炎热的夏天,折几枝叶子多的细杨枝编个环,戴在头上可以遮阳,男孩子们学着电影里的侦察兵做伪装,乐此不疲地玩着打仗的游戏。选两片又圆又大的叶子,吐口唾沫贴在脸上当迷彩,也能降降温。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杨树的叶子由绿到黄,再到红褐色,生命的色彩快速地变换。深秋满地的落叶,踩上去沙沙响。躺上去仰天看云,惬意得很。用箩筐、纱袋装回家可以备雪天喂羊、冷时煨炕。寒冬里,邻近的杨树上,砍下低丫旁枝当柴火烧,省却了到远山坡刨醋溜圪针之苦。青青杨树,杨树亲亲,可真是咱农家的树种。

初识杨花,是长大进城念书之后。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他认为历史上写得最好的咏物词,就是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

懵懂的年龄里爱上了词作。从图书馆借了本《唐宋名家词赏析》,一个学期,每天早读时,旁若无人地放声读背,不求甚解却也自得其乐。这阙《杨花词》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全然不是物,而是娇眼脉脉,珠泪点点,愁思团团。青春无愁强读词,我从词中走出来,便爱上了杨花。

杨花漫天的时节,喜欢追逐打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越追,它飞得越远。倒不如独自寻个静处——僻静的马路边,楼墙角——不经意间,只见它似白雪铺了一层。踏进去,絮浪滚滚,如踏云端,有仙人飘飘然之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春去也,人老也。走上讲台后,一次讲到有杨花的诗词,教材课下注释里注解杨花为柳絮,一度很是为杨花鸣不平。可据《辞源》解释杨花确为“柳絮”。原来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两种树,而是特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中,“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梁元帝《折杨柳》中,“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垂杨柳,垂杨柳,杨树有垂的吗?其实垂杨即垂柳。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传说中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时,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荫。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还举行了他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于是以后柳树便被称为杨柳了。自然,柳絮也就成了杨花。而我个人却深信,这纯粹是小说家的穿凿附会。《诗经·采薇》里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显然在春秋以前就早有“杨柳”一词了。

杨花代柳絮日久,此花非彼花,既如此,怨柳何须迁杨花?我自爱我的杨树。

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城市化的进程,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代替了自然的森林。现代人多向城市聚居,疏离了郊野河泽,变得娇气了。本是最美人间的三四月天,昔日的柳絮成了过敏源,为众人所诟病,眯眼沾衣不再富有诗意,连见面的问候也成了“看这讨厌的毛毛”了。学校的操场周边,前任校长当年种了一圈塔桧,几年也不见长。有人说种上那树像是烈士陵园,不美观。新任校长来了,只一个周日,就全换了垂柳。很快,就一派柳枝依依的景象,学生们上体育课也有了凉荫,绿墙与校外隔成了两个世界。可惜,现在又重新栽回了塔桧。

人类原生活在丛林里,与大自然相依存。在地球上,树木是主人,丛林是家园,人类吃住行都离不开树木。类人猿进化成人来到地上生活,聚族而居,由村落到建成城市,树木成了风景的点缀。树有用没用由人说了算,该不该生长也做不了主,只能聽人由命,简直有点不近树情。

去年春天,网传杭州西湖断桥附近的柳树被挖掉,换成了月季。视频显示,垂柳被挖掉的位置距西湖断桥仅有几十米,以往的“断桥垂柳”景色已然不在。对此,有网友表示“断桥垂柳”变“断桥月季”了。无论是“钱塘风月西湖柳”,还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浪闻莺,柳树早已成为西湖的一个文化符号。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成为杭州的文化记忆,也使得保护西湖成为杭州市民印刻在骨子里的责任。在市民和网友的强烈关注下,相关方回应挖掉的柳树是因为有病虫害,后续还会栽上新树。

我是亲眼见过杨树飘花的。

校门外西侧的马路边有几棵杨树,树龄恐怕和学校一样长,树身超过了三层高的逸夫楼。每到三四月间,近午时分,漫天的花絮飘在空中,弥散在整个校园里,赶上中午上下学,甚是眯眼呛鼻。现实中杨花还是杨花,柳絮还是柳絮。只是入诗成了柳絮的专利,为害则同功了。

不久前,在某个城市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一人不经意间点燃的杨柳絮,竟然能够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引发了大火,进而导致一家二手车市场内三十多辆车被焚毁的严重后果。

杨树在饥饿年代刚出叶子时曾是好多人的救命之食,水里焯一下,凉调、拌饭都是美味。那时一是本土杨没有杨花,自然也没杨絮了,而是纵使有杨絮,相对于充饥糊口而言,眯眼又算得什么?孰轻孰重是个人都能弄明白的。

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山红叶,冬雪载途。一年四季,风光流转。看云可以识天气,观星可以定农时。我们的教育一方面主动脱离了社会生活,把自然知识放到教材里让学生认知;反过来考察学生时又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杨絮、柳絮是植物繁殖的自然现象。对杨絮柳絮的漫天飞舞,张晓风曾有过《敬畏生命》,云状的种子撞击着她的心底,她被生命豪华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现在却成了恼人的问题,让各地的园林绿化工作人员操碎了心。有地方成立了杨柳绝育手术执行队,沿路给行道树施行所谓的“手术”,有关部门研发出了抑制杨絮、柳絮的药剂。这种药剂属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药液输入树体后,打破了树体原有的激素平衡,从而抑制花芽分化开花,达到为树“避孕”的目的。具体操作是,利用输液的方法,在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中,药剂输入树体内并随蒸腾作用扩散起效,把“白毛毛”彻底打回娘胎里。这样依靠高科技解决了杨絮、柳絮烦人之苦。想到这里,不免替古人担忧一下,若在宋朝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苏轼便不用凝神次韵写他的杨花词了;若东晋解决了这个问题,谢道韫也不会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她的胡儿哥哥雪天脸红了。只是不知缺少了诗意,生活质量是否算得上真正的提高。

清代作家周容在《芋老人传》里发出“时位之移人也”的感慨。其實树还是原来的树,只是人成了现代的人了。杨絮、柳絮烦人,不怨树,难道怨人吗?

杨花柳絮形状相同,然而谁犯的罪就是谁的,判不清案总不能连坐吧。我不是植物学家,起初也不想掺和这桩公案。好在现在网络发达,点点手指,就能求度娘知道一二了。

众里寻她,度娘告诉我,现代说的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树,但它们同属杨柳科。杨和柳都有毛毛虫样的花序(柔荑花序),都是单性花。这种花序有雌雄之分,花没有花被,只有一个鳞片。柳的花俗称“柳绒子”“柳曲曲”,柳的雄花有两枚雄蕊,两个蜜腺。柳的雌花有一枚雌蕊,一个蜜腺。柳的花虽然没有花被,色彩不鲜明,但具有蜜腺,是借着花蜜来引诱昆虫传布花粉的,所以它是虫媒花。杨的花俗称“白腊狗”“白杨环儿”,与柳相似,结构也很简单,但是没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诱昆虫传布花粉,只借风力传布花粉,所以它是风媒花。老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就随风飘散出,到四五月份到处飘飞的“杨花”其实是杨树的种子。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不能误认为是柳花。柳絮里面的小黑点就是种子。

除此之外,它们出现的时间也不同,杨絮一般先出现,能持续一周的时间。柳絮出现的时间会晚一些,一般会在杨絮之后再出现。质地不同,杨絮凝聚性要强一些,能团起来,感觉像棉花一样。柳絮的纤维比较细腻、分散和轻柔。两者的传播距离也不同,杨絮大多一团一团的,比较重一点,传播的距离较短。柳絮更轻盈,可以随风传播得更远一些。

人世间多少事本来就花非花,雾非雾。郑板桥为糊涂老人题砚台铭“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我又何必较真呢。

我自爱我的杨花和杨絮。任絮飘,自风流。

责任编辑 高 璟

作者简介:

高存良,男,山西省阳曲县人,生于1971年。太原市诗词学会会员,太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阳曲县第二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杨絮杨花垂柳
风很大
垂柳
爱情抄底
杨花柳絮
五月的“雪”
垂柳
垂柳在钓什么?
杨絮这个家伙
垂柳
惹祸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