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策略
2024-01-31陆颖
陆颖
阅读与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两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研读教材内容,体会作者言语表达的特点,探寻文本的表达规律,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经验,鉴赏文本的精彩句段,并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过:“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說我们在阅读时一个字一个词都不能放过,要真正关注文本中的一词一句,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本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意味与情趣。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要特别关注文章中点睛的字词,注重炼字,使学生学会推敲字词的方法,以逐步提升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以《花钟》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主要写了牵牛花、蔷薇、睡莲等不同花儿的开放时间。教学时,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还要从表达上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同样都是关于对“花开了”的描写,但是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写几点牵牛花开了、几点蔷薇开了,或者是几点睡莲开了,等等,而是写“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课文中的语言反复品读感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花开了,而是用“吹起喇叭、绽开笑脸、醒来”等词语进行描写,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为什么。通过仔细品读感悟,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这样的表达可以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把花儿开放的姿态都写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花儿开放的时间,并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注意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在用词上要反复揣摩推敲,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表达符合花儿开放的特点且生动形象,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让学生的练笔充满挑战性,逐步提升学生的练笔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光要让学生知道课文中主要讲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生动传神的词句,从炼字炼句视角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秘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写作表达时不知不觉推敲用词的习惯,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部编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有的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有的语言朴实凝练、蕴含深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细细揣摩、感受体会,引领学生徜徉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形成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中值得学生模仿运用的句子有许多。如“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浅绿的,杏黄的”这句话把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特点描写得特别具体。“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中用“有的……有的”的比喻句写出了各种珊瑚的特点。还有西沙群岛的鱼,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特点。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它们的理由,再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句子的表达形式写上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美,而且可以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是语言的华章,需要学生深刻感悟品读方能领略这种美。教师引领学生就教材中优美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能让学生真正感受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便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发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对文本的潜心阅读和细致分析上,才能真正获得对文本语言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与领悟,才能感受到文本在表达上的秘妙。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品味作者语言表达的时候,不光要关注一些独特的词语、优美的句子,还要关注课文中精巧的构段,帮助学生积累多种构段的方式,以使学生的表达“枝繁叶茂”。
以《观潮》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潮来时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且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钱塘江大潮进行描写的,通过学习交流,学生明白了作者在构段时主要是抓住潮声、潮形、潮色、潮势等进行描写的,这就为学生今后在描写类似景象时如何构段提供了借鉴。再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的是孔隙的特点,教学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从表达方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构段的。通过阅读思考,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孔隙的时候,着重是从作者的感觉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就为学生今后如何写游记提供了范例,即不仅可以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还可以从自己的感觉方面进行描写。不同段落特点不同,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构段特点,为学生今后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精彩的段落,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文本的内涵也可以在学生的阅读品味中得到充盈,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感受体验,读懂文本的构段特点,积淀语言经验,学习多种构段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现了系统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从单元导语到单元课文,再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和总结了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时候,能够从字词到句子再到篇章可以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教学,以阅读鉴赏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从而使教材中的写作要素可以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
以《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结构入手说说作者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特点,当学生读懂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和以并列结构的形式组织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每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通过学习交流,学生明白了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布局文章结构的,并且每个自然段都是以“……最美是……”为总起句进行描写的,在每个季节的描写中作者主要抓住了景物特点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描写。当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以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自己家乡的四季有哪些特点,学习课文中布局谋篇的方式写一写家乡的四季之美,注意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了阅读通向写作的平台,帮助学生掌握了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学习由鉴赏走向表达,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教阅读不离写作,教写作离不开阅读,找准恰当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同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