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

2024-01-30黄娅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上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新时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体系,加强精神文明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促使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共同富裕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社会文明整体得到极大提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及实践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聚力量。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阐述了许多有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容,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就对精神生活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与此同时,历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也在根据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对该内容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该理论的发展更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马克思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①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家能获得精神世界的自由与享受,对于劳苦大众来说是绝不可能的。大部分民众连最基本的维持生活所需要的物质都不能满足,更不可能去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因而,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摒弃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腐朽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使人在政治上、精神上得到彻底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运动必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消亡和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诞生,这个新时代是人的物质解放、精神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

此外,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这深刻揭示出马克思在很早就分析到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地存在,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同时也包含精神生活,是其二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追求人类的解放,具体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对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方没有达到都不可能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而如今我们所追求的正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剖析。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这不仅是理论界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

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出是党中央从一百多年来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的思想。在对精神生活的重视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成果,始终坚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重视对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取得重大进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因而在精神层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代表着人在精神层面所追求的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充实,人的精神面貌也不断丰盈,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也更加丰富了这一内涵。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本:满足人在精神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人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同时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享受者,因此,必须从人的现实需要入手,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物质层面的富裕是指获得性要素,它包括金钱、多种多样的物品,拥有的资本等;精神生活的富裕,是指人们在精神活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价值感、道德感、幸福感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内涵和形式上更加充实,首先,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应当与社会的主流文化理念相一致,其价值取向也应当与人民群众的共识相一致,其道德标准应当受到全体民众的认可。

人的需求的广泛且多元化,使得人类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含文化、教育、科学、文明、健康、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表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推动共同富裕,从多个方面提高了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在新时期,我们与所追求的高质量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越来越先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去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此外,人们还可以自由地选择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因而使自身的才能得到最大地发挥。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基:丰富且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及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糧。”②新时期,我们应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为之提供相对应的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在数量方面,由于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对于其批量生产与规模化传播的新需求,亟须解决的是,文化产品与服务是否短缺、是否足够,以及如何扩大其覆盖面。在质量方面,把重点放在“好不好”和“精不精”上。文化产品与服务不能只求量而不求质。因此,只有在数量和质量上把好关,才能生产出丰富且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尽管我国的精神文化产品整体上相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距离高质量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仍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未得到很好地满足,应继续加强对人民精神文化相关产品的供给。首先,我们应深入了解并尊重人们的精神需要;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需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生产,培养优秀人力队伍参与建设;其次,要堅持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优化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差异,在乡村地区多配备文化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使城乡文化事业协同发展;最后,要调动人民热情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全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魂:全民共建共享精神文化发展成果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全民共建共享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共建是指带领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共享是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最终创造形成的精神文化成果。全体人民需要共同参与建设这项大工程,在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多个不同主体参与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治理之中,使最终形成的社会精神财富惠及到每一个人,进而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共建共享人民精神生活方面,党和各级政府作为引领者,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文化共建共享的体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进行扶持,为人民能够享受到精神文明成果提供制度保证。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创作者都是人民精神生活资源的重要提供者,他们要始终坚持在创作过程中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丰富的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寻找可用资源,创造出更多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优质文化产品。

人民作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我们需要关注人民自身的内在需求与满足程度。首先,要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为社会创造出丰厚的精神财富;其次,要引导人们积极地寻求自身的精神发展,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文化活动,来实现自身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最后,要使人民群众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受益,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增强人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让人们的主观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让多元化的协调发展成为可能。

(一)坚持党的领导,巩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次次胜利的根本前提是党的领导,新时代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好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政治基础。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所有的工作,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要始终在党的带领下把好政治方向,坚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正确政治方向。我们要坚持讲政治,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精神和社会政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理论、精神风貌、不断提升社会文明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不断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二,加强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上要有思想上的清醒,这是一个先决条件。要认真组织学习,带领更多群众学习马列经典原著,并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结合在一起学习,真正掌握其中的核心要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第三,要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需要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效能,加强组织的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进而更好地促进都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此同时,所有的党员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要对自己的工作承担起示范责任,要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让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

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在致力于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新时代,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物质富足,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把精神生活的短板作为一个着力点,努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达到平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物质生活作为精神生活得以满足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是绝不可懈怠的,要牢牢夯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物质财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在整体上精神生活的发展相较于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这就需要通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要加速建立新发展格局,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合理分配来进一步调整贫富之间的差距,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促使人们激发内在潜能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因此,人们在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时也要持续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唤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要将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中,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培育,使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所认同的行为准则,最终外化为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时,需要有一个教育、引导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中,渗透到书本教材中,通过课堂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其次,通过开展理论讲座、对先进模范人物进行宣传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引导人们对其有更加深刻、更加完整地认识;最后,我们要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以良好的家风、校风、社会风气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应用到基层的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中,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影響其思维方式和实际行动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运用到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作用,使之成为现实。这需要我们贯彻更深层次的公民道德,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水平。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让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动人们的作用,从而引导更多的人自觉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导广大民众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内心和行动之中。

(四)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

人民的精神生活是否充实,不仅依赖于其个人精神诉求的层次与内涵,还依赖于社会所创建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事业。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公共文化事业,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有着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都表明了新时期人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当今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我们要积极推动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充分地利用优质的精神产品引导人、造就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切实巩固好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建设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要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这也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党中央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该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之中。新时期,要想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必须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扩大覆盖范围,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广泛鼓舞全民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此外,要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调整城乡文化资源分配差异问题,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来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改善乡村文化资源质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五)加强精神文明的网络宣传教育,营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舆论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增长很快,已经是一个网络大国。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此外,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巨大影响。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培育人们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改善人民的思想认知,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来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境界。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来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在法律上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使科学理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优质的文化在网络空间发挥它的正向作用。积极引导互联网商业公司和网民对网络文学、音乐、电影、网络剧、音视频及网络游戏等进行优质健康地创作、生产与传播。要强化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使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管理网络,对网络领域的立法和执法进行强化,以及对网络社交的各个渠道进行严格监管。鉴于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管系统,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以维护网络舆论秩序,让网络空间变得清朗干净。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精神文明的网络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好舆论引导,激发人民向上奋斗意志、增强其自信心,使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而作出贡献。用党的光辉历史来激励人们,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以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广泛的宣传,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行全面的展示,从而进一步统一民众思想、凝聚集体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结语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后提出的新理念,其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目前,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始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同时,我们需要帮助人们澄清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抽象认识,使其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内核、形成全社会价值共识,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415页.

②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第31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41.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16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第210、146页.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1.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完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21,第7页.

[8]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164页.

[10]辛世俊 王丹.试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7(6):5-14.

作者简介:

黄娅(2000—),女,土家族,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重庆酉阳县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虎虎生威见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