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智慧交通发展理论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4-01-30杨伟祝凯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30088安徽庐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33
杨伟 祝凯(.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30088;.安徽庐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3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智慧政务方面,深化应用部省共建执法系统,在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检查中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五;开展信用交通建设,创新开展“信易+”守信激励信用场景应用,2023年连续两个月全国综合排名第一;“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系统运行情况在全国考核中名列前茅。在智慧公路方面,实现了健康检测系统全覆盖,全面推广无人智慧收费站,打造全国首条“轻量化智慧公路”合宁智慧高速。在智慧港航方面,对标长三角先进省份,打造基于5G全覆盖智慧港口。在智慧运输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覆盖率达100%、二级及以上道路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达100%、“两客一危”北斗系统安装率达10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
为了更好地促进安徽省智慧交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加快布局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赋能行业治理能力、着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融合应用、加速推动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营造助力智慧交通发展的良好环境5个维度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可为其他省市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1.1.1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从顶层设计来看,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以下简称为“省厅”)印发了《安徽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及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了《安徽省智慧交通建设方案(2021—2023年)》《安徽省交通运输新型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和《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数字化整体设计报告》;合肥、淮北等9个城市和部分省属交通企业出台了智慧交通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从制度机制建设来看,省厅出台了《安徽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皖数安办〔2023〕6号)等系列文件,部分地市和省属交通企业也出台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考核等相关制度,完善了行业推进机制。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厅直机关各单位均明确了归口处室,配置了专业人员负责信息化相关工作;合肥、阜阳和淮北等8个地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设置了智慧交通专职科室。
1.1.2 行业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省厅持续深化既有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统筹建立了11个政务信息系统,在建系统6个,在用信息系统达44个,全面提升了执法监管、政务服务、信用监管、安全应急等多领域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了部省共建行政执法系统,有效提升了执法队伍管理、执法办案、执法监督和执法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建立了部省共建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现场、非现场、源头和高速公路4种治超场景应用,初步实现全省治超监测一张网、治超协同一盘棋;建立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首次实现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建立了“信用交通”平台,实现了长三角电子证照、信用一体化、联合惩戒等各平台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一户式”信用档案。省级在用政务信息化系统分布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省级在用政务信息化系统分布统计
1.1.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谋篇布局
统筹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在智慧公路建设方面,启动宁芜智慧高速、G205芜湖段等项目建设,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全周期数字化交付,构建智慧感知、智慧赋能、智慧管理、智慧应用、智慧交互“五智一体”的智慧公路智能应用架构,实现主动式安全预警、伴随式信息服务、准全天候安全通行、可视化智能管控。在智慧航道建设方面,“引江济淮”智慧航道项目已纳入交通运输部新基建重点工程,启动建设淮河、沙颍河、合裕线和芜申运河电子航道图等项目,实现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航道运行监测、航运综合信息服务、航道数字孪生、多级船闸调度、电子航道图系统等功能。
1.1.4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覆盖广泛
“十四五”期间,持续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开展了省交控集团数据中心、省港航集团数据中心、合肥市智慧交通调度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六安市交通一卡通业务、淮北市交通运输市场管理协同云平台等项目的试点示范,推动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行政执法、出行服务、行业监管、安全应急、决策分析、OA办公、行政审批、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了芜湖港集装箱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淮北市交通运输运行检车智慧调度平台等项目的试点示范,推动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研发、运输服务、行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1.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安徽省智慧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标先发地区发展优势、对表交通强省建设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智慧交通发展的认识不均衡,各地区对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数据赋能的认识不深刻,向创新要动力的理念有待提升。
(2)对智慧交通典型领域发展路径、方向、标准规范的研究有待加强。
(3)部分地区智慧交通投入明显不足,促进智慧交通发展的政策及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4)行业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数据采集共享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对接协调难度较大、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较低、缺乏数据共享长效运行保障机制等问题,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5)数字化场景创新工作有待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传统模式仍存在需求不够明确、应用落地不足等问题,重项目建设、轻场景应用的问题较为突出[2]。
(6)智慧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仍有不足。相较长三角其他省市,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成果较少,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项目、专利数量有待提升,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有不足。
2 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总体目标与思路
2.1 总体发展目标
(1)行业数据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完成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建成,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程度显著提升。
(2)场景创新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慧交通项目和创新应用场景。
(3)交通新基建工程全方位开展。融合创新、协同高效的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四大应用”初具规模,建成一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试点工程。在智慧港口、智慧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运营方面积累典型经验,并形成相关意见指南和标准规范。
2.2 总体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坚持立足长远、服务大局、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推动数字赋能,着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布局优化,注重统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安徽省交通运输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实现智慧交通补短板,强效能、增动能,为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 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布局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融合创新、协同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落实国家新基建要求,以数字赋能公路、桥梁、隧道、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程度,充分发挥传统基础设施强基固本、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的作用。聚焦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四大领域,加快建设合宁、宁芜智慧高速公路、“引江济淮”智慧航道、芜湖港智慧港口,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统筹实现存量设施高效利用与优质增量有效供给。
(2)建设统筹集约、适度超前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在“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框架下,依托江淮大数据中心、省级政务云资源、电子政务外网以及一体化基础平台,加快建设一数一源、多维服务、高效共享的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打造行业数据“一个库”、行业应用“一张图”;建设行业数据资源采集、共享、更新、应用系列标准,实现行业数据资源全面治理,建立行业数据分析挖掘的系列算法库和数据分析应用模板;持续推动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联动,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态势感知、应急调度和响应处置能力;加强对地市交通数据中心、综合运行指挥调度的联动,通过建设指南、联动机制等实现省市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动。
3.2 数字赋能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1)构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行业监管新模式。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创新和完善行业治理方式,深化非现场监管、信用监管、联合监管等,对旅客运输、危货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限超载等重点领域及重点事项实现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建设安全应急、行政执法、联网治超、信用管理、建设管理等数字化治理重点应用为抓手,搭建行业“互联网+监管”综合平台,推动实现行业治理“一屏全览、一键触达”。
(2)创新“多跨协同、特色突出、场景聚焦”的行业应用新成果。推进5G、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深度应用,聚焦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执法监管、运行管理三大领域,系统梳理相关政策、需求和问题,加强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加强多部门协同,打造皖美公路、皖美运输、皖美港航、皖美交建、平安皖运、法智皖运等一批具有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成果。
3.3 着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融合应用
(1)推动市县数字化升级。积极发挥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在智慧交通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引导地市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在行政执法、科技治超、出行服务、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方面,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安全绿色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建设“小、精、专、优”的智慧交通系统,协同推进行业数字化升级。
(2)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围绕数字企业、数字设计、智慧工厂、智慧工地、出行服务、ETC收费、船舶过闸等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各领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北斗卫星导航、区块链、BIM、GIS、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展创新应用。鼓励和支持省属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对接,寻找协同切入点,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在智慧管控、智慧生产等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协同应用。鼓励“互联网+”技术在网络货运、网约车、多式联运、出行服务、城市配送、物流、维修驾培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发展[3]。
3.4 加速推动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前沿领域技术研发与新兴产业布局。在科技项目清单、试点示范项目中加强智慧交通方向的技术攻关,强化前瞻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交通运输业向产业链上下游跃迁。逐步探索构建智慧交通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结合省“十大新兴产业”工作部署,推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研发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交通大数据“聚、通、用”为核心,大力推动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大数据+交通+旅游”“大数据+交通+新业态”等模式[4]。打造交通信息产业,鼓励省属交通企业利用市场投资手段积极布局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
(2)打造一批在智慧交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强化工业化智能制造的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推动桥面板、轻型T梁、桩板式结构面板、装配化通道等的工厂化预制,鼓励推动智能制造成果规模化、产业化。在智慧交通强国试点、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交通新基建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智慧交通典型成果和案例的产品转化,力争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经济合理、成熟有效的典型智慧交通产品。借助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应用大赛等渠道,搭建高层级、多频次的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平台,培育创新型智慧交通产业集群[5]。
3.5 持续营造助力智慧交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规划引领和顶级设计。将发展智慧交通作为安徽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开展《安徽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及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及信息化规划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评估。持续完善智慧交通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十四五”后三年的场景创新应用项目库,细化年度建设计划,加强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调度和推动。
(2)加强智慧交通标准建设。加强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等智慧交通基础标准规范的编制和修订。围绕智慧交通发展需要,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自动驾驶等新业态、新产品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和修订[6]。鼓励地市企事业单位加强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积极构建适应智慧交通发展的高质量标准体系。
(3)加强智慧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与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和引入智慧交通建设领域科技人才。探索建立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认证体系,培养智慧交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开展智慧交通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交流,提升智慧交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7]。
(4)加强智慧交通建设资金保障。加强与省级财政、数据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提升智慧交通场景创新的项目质量,争取“数字安徽”建设专项资金向智慧交通项目倾斜。充分发挥省属交通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省属交通企业在重大工程实施中将信息化资金纳入项目整体工程资金,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鼓励通过设立智慧交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4 结语
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新时期重大战略。智慧交通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今后我国交通建设重要发展方向。智慧交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的交互融合为原则,以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可获得性为目标,正全方位重塑交通运输行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以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运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各地广泛开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智慧交通发展体系,是我国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8]。
本文围绕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现状,系统梳理智慧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对策与建议,可为其他省市智慧交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