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吉林市5所本科高校学报出版信息的分析

2024-01-3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吉林市吉林学报

韩 雪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 132101;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10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科建设的深化,地方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学报作为高校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是反映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氛围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1]。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地方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展示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反映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本文以吉林市5所本科高校主办的6种期刊为研究对象,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问题,对于推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基本情况分析

吉林市共有公办本科院校5所,分别是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均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各具特色。5所高校共设有本科学报6种,即《东北电力大学学报》《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除北华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期刊外,其余高校的学报均为综合版。根据知网2023年显示的期刊数据,各学报出版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出版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吉林市5所高校学报中成立最早的是《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成立最晚是《北华大学学报》,但资料显示,《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吉林林学院学报》与《吉林医学院学报》合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吉林师范学院学报》演进而来,其办刊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各学报的办刊历史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

2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文献数据分析

对吉林市5所本科高校学报文献的学科分布进行分析,由表2的数据可知,6种本科高校学报中有4种学报排在第1位的学科是相同的,即高等教育。从各学报学科的发文量推断,各学报首先服务于主办学校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导致学报发展方向趋同。少部分院校学报重点服务于主办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如《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排在第1位的电力工业学科是其特色专业,其文献占比达42.3%,《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在第1位的数学学科是北华大学的重点学科,文献占比为14.2%。

表2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近10年文献学科分布

3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栏目设置分析

从表 3 中可以看到近 10 年各学报栏目变化的情况。从数量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栏目数量多、变化大,如《吉林化工学院学报》《东北电力大学学报》《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原因是主办院校为综合型学校,涵盖的专业较多,如《吉林化工学院学报》,近10年设置栏目60个,其主办单位吉林化工学院设有13个教学院(部),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专业5个,本科专业53个,高职专业18个;部分学报跟踪热点问题设置栏目,如《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语文现代化”栏目;或围绕特色专业设置小专题,如《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的“绿色低碳能源”专题。另一类栏目数量变化较平稳,如《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报栏目涵盖范围广、外延大、设置不精细,如各学报的高等教育栏目,几乎包括所有高等教育领域。

4 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学报影响力不足

从表1可见,各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以及总被引次数均不高,其中复合影响因子较高的《东北电力大学学报》为1.321,其次是《吉林医药学院学报》为1.057。从这两种期刊的刊文种类看,文章的学科比较贴近专业;其余学报近年来影响因子均有所提升,但整体上受所刊文章的综合性影响,影响力均不高。

知网出版信息显示,6种学报目前均未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从出版的专题名称看,各学报均属综合类,这也表明各学报在文章收录方面的专业不强。此外,学报的级别也制约了学报的稿源。现阶段,很多科研院校在职称评定时要求参评人员提供核心期刊论文,导致很多作者在投稿时并不考虑省级期刊,只有一般课题结题时才选择省级期刊。

4.2 学报栏目设置与本校学科建设不协同

吉林市5所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中的学术论文和学科建设之间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一是学报栏目对本校学科建设服务性不强。从表3数据分析,各学报栏目数量上呈逐年递减趋势,说明各学报在栏目设置的调整上积极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但也有部分学报栏目设置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该学报栏目设置外延宽泛或命名不够严谨。6种学报中《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排在第1位的文献学科电力工业(占比42.3%)与东北电力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相呼应,学报设有电力系统专栏;《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在第1位的文献学科数学(14.2%)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学报设有数学专栏,但所占比重较小。其余4种刊物中,排在第1位的均为高等教育栏目,没有与学科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呼应,说明学报对特色学科建设的服务和引领作用不明显。

表3 吉林市本科高校学报栏目设置情况

二是本校特色学科没有对学报的指引和发展形成支持。学科建设需要成果转化和学术传播,知网统计显示,近10年各校教师在本校学报的发表文献比例分别为《东北电力大学学报》49%、《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吉林化工学院学报》64%、《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41%、《吉林医药学院学报》50%,说明大部分教师都能将学术成果发表在本校学报上,但从文献分布看,大部分文章学科特色不明显,本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学术成果较少。

5 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优化策略

5.1 依托学科建设,打造学报特色栏目

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之一是学术成果,学报作为本校学术成果的展示窗口具有先天优势[2]。国内外许多一流大学的期刊都与其一流专业相匹配。地方高校虽然与一流高校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可以借鉴一流大学期刊的发展经验,将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纳入特色学科体系的建设中,根据学科优势打造个性鲜明、成效突出的特色专栏,从而助力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报发展的互促共赢[3]。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吉林医药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吉林化工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都是国家特色专业,《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可以考虑不定期开设该类专栏,既能发挥本校学科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本校的学术影响力,又能吸收外来优质稿件,提高学报栏目的质量和知名度。

5.2 依托学报特色栏目,打造本校学科建设的学术交流平台

地方本科高校在学报和学科协同发展问题上,应相互呼应[4]。本文所涉及的样本学报都是公开发行的刊物,作为各个学校学术成果的对外宣传窗口,其学报特色栏目应突出体现本校的学科优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独特性,才能吸引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或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在投稿的同时与本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学术交流,更多的优质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值得本校学科建设借鉴。学报也可以依托特色栏目,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吸引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促进学术观点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推动本校优势学科建设[5]。

5.3 人才资源共享,将重点学科人才转化为专栏作者

优秀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关键[6]。

学科带头人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在特色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7]。而这部分人往往也是地方高校学报的编委会成员或审稿专家。学报要依托高校内部特色学科的专业人才,积极向这些专家约稿,将专家转变为学报的优质作者,形成学报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学报也要关注青年教师和博士群体,这部分人才是学科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报的潜在优质作者资源。各学报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设专栏,鼓励和吸引本校优秀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此外,地方高校也应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鼓励本校高层次人才向本校学报投稿,以提升本校学报的质量。如要求博士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必须每年向学报至少投稿一篇,或在人才考核时以在本校学报发表至少一篇文章作为考核点。二者相互扶持,既培育了学科骨干力量,又充实了学报特色专栏的作者队伍群体,促进了重点学科建设与学报特色专栏的协同发展[8]。

6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吉林市5所本科高校学报的基本出版情况、学科文献分布及栏目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吉林市5所高校的6种学报与学科建设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协同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和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但文章仅以吉林市5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难免存在局限性,因此所提出的建议也限于针对这几所高校。下一步将抽取更多的地方本科高校作为样本,以期提出更为全面的观点和建议,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深化发展[9]。

猜你喜欢

吉林市吉林学报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致敬学报40年
吉林卷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吉林出版集团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