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

2024-01-30林妮娜

师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群文课题学校

林妮娜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悬崖上的一课》中写道:“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也是我第一次在全区做公开展示的一节中小衔接的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也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动力。

我从大学毕业到走上教育之路,将人生定格于“三尺讲台”,一晃21年。回顾过往的教育历程,有迷茫,有失败,但更多的是幸运、温暖和幸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014年,工作了12个年头的我,从一名老师成长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按学校的分工安排,新学年我要负责教科研工作。“科研是什么?日常负责的行政事务繁多,还有时间做课题研究吗?”我带着困惑去请教杨燕萍校长,“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离不开研究,如果没有自我反思,就没有了专业成长。”“教学和科研并非两张皮,在研究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杨校长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自此,我一步一步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

同年,我接受了学校视导课的任务,上《落花生》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初步运用文本中“借物喻人”的手法,我在教学中引入了《荷花》等多个文本给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本的相同点,从而带领他们掌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在课后的评课中,教研员告诉我,这是现行阅读教学的热点——“群文阅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充满了兴趣,于是开始了我的群文阅读之路。如何聚焦课堂,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在这个小问题带动下,2015年,我把修改了七稿的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表递交到区科研部,以“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研究”为题申报了教师专项课题,然后与课题组的老师一起展开了一系列小研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小课题带动实践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开启科研兴教之路。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对于课题研究,很多老师都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感觉,感觉做课题很耗时间,很累。其实,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教学质量。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区内薄弱学校工作,如何有效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老师和学生得到发展呢?为寻求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我开始深入推进小课题研究。我把课题研究带进日常教学中,带领着课题组的老师去思考、去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品质的全面提升。2019-2023年,课题组在一所城中村小学开展了“指向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经过四年的研究,从调研数据可见,学生普遍认为研究开展以来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进步比较明显,82.6%的学生自认为面对多个文本阅读时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本研究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很高,达到了95.3%。从期末综合测试的学业表现比较可见,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在全区期末质量调研中超过了区平均线,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深耕课题研究多年,我和课题组的老师开展的群文阅读教学改进和创新研究,弥补了学校阅读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学生阅读内容零散、阅读方式单一、阅读效果不佳三大问题,使学生的阅读内容结构化、系列化,学生们掌握了实用的阅读技巧,阅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我有幸参与了省级课题研究,由此掌握了科研的方法,也助力了个人快速成长。2016年,我在海珠区小学语文教研中心组时,参与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PISA视野下发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我跟随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着“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什么关键能力”这一核心问题,从指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力的内涵与结构如何界定、如何教学、如何评价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基于课堂实践,深入开展了面向未来的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我主动参与课例研讨、讲座分享、教学设计和论文撰写等任务,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进步与前行。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也是对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十分重视教学的反思,坚持收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近五年,形成了教學成果30余篇,其中有7篇在期刊中发表,9篇被公开出版的刊物收录,20余篇教学成果在省、市、区的教学比赛中获奖。

蓦然回首,我发现,教育科研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坚持和执着,从问题变课题,再到课题变效益,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近十年的科研之路,我遇到了很多专业型的教育专家,以及一个又一个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路走来,从一个科研新手成长为科研骨干,再到科研主管,我完成了一名研究型教师的蜕变。是科研,为我破解了教育的密码,也是科研,为我和我的科研伙伴铺设了一条专业成长捷径。

我与课题组老师一起,积极进行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近年,我主动承担了省、市、区的专题讲座和公开课20余次,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扩大课题的辐射影响。专题讲座和公开课在第三届中小学卓越教师培训活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修学院组织的“2018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赴贵州省黔南县帮扶活动等活动中反响热烈。同时,课题组把课题讲座相关的活动通讯刊登在各大网站或公众号上,为校内各年级、区内各小学的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借鉴,促进了各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开展。

通过组织科研培训和教科研交流,我们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课题研究的队伍来,促进更多年轻老师通过小课题研究快速地成长。在“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组织10名老师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会和成果交流会,成功推动了多名教师在市、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立项,这些科研同伴也在小课题研究的路上快速成长为区域内的教坛新秀和教学骨干。

不仅如此,科研还让我形成了严谨的工作方式,使我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也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我养成了从数据和访谈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然后在反思中总结经验。2019年,我调任到一所城中村小学工作,主管学校特色发展的工作。对于学校的特色项目,我们行政团队从学校的地域特点、百年文化底蕴、生源特点和家庭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全方面的调研和分析,从调研数据、课堂观察和访谈资料中发现问题,开展了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推动了学校的小农田项目、青少年科技项目和运用广州共享课堂为城中村小学赋能提质等多个项目立项,不断形成“集美成凤 展翅翱翔”的凤翔教育特色文化,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回首我的科研成长经历,对小课题研究我有几点体会和收获:

第一,科研的起点在哪里?起点就在“问题”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起点。课题要实干,要与教学相结合,不能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聚焦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才能回馈我们的教學。

第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教学研究,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先行,科研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学习,只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和综述,梳理前人对相关研究的成果,才能了解和研究对象有关的理论背景,思考选择研究的路径,研究才不至于盲目,为此建立一个课题学习的资料库尤为重要。除了“站在巨人肩膀上”,也要“站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上”。每个阶段的课题研究总结都是下一次研究的起点,正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林玉莹老师所说:“课题的结题并非课题的结束,而是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持续深入在一个领域中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现其教育教学的规律,在这个领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科研的路上要学会借专家之力、同行之力和同伴之力。领导的支持、同伴的互助、专家的指引都是课题实施的重要保障,不能自己埋头做研究,要把专家请进来,把领导拉进来,多与同行交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课题的开展。教育专家的引领更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聆听他们的讲座,参与他们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掌握课题的选题、开展、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方法,这是科研路上快速成长的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此我深以为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以课题为引领,教研为驱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重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获得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丰.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14.

[2]李韦.科研普惠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J].群众,2023(05):47-48.

[3][美]尼尔森·古德.心理学与人生[M].田文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五凤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群文课题学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群文活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