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与我

2024-01-30戴琰

师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书籍爸爸

戴琰

读书的经历由来已久,无数次分分合合、走走停停。眼见一批批稚嫩的手牵起与书的崭新故事,无限感慨……

幼时,书是大人的专利。在不解字义的稚童看来,择出一本爱书,端详凝眸,摩挲书卷,浑身笼罩灵光,正是成人的无上特权。

为听取书上的奇妙事件,我就此无数次踏上不回头的旅程。扑棱着暖热的身体,雏鸟般一路啁啾,从被窝的这头钻入,穿梭进温暖的“隧道”,眨眼工夫就扑腾着将自己摔进早乐呵等待的彼岸——父亲的臂膀中。他口中娓娓道来的故事,争相挤进我急切古怪的心,源源不断涌进的精巧段落和惊险打斗,在我脑中爆裂成簇簇火花,在无边的旷野绘出一些令我不知所措又为之神往的图像。依稀记得,有幽默搞怪的小动物,有村童智斗日本兵的桥段,甚至有爸爸儿时制服大水牛的勇事。兴起时,眉飞色舞和张牙舞爪的模仿已满足不了全情投入的讲述者,爸爸似乎觉得不来些“震撼”实在辜负精湛的演绎和融洽的气氛,总是“呼”一声突然举起瘦小的我,再放到他胖胖的肚腩上。划过空气中的暖风,我尽享贵宾席位,随着故事情节时常“啊——”

“呀——”地乱叫。这更激发了爸爸讲解的投入,大肚皮摇晃得更厉害了呢。

父女故事会或趴或躺或蹬被的姿态,离奇却异常搭调的一唱一和,总第一时间逼退好气又好笑的妈妈。而我们二人却沉醉其间不自知,一心一意奏起亲情的圆舞曲。结尾总是爸爸越来越弱的声调和那句不负责任的“未完待续”,继而他独自沉睡美梦中,而我脑内还在上演炮火连天的情节。在爸爸沉稳强烈的鼾声中,性急的我火急火燎地自行拼接、延续,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奇妙结局,这样自说自话的荒诞竟歪打正着地为日后的想象打下基础,成为我开蒙的先河。手握父爱的无价车票,我在柔软的床被里呼啸驰过一个个充实兴奋的清晨和夜晚。那些信手拈来的鬼怪传奇,幼小的我分辨不了,也从未想过质疑。直到长大后才慢慢意识到,从无哪本书中记载过这些怪异,才读懂妈妈当时的嗔怪。想必这份温馨、信任和满足只存在于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父亲为女儿构想的“书”中吧。自然,会念书,读懂书,逐渐成为我的美梦。书,对幼童而言,是藏有众多傳闻和趣事的宝矿。而成人阅读时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投入,或欣喜或深思的神情,令我魂牵梦萦。

这样庇护下的我,躲在象牙塔里只管安逸,从不曾学得什么待人接物。猛一下步入学校,只看到乌压压的人头,七嘴八舌,上下打探。我像是悬挂着的案板肉,平白教人指点议论,那些看来不怀好意的窥探和捂嘴,叫我不由心生怯意,指甲掐进掌心,疼得痛彻又清醒。一个激灵,又是一场淋漓的盗汗。我适应不了群体性的生活,只得躲在墙角看着同学们三五成群,人影行过,我只剩眼馋心跳后的失落了。羞涩口难开,未语脸先红,实在是那时我的真实写照。

也许是不舍我在爸爸兀自中断讲述后痴想,也许是不忍我被同学们远远甩在身后过于凄清,书籍在正确的时间终于对我敞开心扉。咿咿呀呀的学舌和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我终识得不少字。小孩子心性驱使下,心急如焚的我冲到满满的书架前,抽下书籍,摆出阅读的架势。无论是走马观花,还是囫囵吞枣,到底读懂一些。与在校有口难开的窘迫不同,我软硬兼施地央求爸妈听我讲故事。舞蹈演员般绷直脚背,大公鸡般阔步,星星般闪烁的目光,渴求称赞,胸有成竹立于父母前,艰难组织起稀少的词汇,虽常有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难堪,却胜在勇气和孤胆。复述时,也算“滔滔不绝”。书,对孩童时的我而言,是排解寂寞、治疗自卑的一剂良药,是检验能力的一场测试,更是借此夸耀信心的底气。现在想来,我那时读书,自翻页起,便急不可耐想读到结局。许多文字竟沦为我不懂欣赏的过场风景,实在折损其雍容深厚的底蕴。而大度的书,从不怨怼无知的我。

无论如何,书还是成为我独一无二的密友。与高尔基“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名言相遇后,我疯狂吮吸起书中的营养,迷恋起纸张的各色纷呈,被优美绚烂的词语晃了眼,对描摹的缤纷世界心生爱慕。大量的阅览和熏陶下,我竟写出一手好习作,也算生动鲜明有个性,一跃成为老师眼中的最佳学生,同学们眼中竞相模仿的对象。是书,满足了我渴求世界的欲望,更给我带来意料之外的进步与赞誉。彼时读到的情节,早忘到时间的海里,但那份治愈孩童飘荡魂魄的力量,那份空前的执着和情谊,早深入骨髓,无以言表。

中学,书成为我不得不戒的瘾。我徜徉于书海不能自拔,书卷中的翱翔与滋养,想象空间的圆满与知足,却造就了现实成绩的惨败。试卷上纷至沓来的一个个红叉如一记记耳光,捅破小说集精致的腰封,把我狠狠扇出梦的疆域,明白了当地让我惊醒。我被强制性停掉阅读,更被勒令全心全意留守课堂。初戒时,心痒难耐,看到新鲜光亮的封面,心中如有陈年的烟瘾上下翻滚,激动颤抖的手恨不能抛弃一切,只求自由,读个痛快……渐渐地,沉疴的瘾竟在窒息式的高压下稀释得越来越淡了,过惯与教科书为伍的生活,猛然瞥见满当当的书橱,我半点贼心都生不出了。曾深爱书籍、挑灯夜战也得偷摸把书看了的我,自己都不记得那模样了。洁白的书页捱不过寂寞的命运,沦为装扮书橱的道具,终于一蹶不振,满目焦黄,默默抗议辛勤备考背后的大空虚,大凄凉。原来,书也和人一样,失了知心人的嘘寒问暖,也会憔悴,衰败,凋零,腐化,直至心死,重新退化为一摞不值一钱的纸张。只是随那纸张消逝而去的,还有我丢弃精神的灵魂。

我最终也不曾挽救得了惨淡的分数,却总算逃脱禁锢。即使飞得难看,也算是一个开始。讲台上老教授沧桑的面孔,低垂的眼眉,无一不道出年迈和垂暮,而他在漫长、艰难的岁月中浴火重生的淬炼和涅槃才叫人咋舌惊叹。他却仍不急不慢,不慌不忙,不屑于赚取同情哀怜,不乐于接受惊羡敬仰,不悲伤,不愤懑,不与时光搏斗到脸红脖子粗,不同生命较劲到你死我活。是骨子里的祥和吧,进行和蔼坚定的剖析和传授,着眼于书本,弥散于骨髓。他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了,却把一辈子融进世间千千万万的书中,是文化的浸染和再生使苍老的身躯彰显出历久弥新的韵味。一腔一调,一字一句,一动一静,若不是书魂与人魂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断不能在历经苦难之后得此从容、睿智。荒活二十年,我从不曾这样读过书,我更不曾懂过书。老教授和他钻研一辈子的书,皆令我突生敬畏。书,“倏”一声在我搁浅已久的意识中立起高碑。不敢再肆意揣摩甚至妄称书的知己了。年少时读不懂书,读懂后已不再年少。书籍,是贯穿人生、知进退、知深浅、在时间和生命里训诫我的师长啊。

不愿在明暗里彷徨,我从头接触文字,抚清语言,学习做一个纯粹简单的阅读者。一笔一划写下所想,道出所感,搁笔时,彻底诚服在书的治愈里。久而久之,居然有人羡慕起我来。我,不过是莫名担上“文艺”的名义,惟愿找回幼时真心渴求、真心期待的我。

命中注定的一天,我的学生们正埋头苦读,一批批更绚烂更多样的书籍不断刷新他们的世界。上课时偷偷展开的课外书籍,机警躲闪的目光,令我莞尔。目不暇接的他们同从前的我一样,如饥似渴的眼神,急速翻阅的手指,欢乐急切的灵魂。我找到了我自己!书,让共通的灵魂重逢。遗憾又奇妙的是,因书而焕发生命的魂魄握手问候时,主人却不自知呢。愿神秘的轮回赠予他们真正丰盈的头脑,同他们老师——我一样,由生涩的炫耀、索取到将书籍真正融入生活。

读书,曾衍生出我对生活的期待,也一度成为我触碰不得的禁忌。也久久荒芜过,冷成青冢前呜咽盘旋的风烟。好在终究回首,在支离破碎的记忆里重拾起星星火种,一路呵护。书,于我而言,情人般眷恋,导师般指引,挚友般陪伴。成为我从繁忙中抽身的一桩美事,不功利,不负担。带我穿梭去昨日,抓牢正欲下坠消散的淡薄精神。自信挺拔地脚踩今天,心中有书,明天我们又惧怕什么呢?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书籍爸爸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可怜的爸爸
欢迎购买我编辑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