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我与桥头村那片稻田的缘分

2024-01-30李明海

师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桥头节气田野

李明海

到现在,我还时常会记想这样一幅画面:在早春二月的清寒中,桥头村大片稻田育秧之前,村民郑章国赤足踏在泥泞的水田里,双手抄在冷水中,把泥水的断根草茎捞出来,奋力扔上田埂,为即将开始的水稻播种做最后的准备。他全然不像是浸在冰冷的泥水中,他弯腰摸索的动作,更像是在拥抱一个稚嫩的孩子。抬头时,村头的老木棉树已经开始绽出艳红的花瓣来。片片如镜的水田里倒映出木棉、紫荆、凤凰树、老房子、新别墅以及连绵起伏的五桂山的影子。

——这是2020年初春,我从学校抽调到三乡镇政府宣传办协助抗疫宣传工作,主动请缨到我熟悉的桥头村采访春耕备耕工作情况。正是这样的画面,让我充分感受到村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什么也不能挡住春天的脚步,以及村民们对小康生活的向往。

十多年前,我来到三鑫学校工作,闲暇时喜欢四处走走看看。三乡镇的桥头村离学校不远,有连片的稻田,古老而有富有活力、传统也不乏现代感的村庄,像磁石一样地吸引着我。我的老家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这里的稻田风光跟老家风物略似,如宋人王禹偁所说,“村桥原树似吾乡”,足以勾起人的乡思。而村里保存完好的祠堂、土地庙、文武庙、蚝壳墙、旧时水井,以及里巷旧牌坊等,又带着浓烈的南方特色,使人觉得新鲜而又心生敬畏。

2014年冬至,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跟班上的孩子们开始做起24节气的课程来。期间陆续送走三届毕业生,但节气课程至今不辍,已历十年矣。

我的想法是通过节气的纽带,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与时节、实践关联起来,弥补时下孩子们普遍缺乏的对常识的认知、对乡土的热爱,引导他们回归传统,培养他们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的感情。而四季变换最为明显和丰富的桥头村田野,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的大课堂。虽然不方便带孩子们出来实地考察、活动,但我每次来到这片田野,都会带走满满的收获,从不同角度拍下的图片,田野四时变幻的容颜,以及桥头村建筑、人文的每一丝旧风貌、新气象。诸如初春的木棉花以及树上的暗绿绣眼,暮春时风吹如漫天雪飘的木棉飞絮。栽秧时的青苗,白鹭,农人劳作的辛苦,以及蛙鸣和隆隆的机器声。收获时的一片金黄,麻雀起起落落,稻草人有着不同的神情和模样,收割机、脱粒机以及传统的风车,还有路边晾晒的金黄稻粒,被木耙均匀地摊开,像细细的金色波浪。甚至,秋风吹拂大木棉树的茂密叶片,那如秋雨般淅淅沥沥的声音我也会录下来,课上跟孩子们分享。在学完《月光曲》后,让他们听着这旷野的风声作无边的遐思和自由的表达。我觉得,这比在网上下载一首曲子来练习联想,要更接地气一些。因为孩子们同样地熟悉这块土地,听着也倍感亲切。

我利用这片田野教孩子们作文。我从秋天的稻田里带回几穗成熟的稻子,放在每个孩子手心,配合PPT,让他们了解一粒稻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怎样经由大地、阳光、季节的手,经由农民数月来胼手胝足辛勤劳作,从而成为他们盘中餐的。我给每届学生上这样的一节作文课,题目就叫《手心的一粒稻》,孩子们作文,也写诗,读来简单而美好。这节稻米课上,我用精心设计的课件展示了稻子的一生:育种、耕地、浸种、育秧、插秧、收获、晾晒以及加工等。塑料大棚里的青秧如此翠绿养眼,龙脊梯田的美景使人惊叹,插秧时山水倒映、笑语欢歌,都那么让人向往。我给他们介绍了布袋和尚那首有名的《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种以退为进的插秧方式,也颇能让孩子们体会到一些人生的道理。班上一个女孩子曾经在老家参与过秧,笑说人家插的秧苗都是直线,唯有自己插的是波浪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引起了孩子们的大笑——后来我鼓励她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小诗,诗名就叫《波浪线》,发表在《创新作文》杂志上。“昨天的春雨/灌满了前川/爷爷打电话说/老家的农民在整地了/水牛拖着犁来回地走/青蛙一声声地叫/清明节回家/我也想去插田/可是我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因为/人家插的都是直线/我插的/都是波浪线”。我记录这节课的论文,《稻花香里说丰年》,也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周末,引导孩子和家长们走进田野,亲切自然。我也跟孩子们同步实践,走一条稻田间的小路,蹲下来,细看稻田的每一个细节,摸一穗谷,闻一朵花,识一种草,追踪一只水沟的游鱼,等候一只蠕动的田螺。在这种田野里,我观察并写过下水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田间水沟转弯的地方》,以及《一个秋天的早上》,后者先是给孩子们做摘抄和学习,后来我把它投给了《中山日报》,也同时发表在市报文学副刊上。

同时,为了更方便孩子们亲身实践,我们把微缩版的田野搬到学校,也在教学楼下开辟了自己的一片不大的园地,种向日葵、芝麻、番薯和各种豆。与时节同步,我们经营,我们劳动,我们生活,我们写作。这里出产作物,出产欢笑,也出产诗和文章。我们参加省市诗歌节、市作文比赛都屡获大奖。我写过许多节气相关论文,也都是因为从桥头村这片田野得到太多的感受,积累了大量素材:《白鹭·蚱蜢·我们的课堂》《审美想象,从热爱生活入手》《节气,归乡的远行人》《时光锦笺 节气之美》《童心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那一路的繁花》《追逐萤火 点亮童心》《二十四节气:最美丽的邂逅》《我们的节气我们的课》《遭逢在语文的园子里》《一起走过的节气》《天暗下来的时候》《一棵树是怎么变绿的》《五月的交响》《九年——女儿和我的学生们》《花叶含情,万籁有声》……

2017、2018连续两年,我还应邀在《中山日报》开设了24节气的专栏,系统地面向全市介绍我以及我所带的孩子们对24节气的认识和感受。为了使节气专栏更接地气,更能与中山本土风物相契合,每到节气前后,我都会固定到南头村的稻田里去采风,去感受这片田野随着时节的流转和每一点细微的变迁,并把这些感受转化成专栏的文字。慢慢地,我甚至与桥头村的一些村民,稻田中央摆摊卖菜的小贩,桥头书屋及咖啡屋里的员工,都慢慢变得熟识了。一家新开的咖啡屋,我头回过去坐的时候,跟他们聊到,可以考虑放一些书报杂志之类供大家随手翻阅;下次再去的时候,咖啡屋角落里小小的书架就已经摆出来了。这里三百多亩连片的高标田所种的马坝油粘收获后,有本村的朋友还送了我以“桥头大米”为商标的新稻。虽然并没有亲身参与劳作,但这些稻子是我从秧苗一直看到黄熟并收割的,吃起來也真有特别的香气和无限的感慨。

我觉得特别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是让更多孩子们爱上了桥头村,爱上了传统和文化。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山+”编导组后来以新的方式重新演绎中山的24节气,我也受邀为媒体做了部分工作。“谷雨”这一主题的推送文案是我做的,谷雨节气前,他们一行来到三乡镇,以这片稻田和古老村巷、祠堂为基点,拍摄制作面向全市推送的图片和视频材料等。我跟班上的部分孩子以及家长们,顶着盛夏酷暑,在摄像机镜头前,一遍一遍地,挎竹篮走进田园,牵风筝欢笑放飞,背鱼篓踏入溪流,看白鹭没入绿秧。我们踏进祠堂感受传统,坐在村里粤剧社的台下,听老人们弦乐不绝。摸着风剥雨蚀的蚝壳墙,感受过往。从午后直到太阳落山,晚霞满天,映红大地。这种切身融入乡野,演绎传统,传播文化的经历,这份深厚的情感,也点点滴滴地融入孩子们的成长之中。这些年里,多少孩子、家长与桥头村的这片稻田结下情缘。他们跟我一样,慢慢把行走田野当成日常。去捡拾早春的木棉,追逐初夏木棉的飞絮,看紫荆花开,风铃木开,莲雾转红,杨桃、荔枝、龙眼、释迦果渐次开花结实,邂逅土地庙旁的一树香气馥郁的七里香,看无边稻田绿了又黄,白鹭起落,二季稻再次飘香,以及到年底的土豆成长、收获,堆于路边摆卖。一起动手做稻草人的实践活动,观察稻田小路,游鱼飞虫,观察白鹭,写成文字,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生活。

不单是大自然的时节在流转,桥头村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2017年,桥头村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去年,又成为国家级文旅服务融合试点。

村里位于稻田边的玻璃书屋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十年前刚来三乡时,还能看到耕牛犁地的场景,稻子收获时,稻田中间还有半手动的脱粒设备等,现在已经全为机械所替代。蓝色大风车的标志性造型矗立在稻田中央,许多富于田园气息的雕塑陆续落成,原桥头学校经改建,也办起了画展,让艺术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稻里民宿”“觅秋民宿”陆续建成,今年国庆期间,主题为“禾塘月色”的金色大地音乐会在三乡镇桥头村举行。音乐会以大地为舞台,以稻田为背景,美妙动听的旋律自由地飘扬在禾塘月色间。音乐会盛况空前,引起了市内外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所有时光里的事物都在成长。2014年至今,前后历时6年,我们的24节气课题研究也漸渐蔚成大观,2019年5月被批准成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2022年正式结项。我也先后被市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中山纪念图书馆、三乡镇妇联等单位以及众多兄弟学校所邀,开展了多场与节气相关的讲座活动,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和家长从不同地方赶来参与活动,一起感受时节的魅力,与自然草木同呼吸,共成长,越发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近两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云南省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我也有幸受邀,数次登上北师大珠海分校的讲台,为远道而来的云南省百名青年教师介绍我们的节气课程《看见孩子,聚焦成长——关于小学生24节气语文读写生活建构的实践研究》。今年教师节的晚上,湖南张家界的一个小学校长也专程过来,商讨两地同步开展24节气课程的相关设想。

今年立秋,8月8日始,我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依然沿用了“岭南小镇的24节气”。时光流转,节气永在,田野的话题,常说常新。

——这让我觉得,我,我们,与桥头村的那片稻田的缘还在延续着。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片如镜的稻田,在更广阔的国土上蔓延,在更多人心里浸润、濡染、熏陶,正在持续地给予我们更丰厚的滋养。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三鑫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桥头节气田野
希望的田野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在希望的田野上
桥头跳车研究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桥头牧歌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