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院子”里的生活游戏

2024-01-30邵解意

幸福 2023年25期
关键词:土灶小朵砖头

文/邵解意

我相信当大家听说我们的幼儿园是一个“童年院子”的时候,都会好奇:“童年院子”是什么样的?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不一样的院子,为什么不同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对于“童年院子”的理解和想象也有所不同。要把成千上万个不同的院子具象成幼儿园里一个独有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童年院子”,这其实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的“童年院子”是有生命力的,它是在持续更新中的一个童年环境。

它从一开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发展到后来的一间屋子、一个操场、一汪池塘和一片菜园,这不仅仅是因为园所环境需要丰富,同时也是因为“童年院子”里的儿童,他们对于院子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他们觉得院子里需要更多的物质和文化来承载他们的成长、辅助他们的游戏。

“童年院子”里的游戏

这一天,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院子里头搬砖头、挖泥沙、挖野草和捡树枝……

一个“灶”

是小明最先发现了堆叠在户外生活区的砖头,他向老师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砖头,这些砖头我们可以用吗?”作为中班的孩子,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已经不容小觑了,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结构材料的发现、理解和使用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他们本身就是“童年院子”的小主人。这些砖头原本已经被丢弃了,搭班老师把它们捡了回来准备给自然角造个景,谁知今天倒是先入了小明的眼。我微笑着点点头,小明得到了老师的许可,开心地挥着手,招呼小朵、小超快过来:“快点来搬砖头,这里有好多砖头,老师说我们可以用!”“可是你要用它们来干吗呢?”小s提出了疑问。“我要用这些砖头来搭房子,你看,它们长得和亿童里的‘空心砖’一样。”他们三个捣腾了一会儿,可是搭出来的房子却有点“四不像”。因为小明说要先搭主屋,小s说要先搭围墙,小超直接放弃,说这些砖头根本不够用,而且重得要死,还不如直接用空心砖呢。三人的合作关系才确定下来没多久就已经产生了分歧,突然小明说:“这还挺像个土灶的。”“什么是土灶啊?”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小s竟然连土灶是什么都不知道。“土灶就是用来烧火烧饭的,我老家有。”小A热情地回答他。

一堆“火”

“那我们就用这个土灶来烧火吧!老师,我们可以烧火吗?”小超马上说:“不可以的!火是很危险的!幼儿园里禁止玩火!”看来,“童年院子”里的小主人的安全意识还挺强的。这时候的小A就有点不高兴了,抢着说:“那我不玩真火!玩点假火总可以了吧!”“那哪里有火呢?”听到我的反问,小A东瞧瞧西看看,紧接着他摘下了他的红色帽子(生活区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佩戴着一顶红色帽子)朝“土灶”的中心丢去。“老师你看!这不就有火了吗?”小朵、小超见状也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丢了进去。此刻,“土灶”里的“火”越烧越旺了。

一锅“饭”

“可以开始烧饭喽!”小A拿来一个竹篮把它当成锅,小朵去沙池挖了沙子,他说这就是大米,小超拎过来一桶水,提醒小明、小朵烧饭的时候要加点水,不然会烧焦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刚出锅,就有其他小朋友被吸引了过来,可是想要招待客人,光有饭没有菜可不行啊。三个孩子轻声商量了起来,我知道,他们一定又有什么新点子了。

一盆“菜”

小明又火急火燎地进军小菜园,薅了几把小菜园里的菜苗苗,可把阿姨心疼坏了。后来他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为了把游戏进行下去就草草结束了菜苗苗的生命,属实有点残忍。真的菜看来是炒不成了,那只能拔点杂草来炒野菜了。野菜虽糙,小客人们倒也不嫌弃,一个个“吃”得可香了。他们捡来几根枯树枝当筷子,再随手抓一把泥土,说这是胡椒粉,撒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笑容,这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轻松,亦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快乐。

你瞧,我们的“童年院子”里有着文化的底蕴、有着艺术的熏陶、有着科学的结晶,还有着无数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台,童年文化和童年关系就是在这里被孕育和萌发的。孩子们专注地与生活材料和自然环境进行互动,在与材料和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中也渐渐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小朋友来呈现美德生活

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发现,衍生出了一款高质量的生活游戏。回顾这次游戏的过程,总结这次游戏的经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儿童的自主学习与自由成长,以及贯穿其中的德育之美。

事后,我们一起用多种方法查阅了资料,探讨了“土灶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土灶是用泥土砌成的吗?还是用砖头砌的呢?”“我妈妈说我家是没有土灶的,我们家里只有液化气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土灶这么大,我们家的厨房可放不下。”“土灶烧的饭会更好吃吗?火太旺是不是就会把饭烧糊啊?”

孩子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是陌生又好奇的。通过自然美学和生活游戏的融合,孩子们在“童年院子”里开启了旧生活和慢节奏的模式,享受着这返璞归真的田园意境。

游戏一开始,三个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差点因为意见不统一而破裂,因为中班是一个既以自我为中心又逐渐萌发合作意识的年龄段。在两者飘忽不定的情况下,游戏的进度和水平也不稳定。此时,小群体中需要一个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的“领导人”,很明显小A就担起了此等重任。当小明提出新的想法,小朵、小超能较快地反应过来并参与其中,一起出谋划策,可见三个人心中的集体意识在游戏的助推下逐渐成熟了,而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丰富我们也不难发现,合作才是优化游戏的关键。

说起德育,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是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用于每一个年龄段幼儿的一种教育。而生活游戏中的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指模仿成人的劳动行为或训练某种劳动技能,孩子们自发地搬砖头、挖泥沙、挖野草、捡树枝的过程,也是劳动之美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实现想法、达到目的。通过这样的劳动,孩子们收获了成功的同时,也能收获到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快乐和成长。

近日,一次户外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我们的“童年院子”里开展。

以秋天为话题,不同于以往的提前铺垫和联系经验,此时此刻孩子们就身处在我们的“童年院子”里,放眼望去,满眼皆是秋色。凉凉的秋风吹在身上,他们自然就意识到了:秋天到了,降温了,该多添一件外套了;一片片黄色、红色、橘色的叶子从周边的树上飘落下来,他们自然就目睹到了:秋天到了,树叶变了颜色,自然界的万物都要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闻一闻、摸一摸多种多样成熟的农作物,他们自然就体会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都是值得关注和热爱的。

这时候,让这些城里的孩子们再体验一把乡间才有的劳动,岂不美哉。

剥玉米

孩子们从蛇皮袋里拿出许多玉米,分一分,一人一个,很快他们就要开始今天的第一次劳动了。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剥下来,看似简单,但是全部剥完的时候还是觉得手指头酸酸的。我们把一小篮一小篮玉米粒再重新汇聚到一起,装进蛇皮袋。“哇!竟然有这么多!”孩子们一个个兴奋极了,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拍起手来。

本身剥玉米这个活动,在室内生活区也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但是生活区所看重的往往是练习“剥”这个技能。至于今天,我们的要求变成了一下子要剥完一整个玉米,有的孩子觉得累了就想放弃,有的孩子则是觉得有点枯燥开始心不在焉。然而,坚持才是劳动真正的意义,这和以往的“玩”可是有所不同的。

劳动本身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就像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有的人是在生活,而有的人仅仅只是活着。”劳动,亦是如此。劳动技能的掌握只是重点,不是难点,难点是在于长时间对于劳动的一种坚持,努力克服惰性,才能战胜自己,才能在劳动中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

晒秋

就像人们向往精致的生活一样,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致的劳动,也是德育中的一项内容。

我们一起洗花生、切南瓜、收集桂花、菊花和红辣椒……将我们的劳动成果逐一摆在筛子上,在太阳的润色下,孩子们渐渐收获了成就感。时不时来翻个面,看一看这些食材晒干的状态,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续,不再是为了有延续而延续,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要了解更多的过程和结果,一来一往,本次学习的主动性不就体现出来了吗?

“老师老师!你看呀!这个辣椒变得干瘪瘪的!它好像缩小了一点……”

打谷子

最后,在慷慨激昂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铺地膜,一起搬长凳,一起分稻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打谷子比赛。孩子们在比赛中开心极了,一边用着大大的力气只为尽快把谷子打下来,一边还关心着同伴的进度,偶尔还会彼此嫌弃一句“你看你那把谷子都没打干净,真粗心。”集体劳动总是特别快乐的,有了音乐和朋友的陪伴,原本那些“累”和“枯燥”早就烟消云散了。劳动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位观摩的老师,德育之美也在朝夕成长间润泽着我们的“童年院子”里的点点滴滴。

德育,其实还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今天,我们不仅通过劳动体会到了丰收时节农民伯伯们的辛苦,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劳动的后续:通过我们的“稻谷分离术”,打下来的谷子就可以变成白花花的大米啦,当然,这也离不开人们更专业的加工技术;把吃不完的玉米晒干剥成玉米粒,再打碎变成玉米糠,这可是小猪仔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呀;同样,把各地丰收的产物晒干打包,食材的保质期能延长到六个月以上,甚至三到五年,再面向全国进行售卖,当地的经济就能带动起来了。劳动,并不只是为了成就个人的生活,当它与智慧相结合起来,便能促成整个世界发展。

小朋友,你的才情要培养

“童年院子”既然是指承载儿童成长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那“童年院子”里的孩子就成为了主体和本位。由孩子的游戏经验和学习经验衍生出一系列以生活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再回过头来助力他们新一轮的游戏和学习,这或许就是童年文化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童年文化熏陶下,孩子们有意识地在各类游戏中寻找闪光点,但是他们找到的闪光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契机,往往是零散且微弱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条线索将这些零散、微弱的闪光点恰当地串联起来。那么线索是什么呢?线索应该就是我们生成这些活动的目的性——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以德立学,以生活游戏促进孩子们之间、孩子们和我们之间、孩子们和环境之间的童年关系,以培养有才情的儿童作为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通过本次游戏的各个环节的推进,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交流、交往、交友,增进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他们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内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实践,通过解读自己从而认识自己、成就自己。在“童年院子”的平台上,孩子们自己玩、自己说、自己悟,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品质,在活动环节中收获品质。

“孩子,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细数孩子们关于梦想、关于创造、关于快乐、关于成长的一百种可能性,幻化成“童年院子”里的一百次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土灶小朵砖头
土灶的光阴书
土灶的光阴书
土灶
安小朵的尖叫
捡砖头思维
麦小朵变成了小猫咪
麦小朵变成了小木偶
颠倒歌
麦小朵变成一阵风
土 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