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变车道的交通优化问题研究

2024-01-30韩晨曹添豪方斌

科技风 2024年3期

韩晨 曹添豪 方斌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均拥有车辆数不断增长,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拥堵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分析可变车道的适用条件和特点,以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综合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交通流量、流向等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该交叉口是否具备设置可变车道的条件,并提出安乡县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可变车道的基本设置方案,利用CAD制图软件绘制出路口基本情况,设计可变车道的标志标牌,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效果评价分析,对该交叉口在设计前后的通行效率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设置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潮汐交通;可变车道;道路交叉口;交通仿真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其中,单向、频繁的潮汐式拥堵以及由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导致的大规模拥堵更是普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可变车道的发展情况要比国内早,最开始主要是对路段数据进行控制,但是缺少统一的控制标准和组织,使得可变车道实施的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我国潮汐特性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我国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或优化方案。有学者主要通过应急交通需求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哪些路段需要设置可变车道。还有学者对可变车道的实施方案以及优化思路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能达到期望的效果。通过引入可变车道,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推广了这种交通设施,以缓解潮汐交通的拥堵问题。

1.2 研究内容

通过进行道路交叉口可变车道的组织优化分析,查阅资料综合可变车道的适用条件,以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为例,调查研究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适用条件分析其利弊及设置后现实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可变车道的猜想,并利用VISSIM进行交通仿真,前后对比以评价其仿真模拟效果。

2 可变车道设置条件

2.1 设置原理

可变车道也称为可变导向车道(Variable Guide Lane,简称VGL),通过在原本车道内侧增划多条短斜线的方式,或者增加文字标识,对车道进行改进优化,并利用LED灯、标志标线、标牌等设施来辅助,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需求更换车道的导向功能,依次实现道路资源的充分利用。

2.2 可变车道交叉口渠化条件

(1)进口车道条件。车道数不少于3条,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也要至少保留1条车道提供车辆通行。可变车道至少占用进口道的1条车道。

(2)交通量条件。该路口东西方向路段存在着明显的潮汐现象,直行通过路口的车辆较多,并且停车延误大,评判标准一般比较车流量是否每小时大于100辆。

(3)专用可变车道相位保护条件。车辆在通行可变车道路段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可变信号相位来保证车辆的通行安全。

(4)可变车道长度。若设置的可变车道长度太短,则会导致通行的车辆减少,使交通流量降低;若设置的可变车道过长,则会使可变车道停留的车辆无法及时全部通过路口,这会大大降低道路通行效率,甚至会使拥堵问题加重。

(5)标志标线条件。当交叉口设有可变导向车道时,其交通标志指示线的设定需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中的相关规定,以保证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并且交叉口停车线前不能设置左转待行区。

3 安乡县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现状

3.1 路口交通组织渠化情况

深柳大道作为安乡县的主干道,连接着东西方向巨大的交通量。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是安乡县城区的中心,每天的高峰时期道路交通压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的直行车道,交通拥堵情况严重,高峰时期的道路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量。该交叉口东西进口道均为五车道,南北进口道为四车道,采用双黄线形式隔离,且东西左转和直行车道为两条,车道宽度为3.3米。

3.2 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数据

路口交通量的数据采集为录像或者现场人工计数的方法,根据统计各方向的交通量,得到目前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数据收集采用随机性,收集一周内不同日期的早晚高峰期交通量,最后选取平均数,由此得到四个方向车道的交通量。早晚高峰时间段,东西直行车流量均大于700pcu/d,左转车流量平均为350pcu/d,由此可以看出深柳大道與洞庭大道交叉口在早晚高峰期间,直行车道相较于两条左转车道,通行压力要大很多。

3.3 交叉口现状配时方案

该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路口的信号灯为四相位,周期时长为159秒,各相位的绿灯时间分别为:东西直行为40s,东西左转为39s,南北直行为35s,南北左转为33s。

3.4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路口应用情况分析

该路口为主要的校区路段,在城市道路施工方面困难,难以调整路口的空间结构,高峰时间段道路通行能力较差,产生了潮汐特性的拥堵问题,并且高峰时期直行需求大,左转需求相较较少。

4 安乡县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优化改造

4.1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可变车道设置方案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施优化:该交叉口在早晚高峰时期的车流量比平时要大很多,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的直行车辆,达到了700多辆,而左转车辆要少很多,只有300辆左右,平均每个信号周期通过该路口的直行车辆超过15辆,故在深柳大道东西方向进口道各设置一条可变车道。

4.2 标志标牌设置

结合国内外可变车道的实施案例,需要在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路段置的交通标志有:(1)预告标志牌;(2)路边指示标志;(3)起点提示标志;(4)交叉口可变信号灯。

可变车道控制系统要统一管理预告标志牌、路边指示标志、起点提示标志以及交叉口可变信号灯显示的正常运行,确保使按照设定的方案及时启动,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或者交通事故。

图1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后交通标志设置方案

4.3 信号配时设置

经过分析,本文建议在进口道设置一个可变车道,并提前6s开启预信号灯,提前5s关闭预信号灯。增加主预信号系统,可以使信号灯在开启关闭的时候有效协调。各相位的绿灯时间调整为:东西直行为29s,东西左转为31s,南北直行为35s,南北左转为33s,周期总时长为140s。

4.4 可变车道交叉口组织仿真

4.4.1 交叉口未设置可变车道之前仿真

建立交叉口仿真模型,输入路网数据,新建信号灯组,创建未设置可变车道前的信号配时方案,设置冲突让行规则,仿真运行启动后,收集车辆延误、车辆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主要数据。

4.4.2 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之后仿真

(1)建立交叉口可变车道仿真模型。在CAD原先的模型上,将东西方向的一条左转车道改为可变车道,并将修改后的模型导入VISSIM中,将可变车道连接至相应的车道。(2)输入路网数据。(3)设置车辆路径决策。增设可变车道后,在东西方向的左转车道决策路径增加可变车道。(4)设置冲突让行规则。在交叉口早晚高峰时期,调整直行与左转的冲突区域,将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到最高,使仿真所得到的最终数据对比效果更加明显。(5)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置。新建专门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利用信号控制机调整好相应的信号灯组、信号配时相位顺序等;此外还要单独设置预信号灯的配时,并增设在可变车道前。(6)运行仿真。在仿真启动前,设置好仿真运行时长3600s,调整汽车车速为城市道路标准车速40~60km/h,为保证仿真数据更加真实,数据收集时间为1600~3600s。在调试好各项参数后,开始运行仿真,如图2所示。

图2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模型运行仿真

4.4.3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可变车道仿真结果数据分析

经过VISSIM仿真软件的运行,现得到设置可变车道前后的交通数据,两种方案效果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深柳大道与洞庭大道交叉口现状设置可变车道前后仿真数据比较

5 创新特色

(1)典型交通管理实战案例的可复用性。可基于典型交通管理案例构建案例库,提高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的可复用性,为交通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案例依据。

(2)在安乡县无可变车道案例的前提下,提出设置可变车道这一猜想,对路口设置可变车道前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了VISSIM仿真与比较评价,并证实了该交通组织方案的可行性。

6 应用前景

本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VISSIM仿真软件利用成熟的交通仿真引擎,1∶1精确还原交通道路运行场景画面。(2)软件的开发成本低。仿真模拟对于公安交管部门能够对多种不同的方案实施运行,通过评价不同的运行结果,可以择出优化效果较好的方案,提升公安交管部门对交通秩序与路网运行效率的主动管控能力。(3)面向规划设计单位,可以辅助开展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组织优化,以及道路交通改造建设等,验证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同时对于高校科研单位,可为开展道路交通规划、交通组织设计等教学实验提供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脱俗.应急疏散条件下的逆向车道设置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张宗博.单点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配时参数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7.

[3]奇兴族.基于交通流运行特性的信控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控制优化方法[D].吉林大学,2020.

[4]祝飞,张萌.基于交通拥堵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7(06):6062.

[5]Wolshon B,Lambert II.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s for reversible roadways[J].ITE journal,2006,76(8):3843.

[6]Lambert L,Volshon B.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raffic flow on reversible roadways[J].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2010,44(2):113122.

[7]岳雷,汤震,杜豫川,等.上海世博会可变车道技术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9:5659.

[8]许佳佳,许倩倩,潘立琼.基于VISSIM的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系统仿真与评价[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4):4349.

[9]陈婷婷,贾顺平.综合考虑早晚高峰交通流特性的可变车道布置方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09):38223828.

[10]王连震,王宇萍,姚丽.基于可变导向车道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协同优化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21,45(06):10051009.

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vissim仿真的典型城市交通路口组织优化》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韩晨(2001— ),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组织优化;曹添豪(2001— ),男,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组织优化;方斌(1982— ),男,汉族,安徽肥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组织优化、交通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