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难点及对策分析
2024-01-29冯宇晨
冯宇晨
摘要:改制转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的抢险救援任务量逐年上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明确高速公路专业队伍建设方向以及交通事故处置的难点及对策,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救援理论,對消防救援队伍提高此类事故的救援效率和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以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高速公路救援队伍建设和事故处置经验为依据,通过现状分析、数据引用和现有政策研究等方式,系统分析了制约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的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专业训练、日常管理和配套政策等多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希望为今后各地高速公路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队伍建设;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12-0055-04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1]。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但是,消防救援队伍在高速公路专业力量建设上救援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处置高速公路事故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可能导致救援不及时、处置不到位。为此,笔者基于辖区救援实际情况,就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工作现状、存在难点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1 无锡市高速公路现状
无锡作为江苏省内区域物流枢纽城市,近年来在高速路网建设方面锚定“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目标定位,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苏锡常一体化、锡澄宜一体化等重要部署要求,重点推进锡宜高速扩建、锡太高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沪武高速扩建“四路共建”工程。当前,全市境内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公路总里程达7801km,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26km,主要包括沿江高速、锡宜高速、沪宁高速、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基本成型[2]。在所有高速公路网中有两段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沪宁高速无锡段,该段常年超负荷运行,重大节假日期间,江阴大桥等过桥断面流量突破16万辆,高峰小时断面流量突破5420辆,路网密度和车辆饱和度均处于全国前列[3];二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段,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下公路隧道,隧道全长10.79km[4],对高速公路在线运行监测、应急救援、预防性主动性管控要求高。此外,无锡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灭火与应急救援条例(草案)》立法工作调研城市之一,在高速运维、沿线消防站力量编配、应急事故处置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2 无锡市高速公路灭火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直以来,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请市委、市政府加强高速公路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救援力量建设,切实增强科学应对处置各类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
2.1 构建系统框架,打造专业队伍
根据计划安排,到“十四五”末,江苏省将全面构建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级公路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高等级公路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5]。为此,无锡支队结合本地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按照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按规划建成普通消防救援站,两条以上高速公路重要交汇点服务区建立中心消防救援站的要求,积极同市委、市政府协调“多站点、全覆盖”方案,逐步建立专业标准体系,并按照江苏总队《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建设管理与执勤调度规范》要求,编制本级应用规范,建立健全本市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预案体系,提升高速公路消防救援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2 优化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
目前,我省消防救援总队、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已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将120急救力量前置到高速公路消防站点,改原高速公路“一路三方”运营管理模式为“一路多方”应急服务模式。在落实多部门、多单位联勤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无锡支队进一步促进交流合作,将清障、交警、卫健等单位纳入联合作战范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互助的整体救援体系。建立专家联席会商机制,在支队指挥中心接入公安、应急、交通、气象等实时数据,为联合调度、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邀请当地交警、桥梁、工程等相关行业和单位专家上门授课,依托江苏交控培训中心开展隧道火灾扑救和车辆事故救援技术骨干等各类培训,切实提升队伍科学处置水平。
2.3 深化力量建设,提升救援能力
加强消防队站建设,从全市已建成并投入执勤的15个国家消防救援站和44个政府专职消防站中,按照人员力量、辖区特点和辐射范围,科学统筹30个消防站(其中市区17个,江阴7个,宜兴6个)承担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任务,共配备144辆消防车、649名消防救援人员,着重推动事故高发路段、过江桥梁、长大隧道等重点部位充实消防救援力量,这些高速公路消防站在快速响应、快速救人救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太湖隧道为例,配备马山政府专职消防队、山水城政府专职消防队以及消防特勤力量共15辆消防车、84名消防指战员,时刻做好战斗准备。2022年,全市共处置高速公路警情405起,出动906车次、5028人次;组织开展高速公路支队级应急合成演练3次,并按照作战效能整合要求,组织各消防站立足辖区高速路段特点,开展桌面推演和熟悉演练。
2.4 细化监护措施,开展便民服务
在充分研判历年来国内外高速公路事故的基础上,联合交警、医疗等部门强化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雨雪冰冻天气等特殊时期高速公路前置驻点备勤,通过“广布点、勤巡查、多监管”的方式,提高高速消防救援队伍的战备意识和工作作风。2022年,无锡支队全年累计陈兵339次,出动车辆410车次,确保辖区内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能第一时间到场处置。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综合效能,设立爱心服务点,为滞留司机派发爱心宣传包、提供汽修服务。定期对服务区、收费站等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杀转运服务。同时,对过往旅客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传授避险自救知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5 完善保障机制,规范管理程序
按照江苏省政府会议纪要及省消防救援总队与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制定了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专职消防员人均工资标准,伙食费、服装费等其他人均标准。队伍适用《江苏省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采用劳动合同用工,享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一切权益,并严格组织开展人员招录和考核工作。在此基础上,无锡支队全面深化全市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步完善高速救援队专项保障标准、荣誉体系、管理体制、增长机制等配套政策。从初期招录情况看,大量原消防救援人员和退伍老兵报考,报录比高达10:1,有效实现了人才涵养、吸纳骨干的既定目标。
3 高速公路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难点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研发现,无锡市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且因为高速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也发生了诸如2019年“9·28”长深高速宜兴段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6]。分析其中原因,结合事故处置经验,笔者认为消防救援队伍在高速公路事故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1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无锡支队立足“救援+消防”联合建队新模式,结合地区发展实际,不断提升队站运行质态。但由于基础薄弱、经验不足,在探索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一是队伍属性不清晰。江苏省内高速消防队伍为全国首创、无先例可循,由于管理方消防救援队伍与保障方江苏交控属性不同,导致队伍属性尚不明确,无法完全按照政府专职队模式建立长效发展保障机制。二是职能定位不明确。高速消防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高速公路事故处置任务,还需要按照属地执勤战备要求承担周边灭火救援任务。在人员力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部分队站职能定位不清晰,缺少特种装备,难以满足高速救援专业力量建设要求,距离全方位、多层次的执勤战备标准还有差距。三是经费保障不规范。目前,江苏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所有费用均由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并出具支付函,由江苏交控直接支付给省消防救援总队委托的第三方公司,程序相对繁琐。应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模式,由省政府牵头协调,由省财政厅明确,在江苏交控每年上交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保障。四是联勤联动不完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需要消防救援队伍、政府部门、重大机械单位、电信公司、电力公司、运输主体乃至军方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但目前的一般性高速事故预案,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系统的联合会商、信息通报、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无法高效实现信息共通、資源共享、力量共治。
3.2 事故处置复杂性高
纵观无锡市道路水源情况,区域内路网密度大、过境车辆多,加之毗邻太湖雨水、大雾天气多,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高;沪宁沿线工业发达,经济社会活动频繁,引发火灾、爆炸及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大面积深度环境污染等次生事故灾害的风险大、影响深;高速服务区配套功能多样化,人流、物流、车流密集交织,诱发火灾和其他事故的风险剧增;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水平及统筹调度各方救援力量的能力也还需进一步提升。从消防救援角度出发,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救援力量到场难。高速公路往往与城市消防站距离较远,特别是一些车辆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人车流量较大的服务区、危化品车辆常年停靠较多的危化品停车区和跨江大桥、长大隧道等重点部位,消防救援力量较为薄弱,事故易造成大面积堵塞,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位。二是事故处置风险大。高速公路事故经常是多起连贯性的事故,事故救援具有救援点多、线路长等特点,被撞车辆如果变形严重,很多车内人员无法自救逃生,同时还极易引起油料货物以及化学危险品的火灾或爆炸,遇到涵洞、隧道、桥梁、高架等特殊路段时,事故处置将更加复杂。此外,因为高速车辆来往通行速度快,在交通管制前,如果警戒工作不到位也将带来处置风险,给救援工作增大难度。三是现场不明因素多。高速车辆运输物质不确定,货物运输中各类材料成分复杂,石化产品、爆炸物品运输量较大,报警人员对现场车辆运输物质不明时,将加大指挥中心调度难度。此外,气象变化等因素对救援行动影响较大,大风、大雪、结冰、大雾等恶劣天气往往会给处置带来猝不及防的变故。四是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高速沿线消防水源短缺现象比较普遍,通常只是在中途休息区设有固定消防设施,但利用这些设施供水往往路程过长,难以满足消防施救需要,即使路边偶有天然消防水源(水库、鱼塘等),也因高速公路的全线封闭性,车辆无法停靠饮水,给施救带来困难。
4 关于高速公路消防救援力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高速救援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笔者结合当前队伍实际和处置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一定程度的探索,提出如下六点意见建议作为参考。
4.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集约型”协同机制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是今后救援攻坚的重点领域,就无锡市而言,必须按照《江苏省消防条例》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决定》等要求,理清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管理、保障机制和部门职责,全面破解高速公路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重点加强对危化品槽罐车、冷库运输车等特殊车辆的监控。加强统一调度指挥,整合高速救援力量,将高速消防救援队全面纳入119指挥调度系统统一调度,并与三大运营商协调在高速公路消防站安装视频监控,实时与指挥中心联通;与高速交警、路政、120急救、清障救援、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心等部门建立联勤联动联战机制,探索消警融合、消医融合机制,定期开展联勤联训和联合实战演练,共同研究并改进事故救援预案,不断努力完善覆盖全市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服务区的救援力量体系。
4.2 夯实基层基础,保障“全领域”消防安全
高速公路沿线消防站的选址和规模主要由覆盖辖区面积、路段灾害事故占比、隧道长度等基础指标确定,每个站点必须同时兼顾邻近城区火灾扑救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隧道救援及相应辖区自然灾害的快速增援能力。要根据实际救援需求明确车辆、装备、人员配备标准,在站点布局上,按照“先填补空白、再全面铺开”的思路,优先在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政府专职消防队较远以及事故多发路段附近的服务区,设置消防站点,在高速公路管辖段面偏长路段、长距离隧道、跨江大桥等重点部位配齐配强消防救援力量。在装备配置上,针对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特点,优先配备破拆器材、细水雾灭火设备、应急通信保障设备、压缩空气泡沫车、抢险救援车等专业装备器材,与城市消防救援队伍形成优势互补。
4.3 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专业化”处置水平
围绕高速公路灾害特点和实战需求,推进高速公路专业队建设,科学编配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开展专项训练,提升实战打赢能力。通过采集高速路隧道、水源和往年事故案例信息,充分掌握辖区高速路段基本情况,发挥高速路段警情引导勤务作用,深化执勤训练研究,重点开展高速路段侦查警戒、隧道事故处置、危化品槽罐车处置、新能源车处置、车辆破拆和人员救助等常见交通事故处置培训,并开展针对性训练演练。强化院前急救技能培训,严格实施队员培训持证上岗,每站至少配置1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和部分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确保每警必出、第一时间抢救遇险生命,全力提升高速公路救援专业水平。围绕高速公路救援涉及多产业、多行业,行驶中车辆装载物资多元化、高风险的特性,根据灾害事故的复杂性组建全路段沿线车辆事故、路桥结构和危化品专家库,完善重特大灾害事故专家智力支撑机制,并邀请专家参与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对出现的紧急、疑难情况及时进行攻关破解。
4.4 围绕科技强能,升级“信息化”技术手段
高速事故处置本质上是“情报战”“信息战”,必须快速准确接报警情,精准实施途中指挥、现场指挥,并能够智能化实现灾情研判、联动响应、方案生成、跟踪指导,为各级领导和一线指挥员提供全方位、全流程輔助支撑[7]。灾害现场瞬息万变,尤其是危化品、多车连撞等复杂情况事故处置,要通过及时、有效、准确的研判,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风险不掌控而导致的作战伤亡。此外,要提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明确消防救援队伍承担高速公路事故处置的灾情侦察、通信组织、监测预警等主体任务。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灾害现场的宏观态势、处置对象的各方位角度、各作业面的路段情况,以及处置及疏散路线的实时状况,全部实现图像化,融合汇聚到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大屏上,使各级指挥员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取,实时掌控救援现场态势。
4.5 严格日常管理,打造“标杆式”模范队伍
高速消防救援队伍要严格按纲按规落实队站一日生活制度、执勤训练、指挥调度等各项要求,加强队伍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建强队站党(团)组织,所有投勤队站均需要按有关规定成立党(团)支部,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接受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重点抓好理想信念引导,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消防救援人员,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每个队站还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辖区任务特点,深度总结提炼出“一站一品牌、一站一文化”,有效提升职业荣誉、激发工作热情、滋养精神沃土。此外,要综合采取突击检查、错时夜查和视频督察等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有效依托“定量+定性”“考责+考绩”“评议+评价”等多种手段,对高速消防救援站指战员进行工作考核,并给予公平公正评价。
4.6 完善政策保障,确保“无后忧”安心执勤
要按照正规化建设要求,加强高速消防救援站办公、训练、营房、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油、水、电、气等必要资源开支,推动规划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红门影院等拓展功能分区,真正打造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文化走廊、单位历史馆、廉政教育室等文化模块,开展事迹分享、家风培树、文体娱乐等精彩活动,通过文化和教育相辅相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引领风气之先、补足精神之钙,保持积极正向的文化氛围和宣传导向,确保高速单位指战员心中有信仰、精神有追求、工作有干劲。针对高速队站分散执勤、远离城区等不利因素,尽快扭转“小散远”单位日常工作中思想上轻视、行动上迟滞的惯性做法,在全面掌握人员状况的基础上,给予指战员政治上的激励、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保障、心理上的关怀,落实好评优评先、津贴补助、慰问指导等环节,确保友爱共融、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国发〔2021〕2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Z].
[2]无锡市数据开放平台.公路数据[EB/OL].https://data.wuxi.gov.cn
[3]汤海学.江苏省节假日高速公路交通拥堵成因及大流量分级管控策略探究[J].中国公路,2022(16)104-107.
[4]央视网.国内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全线贯通[EB/OL].
http://news.cctv.com/2020/05/15/ARTIP0Kw9LdAtWrCuFCAidZ0200515.
shtml
[5]苏政办发〔2021〕54号.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
[6]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长深高速江苏无锡“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EB/OL].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2009/t20200911_225386.html
[7]钟焱军,胡显俊.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消防智能接处警体系研究[J].电信快报,2021(6):23-25.
Analysis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ergency rescue on expressway
—Take Wux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as an example
Feng Yuchen
(Huanbei Road Fire and Rescue Station of Wuxi, Jiangsu Wuxi 214000)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transfer,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rescue tasks undertaken by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Expressway traffic accident rescu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tegor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to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such accidents by clarifying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of the expressway professional team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ffic accident disposal, and forming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rescue theories.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Wux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expressway rescue team construction and accident disposal, through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data reference and existing policy research,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emergency rescue capacity enhancement of expressway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professional training, daily management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professional rescue forces in various plac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xpressway; team building; emergency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