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起南粤春潮涌

2024-01-29杨树弘唐春林陈诚

当代党员 2024年2期
关键词:江门南沙粤港澳

杨树弘 唐春林 陈诚

如果列举一个与广东如影随形的词汇,那这个词非“改革开放”莫属。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改革开放”划为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广东是一个沿海的边陲省份;改革开放后,则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第一大省,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

改革开放45年,首先打响“开山炮”的深圳从一个只有几条道路、最高楼不超过3层的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广东则以年均经济增长11.7%的速度,成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的大省,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6年多,如今正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45年前,“春天的故事”在广东破题;45年后的今天,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仍在不断积蓄力量继续前行。2023年12月25日至29日,《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随“改革开放45周年全国党刊专题调研活动”采访团走进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等地,领略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感受广东省续写“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从南沙看改革,南粤处处是春天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全自动化码头,仿佛置身科幻大片中的未来世界:码头上空无一人,唯有数十辆橙色的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载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码头前沿与堆场间自由穿梭,精准迅速地把货物送达指定位置。

南沙,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往海洋的重要通道。曾几何时,一艘艘航船从这里启航,将东方古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货物带往世界,也带回无数海外的奇珍异宝。

时光走过千年,南沙再度激荡起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浪潮,目标直指星辰大海。

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使命。

广东省为何如此重视南沙?打开广东地图,或许会有答案。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枢纽节点,并和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构成了一个坚固无比的三角地带。

新时代,新起点,曾创造多项“全国第一”的广东,如何再领时代之先?答案是改革不停步。

南沙,就是这样一片承载使命的热土,正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闯出新路来”的底气,拥抱未来、对话世界。

数据显示,南沙自貿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累计形成951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在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410项,推出商事登记确认制首创性改革,全球溯源中心获中国管理科学奖。南沙已构建起“2+5+2”先进制造业体系,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汽车产业形成两千亿级集群,实现国内首个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

2023年前三季度,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245.4亿元,约600家企业备案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创新高地已成为南沙的“标签”之一。

“作为最早入驻南沙的跨境电商企业,我们充分享受了海关推出的便利措施,实现年进出口规模近百亿元。我很荣幸能与南沙共同‘腾飞’。”广东卓志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杨海明说。

潮涌南沙,风起南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4年多来,年轻的大湾区迈开大步,奋勇前进。南沙、前海、横琴3个国家级合作平台,呈“品”字结构,互为支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以改革创新积蓄阔步前行的新动能,成为牵引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加速飞驰的三驾马车。

泛海扬帆、逐浪而行,南沙、前海、横琴将并肩前行,书写湾区发展新篇,合力造就湾区大未来。

从江门看开放,大湾区涌动大未来

2023年12月28日,阳光正好,江门市蓬江区三十三圩街上游人如织,众多游客在电视剧《狂飙》拍摄点“打卡”留影;升级改造后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内,游客通过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感悟五邑华侨的创业奋斗史……

江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诞生了“明代心学的开篇者”陈白沙、“启蒙先驱”梁启超、“国宝”史学大家陈垣等文化名人,孕育了30多名院士,是广东唯一同时拥有“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两张世界遗产名片的城市。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用今天的话来说,江门人是最早拥抱全球化的一批人。早在唐朝时期,江门人就开始走出国门,是中国走得最早、走得最远的一群人,开放的精神早已融入血脉、写入基因。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热血沸腾、敢闯敢试”的精神依旧绽放光彩。

开放,是江门的鲜明标识,也是江门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拉舍尔毛毯生产企业,生产了国内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中车、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落户,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极大提升了江门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回眸45年改革开放,侨胞始终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侨”更是江门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江门最重要的城市基因。

如今,530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成为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

当下,江门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和“港澳融合”工程,利用优势不断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侨”优势,挖掘“侨”文化,积极构建国际传播能力体系,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江门故事;促进与港澳融合发展,努力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中作出江门贡献。

在“开放”二字面前,江门一直都是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但“开放”不只是江门的标识,更是整个大湾区的标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这里是国内外关注中国开放之路的重要窗口。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充分发挥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广东也将借“湾区之风”,携手港澳建立统筹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把港澳发达的金融体系、经贸网络优势与广东完备的制造体系、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汇合作之力。

从广汽看创新,“再造一个新广东”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在这里,仅需53秒,就能下线一辆定制化新车。

“自2022年10月埃安第二智能中心竣工投产后,广汽埃安整体规划产能已经突破40万辆,在广州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过4.9万个就业岗位,引入超过80家供应商就近建厂配套,拉动周边配套产值近1000亿元。”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吴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汽埃安考察时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

“总书记的话,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吴俊说,“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广汽埃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独占、领先的核心科技。”

在电动车方面,广汽埃安拥有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夸克电驱,体积减小一半、功率增大一倍;最高效的800V超高压5C闪充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50km;最安全的弹匣电池2.0,实现“枪击不起火”。

2023年12月14日,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灯塔网络”,成为全球仅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全球趋势和未来方向。

广汽埃安的高速发展,是广东创新创造的一个缩影。

回顾广东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奇迹,创新一直是第一动力: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可以说,创新就是广东的灵魂。

2023年初,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

这个“新广东”,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发展空间,通过改革统筹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拓展发展新空间,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双向扩大发展新空间,通过创新突破生产边界赢得发展新空间。

“数字化”“智能化”“核心科技”等,正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高频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为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根据《纲要》,广东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現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今天的广东,创新的源泉正充分涌流,创新要素正加速流动。

“当前全球大批人才、技术、资本、设备和产业正在加速‘东移’,创新既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动力之源。”广东省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必将担当好‘先行示范’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上加速前行。”

猜你喜欢

江门南沙粤港澳
南沙,大湾区的未来之城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编读往来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