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2024-01-28张彦敏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3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部门

张彦敏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3)

事业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关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为了更好地造福于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惠民、惠农的减税降负政策和措施,各地财政将处于收紧状态。作为提供公益服务主要载体的事业单位必须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其中,高效的预算管理至关重要。二是强化单位资金管理。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使事业单位各部门能够协同合作、贯彻战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三是加大资金盘活力度。通过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度,有效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公信力;也有利于政府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资金运行状况,防范财务风险,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整体统筹能力。但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将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以单位战略目标为导向,全面预测和筹划预算年度的全部经济活动及收支状况,优化资源配置,监督、控制和分析预算执行过程,评价、反馈和考核预算执行结果,指导改善经营活动和资金收支,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活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是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收入、事业收入、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经营支出等。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

首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质在于“统”。需紧紧围绕政府发展规划,以达成各项工作目标为业绩导向,从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的角度出发,全面统筹和预测其所需的财政资金,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优化配置。

其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理念在于“效”。需秉承能效为先的理念,对全部财政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及解析纠偏,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客观综合评价,以绩效为“海图”,把稳工作“航向”,控好进度“油门”,让资金紧跟项目,紧跟重点支出,进而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节约裕民。

最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全”。预算管理绝不是一家之言,也不可闭门造车,要求部门全体干职全参与,全部业务全覆盖,全体流程全跟踪。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编报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领会财政部门的编制要求,未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使用时间,对年初工作计划研究不透彻,经费支出预计不充分,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完整。

二是预算编制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单一,没有结合不同业务活动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依旧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法编制预算,即参照上年预算数经过增减调整即得出本年预算数,该方法局限于上一年度预算数,缺少以实际依据为基础,没有根据本年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工作计划来规划预算年度的经费需求,造成预算编制不能适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后期执行过程中频繁出现预算调整及追加的现象。

三是预算编制不切实际。一些经费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预算经费多报,却又因为执行不到位而直接导致年底结余结转增多。

四是预算编制的项目不够细化。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项目不够细化,给了某些业务部门“浑水摸鱼”的机会,造成单位资源配置不合理,该保的项目经费紧张,而相关重要程度较低的项目经费预算充足,预算约束力未能得到彰显。

五是项目预算重复编报。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一些项目重复编报问题,导致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

六是预算与业务脱节。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程序简单,沟通不畅,财务部门闭门造车,独立完成预算编报工作,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与业务脱节,预算形同虚设。

2.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业单位部分项目的实施存在前松后紧问题。资金支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项目负责人为了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年末突击花钱,既给单位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对于单位其他收入资金的预算执行率不够重视。监管力度不够,非财政资金没有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计划,预算开支调整随意性大及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资金使用缺乏规范性。

三是预算执行监控不到位。预决算的定期公开是反映政府年度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体现,同时也能让政府及时把握各单位运行情况。尽管每年事业单位都会在门户网上公示本单位的预决算执行情况,但是预决算的公开内容让公众难以理解。预决算的公开公示的文字部分更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另外,公开的预算内容大多为大类的经济科目,并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的支出及其用途。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公开公示时间一般为上年的11月,决算公开公示时间一般为次年的8月。公示内容的时间跨度长,反映出来的数据是整个年度的数据之和,时效性不强,导致公众不能及时起到监督作用。

四是各部门工作衔接不到位。大部分单位业务部门在将预算方案上报后就完全没有后续跟踪,财务部门有异议也没有及时反馈交流,另外,财务部门缺乏对项目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预算方案编制不合理。其他业务部门也不够重视预算,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且预算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3.预算考评存在的问题

一是预算考评制度无法落实。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考评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无法有效落实,缺乏相对应的刚性约束,奖惩办法不明,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及时地监督预算管理。

二是绩效评价方法使用不到位。绩效评价工作数据搜集难度较大,准确性未能落实。评价方法单一,没有根据不同部门业务特点设置个性化评价指标,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个部门及员工的预算执行绩效。此外,预算评价指标多采用财务指标,缺乏非财务指标,特别是缺乏针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而事业单位的主要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缺乏导致预算管理难以落实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

三是评价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反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未落实,未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预算各阶段考核机制不健全,实际运用难以推进。

四是未应用预算评价结果实施必要的奖罚激励措施。预算评价结果没有纳入单位年度考核指标,对于预算完成好的部门和员工,没有给予奖励,而预算完成不好的部门和员工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挫伤了部门及员工开展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损害单位预算管理的文化氛围,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是造成其上述预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一些单位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忽视了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导致单位在预算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和人员配备不完善的情况,最终影响单位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的效果。其次,还有一些单位的业务部门觉得预算编制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缺乏全员参与,并且缺少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使预算编制工作变得没有依据,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是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首先,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对预算管理职责归属的看法各异,部分单位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不完善,组织仅限于预算编制层面,有的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工作与自身工作几乎没有关联,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置身事外,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意识没有真正植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监督和统筹工作中去,这将大大影响预算执行结果,预算编制不够精准。

其次,尽管诸多事业单位都建立自身的预算管理制度,但国家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后,很多单位没有同步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造成管控松散,缺少权威性,进而影响了部门的重大决策。

3.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全面预算要求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更要熟悉业务流程、熟悉信息化平台的操作,要求具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很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目前并不具备相关能力,造成预算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资金使用不合理。此外,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人少活多的情况,人员配备不健全,一人多岗的情况频频出现,同时,由于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要求财务人员一年一轮岗,导致很多工作还没有做熟悉就又需要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基于此,很多财务人员无法抽出更多精力系统地学习总结预算管理的精髓,从而导致从业人员专业质量不高,预算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应付,而欠缺潜心钻研和出于本单位长远发展的深远考虑。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1.强化各级领导干部预算管理理念

改变事业单位内部单位负责人和各级领导干部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认真学习和贯彻政府制定的预算管理相关决策和部署,树立、加强预算管理理念。积极调动单位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配合做好单位预算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预算工作配合,认清预算工作并非财务部门一家要做的事,督促所有与预算有关联的部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

2.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宣传

事业单位内部由院办公室牵头,汇集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发展方向等,会同财务一起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各部门干部、一般人员切实贯彻预算管理工作全面执行,努力营造单位内部人人讲预算、事事求预算的浓厚氛围。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

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结合追责制度、责任制度,明确单位的预算责任,并完成对预算指标的下达。同时,对权责不明确的预算执行主体进行监督与处罚。另一方面,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定期组织对跟踪管理的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并针对性提出问题,推进执行优化。

(二)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应组织各部门学习和培训预算管理,将其有关的政策要求和工作内容等进行解读。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分任务的强化业务培训,不断加深培训人员对预算编制的专业能力,使预算管理培训能够更有效、更合理、更规范。业务处室等涉及预算的相关部门也要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同本部门的专业知识结合使用。此外,可适当打开入职招聘渠道,引进更专业和综合性强的技术人才,为预算管理质量提高添砖加瓦,提高单位整体水平。

(三)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分级审批制度

重大经济事项事前必须经过集体论证决策。强化经济业务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完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明确办理审批手续的时间节点,拒绝事后补制事前审批单据。

首先,规范单位内控制度。严格实施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实行分级管理,多岗位复核。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实行“项目+经济分类额度双管控”模式,“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重点科目出现超支,不予报销,杜绝浪费。其次,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考评制度,至少每月向领导和部室反馈一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与不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重大项目缩短通报的间隔时间。对预算执行较慢和偏差较大的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剖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研究和批准,建立长效督促机制,要求业务部门整改落实;对于需要调整的预算,严格审核调整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与整体目标匹配,按照法定的预算调整审批流程报批。

(四)科学建立预算考核体系,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首先,落实预算编制责任。将预算编制的主体责任,根据职能分别落实到每个内设、下属部门,并明确编制流程上所有人员的编制责任,确保实际使用预算经费的各责任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客观、合理、准确、真实、完整地编报年度工作任务预算。其次,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执行率纳入单位内部的考核细则,将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对执行率低于一定标准的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在推优、提拔、重用、选派培训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执行率高的相关人员,在推优、提拔、重用、选派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进而压实全员的预算管理责任,形成正确的预算编制工作导向。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要保证正常运行,并持续发挥着服务社会的作用,就必须从预算管理的理念、职责、制度和考核体系上下功夫,扎实稳步推行预算管理工作,落实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才能有效促进财政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部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