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气风发的天才诗人

2024-01-28袁坚

父母必读 2024年1期
关键词:骆宾王王勃诗人

和孩子一起了解诗人的成长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顺着大唐诗歌的发展脉络,这次我们先来认识初唐四杰,一起感受这几位天才诗人的独特魅力。

不管在什么时代,神童总能获得更多的称赞和关注。曹植7岁赋诗,就比兄长曹丕更加有名。而在唐朝初年,有4位诗人都是年少成名,并以年轻人的锐气突破了当时充满陈套的宫廷诗风,由此被后人并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就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锐气不可挡,开辟多元化的诗词风格

当然,确切地说,他们实际上属于两代人—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前辈,王勃和杨炯是后辈,相差十几岁。不过,卢照邻跟王勃的关系不错。有段时间卢照邻在四川任一个小官职,王勃恰好也在那里,两人之间有过一些诗歌唱和。

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4位也各不相同:在诗歌形式上,卢照邻和骆宾王多写长篇歌行,王勃和杨炯擅长绝句和律诗;在诗歌风格上,卢照邻后期的诗篇饱含着强烈的个人情感,骆宾王将辞赋的华丽与繁复引入诗歌,王勃则尝试以更加明净、简练的方式写诗。初唐四杰的这些尝试都突破了当时宫廷诗的窠臼,为唐诗后来的发展开辟出多元化的新方向。

豁达的送别诗

天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锐意创新,其中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很好的例子。

王勃是唐初隐逸诗人王绩的侄孙,家世背景不错,又以“神童”闻名,16岁拜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官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写于他在长安任职期间。

这首诗首先写出了送别之伤悲的根源:不仅是因为相隔遥远且交通不便,更是因为“同是宦游人”,大家都身不由己,只能各自去往被任命的地方。如果仅仅只是你离开了,那我或许还可以去找你;但过后说不定我也会被调往不知何处,如此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再重逢。但是王勃又一反送别诗的悲伤传统,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改变了结尾处常见的流泪场景。

除了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主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别的作品,看看不同诗歌的结尾有什么不一样。现在即使是分别还能通过网络“见面”,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古代有手机,这些诗篇佳作还会存在吗?

突破宫廷诗的陈套

除了在这首送别诗上的创新,王勃在诗作《山中》里突破宫廷诗的陈套—以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而非格式化的抒情作为收尾。

写作这首诗期间,王勃到虢州做参军,他与卢照邻还有过诗文往来。巴山蜀水风景秀美,但终归远离京城,这首诗写得虽漂亮,但却满怀惆怅。

这种惆怅情绪在诗歌中是不是很常见?大家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诗词作品吗?对于在练习写作的孩子,也可以学一学这种寄情于景的高阶写作方式。

天才诗人尽显年少轻狂

王勃为人恃才傲物,性格天真又张扬。孩子应该都知道他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这次还可以给他讲讲这篇序文背后那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当时,南昌府都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大家饮酒作诗。最后这些诗歌被结集成册时,前面会有一篇序文—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雅集所结的诗集写的序文。但不同于王羲之当场起草,南昌府都督想提携自己的女婿,于是让他事先准备了一篇。没想到,这个“开后门”的做法,却被正好路过此地的王勃搅和了。

当时,王勃自告奋勇,挥笔就写。都督当然生气,却不便当场发作,就甩袖回家了,可他还好奇王勃到底写了什么,便让人随时传报。等传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连这位都督都不禁感叹:的确是写得好!比自己的女婿高明太多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前面我们说到,王勃16岁便入朝为官,当时被沛王引入府中。唐朝斗鸡之风盛行,有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竟然为沛王写了一篇檄文,来讨伐英王的鸡……这原本只是才情的卖弄,是个玩笑,可是皇帝正要打压诸位王子的势力,便说王勃有挑拨离间的意图,下令将他逐出王府。

在复杂的官场中,王勃的这种性格和做派,简直不谙世事,翻车是大概率事件。也正因为如此,在他身上表现出的少年意气也是最宝贵的。

敢于讽刺权贵与谏言

除了少年意气,我们在很多诗人身上都看到了另外一种宝贵的品质—敢于讽刺权贵,积极谏言,这在卢照邻和骆宾王身上也有所体现。

诗人卢照邻在武后当政时写了一首讽刺贵族生活的诗《长安古意》,还因此被捕入狱。出狱后又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曾与当时有名的神医孙思邈相伴,并不断寻医问药,但仍因日益严重的疾病而痛苦不堪,最终在40岁时投水自尽。

对于诗人骆宾王,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小时候所写的诗歌《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得明快又可爱。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他长大以后干什么去了?或许读到他之后的经历,会让人大吃一惊。骆宾王成年以后,曾经从军西域,又北游至幽燕之地,写下不少边塞题材的作品。武则天摄政时,他多次上书劝谏,因此获罪入狱,写了一首《在狱咏蝉》,作为自身品格的写照。

后来,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下传诵一时的《讨武檄》—据说武则天看到后,也感叹他的才华。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乱军所杀,也有人说他遁入空门,坊间甚至还流传着他在杭州灵隐寺现身,指点后辈诗人宋之问(宋之问与沈期齐名,是武后时期的著名宫廷诗人)的故事—当然,那就仅仅只是个传说了,代表着大家希望看到的结局。

少年意气会消失吗?

后来,在王勃身上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一开始答应把他藏起来,后来却怕走漏风声,竟暗地里把他杀死了。杀人是死罪,幸好遇到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但不仅自己被革职,还连累父亲也被贬官—王勃是个孝子,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这件事其实非常奇怪: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犯罪的官奴?之后又为什么反悔?以及为什么要采取将人杀死这样极端的做法?这些问题都很难用常理来解释,至今也没有答案。因此也有人说,王勃其实是被嫉妒他的同僚设计陷害的。

大赦之后,王勃没有再接受朝廷的任何任命。26岁那年,他从洛阳出发,去探望被贬至南海的父亲。在归途中,正逢春夏时节,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后来人们常常感叹:以王勃的才华,如果能活得比较久,应该可以留下更多佳作。又或许,经过几次大起大落,他对自己、对世事会有更深的领悟,会改掉轻狂的个性,也未可知吧?等到经历过生死之劫,对官场视若畏途,或许就很难再有当初的少年意气。甚至于溺水、惊悸而死,恐怕也与心境的转变有关—如果,他是在16岁时遇到风浪,说不定反而会写一篇檄文来讨伐它吧!

互动问答

初唐四杰是指?(多选)

● 卢照邻 ● 駱宾王

● 王勃    ● 杨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首诗歌?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元二使安西》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

● 王维  ● 王勃  ● 王昌龄

“露重飞难进”的下半句是:

送别诗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主题,如果古代也有手机,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些诗篇佳作还会存在吗?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栏目作者简介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带上思维导图写作文》,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编辑|高婷

猜你喜欢

骆宾王王勃诗人
少年王勃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王勃:如果能重来,我选择不坑爹
蜀中九日
晒娃还要看诗人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字千金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