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国土科学绿化实践探索
2024-01-28吕陆军段兵红郭霞
吕陆军 段兵红 郭霞
“十四五”以来,平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科学绿化意见,始终以生态提质、产业转型、农民增收为主线,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以“静宁苹果”为主导的经济林果产业,生态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善,林果草各项事业发展提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55.37 万亩,草地面积102.86 万亩,森林覆盖率33.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9 平方米,经济林面积154 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5 万吨,产值超过110亿元。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一、做法和成效
(一)统筹谋划部署,广泛凝聚“全域筑绿”强大合力。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生态惠民、产业富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延链补链、培植财源,林(果)旅融合、壮市强县”发展思路,全面推行项目化增绿、网格化护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新机制,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二是高效能推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召开科学绿化动员大会,制定印发科学绿化实施意见和年度科学绿化实施方案,成立“静宁苹果”“生态环保”两个产业链工作专班,形成全市域、跨部门、各阶层共同参与科学绿化的强大合力。市、县领导深入一线,积极参与春秋义务植树活动,每年组织干部群众100 多万人(次)开展造林大会战,近三年打造千亩以上义务植树基地170 处9.11 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692 万株。三是高标准示范。深入开展绿化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庭院“五进”活动,2021 年以来创建生态园林式单位小区270 个,培育国土科学绿化示范点36 个,打造乡村绿化美化和林旅融合发展典型53 个,建设绿色通道890 公里。
(二)坚持因地制宜,全力擦靓“绿水青山”美丽底色。一是最大化拓展绿化空间。认真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在“四荒地”、退化林地、疏林地等筛选造林地块120.6 万亩。坚持向城市“金角银边”、农村“四旁”要地绿化,向林地挖潜问效,加大地边、林边、沟边、镇村边、景区边“五边”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增绿造景,在平凉中心城市、6 县(市)城区、102 个乡镇建成区和1556 个村庄挖掘绿化用地2.8 万亩。二是标准化编制设计方案。科学编制造林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图斑矢量数据报同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核出具意见后实施,坚决避免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后备资源等开展造林绿化。三是科学化配置造林模式。遵循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采取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生态经济结合的模式,科学确定混交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因地制宜,因绿配景,栽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经济树种和碳汇能力强的树种,培育多树种、复层、异龄的林分结构,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景观。四是一体化推进城乡绿化。近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9.98万亩,森林抚育7.6 万亩。绿化治理平凉中心城区北面山裸露断档崖面10 公里1.6 万亩,新建平凉中心城区活力公园等绿地13 处,新建地面生态停车场1.8 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03%。五是精准化管理落地上图。严格按照计划带位置申报,任务带图斑下达,全力落实生态工程“一张图”管理,完成造林绿化结果上图30.71 万亩。
(三)立足惠民利民,不断激活“绿色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做强做优富民产业。聚力打造“静宁苹果”百亿级产业链,“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精心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推动林(果)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田园、森林康养等林(果)旅融合产业,开发林下种养、生态观光等项目,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三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 个、省级森林小镇25 个,林业助建美丽乡村98 个,将“绿色风景”真正转化为“生态经济”。
(四)健全完善机制,织密织牢“林草资源”管护网络。一是创新林长制。健全四级林长体系和“五个一”服务平台,制定林长巡林办法,完善考核评价、督查激励、履职述职等制度,建立森林草原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提示单和重大问题督办函“三单一函”工作机制,全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5262 人,划定责任区域3908 个,选聘专兼职林草管护员13112 人。二是构建安全网。加快森林防火信息化和野生动物救治智能监测建设,全市护林站点达到120 个,有害生物测报站113 个,病虫害防治面积达到29.7 万亩,连续32 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三是规范严执法。坚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严格审批,积极办理各类重大项目使用林地草地手续。集中开展林业执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涉林案件,有效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四是立法严保护。制定施行《平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精心编制古树名木名录,开展全市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普查,健全完善数据库,建档立卡保护古树名木3.5 万株,柳湖公园保存有西北地区最为完整的“左公柳”古树名木群。
(五)铆足干劲攻坚,聚力创建“森林城市”成功命名。一是大力宣传造势。协调组织中央、省和市县媒体开设宣传专栏,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编发信息,在城市周边、街区、乡(镇)、村社和农贸集市设立大型宣传牌,市民“创森”知晓率、满意度均达到98%。二是集中攻坚突破。全力实施城区增绿添景、面山生态屏障、林果产业发展、绿色廊道建设、美丽乡村绿化、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城乡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巩固创森成效。坚持创森机制不变、工作专班不撤、推进力度不减、质量标准不降,全面实施创森巩固提升期各项任务。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造林绿化空间受限。受耕地保护政策影响,造林绿化空间越来越小,退耕还林、生态造林、林草项目落地上图困难,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受到一定限制。二是果产业发展链条较短。苹果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品种更新迭代较慢;品牌保护意识不够强,“三老”问题日益凸显;果园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链上企业“小散弱”。三是林长制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林长制落实创新不够,管绿护绿的多,活绿用绿的少;基层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低。四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矛盾突显。城乡绿化美化与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融合度不高。
三、建议对策
坚持“生态惠民、产业富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延链补链、培植财源,林(果)旅融合、富市强县”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行项目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四项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山川增绿、林(果)草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优势特色发展路子。
(一)抢抓政策机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座谈会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国土科学绿化,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二)依托林草项目,加大重点地区修复治理。加快实施2023 年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林草湿重点工程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三)围绕产业富民,全力推进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静宁苹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要求,积极谋划“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30 个,每年举办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苹果节会和品牌大会,加大宣传推介,拓宽营销渠道,全力做好果实采收,引导果企、果农适时适价销售,确保果农收入稳中有增。
(四)坚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林果草综合效益。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政策保障、规划引领和科技支撑“四大体系”,全面推行“四项机制”,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等林下经济,探索庭院经济、森林康养、林产品开发、林(果)旅融合等多种经营模式,有力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