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4-01-27甄洁艳刘静娜陈俭慰杨少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痉挛肌力上肢

甄洁艳,刘静娜,陈俭慰,杨少兵

(1.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2.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主要由脑供血动脉血液供应突然较少或中断引发,病情紧急、凶险,且致残率较高,救治后仍可遗留多种功能障碍[1]。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均为其中常用手段,可有效促进功能康复[2]。我院通过将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探讨干预效果,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与脱落标准

(1)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中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确诊;②单侧偏瘫;③首次发病,病程<3个月;④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⑤无视听、认知功能障碍,可理解并执行相应口令;⑥配合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②合并外周神经损伤;③合并可能影响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其他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⑤体内金属植入物;⑥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禁忌症。

(3)脱落标准:①疾病或生理变化不适宜继续参与研究;②受试者主动要求退出;③治疗过程死亡。

1.2 一般资料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干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84例。研究过程中无脱落,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4例患者分作两组: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3~78岁,平均(65.51±6.58)岁;偏瘫侧:右侧占54.76%(23/42),左侧占45.24%(19/42)。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54~77岁,平均(65.53±6.60)岁;偏瘫侧:右侧占52.38%(22/42),左侧占47.62%(20/42)。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此次研究,且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仪器为深圳市创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W-6110B-M480双通道神经和肌肉刺激器,频率为50Hz,脉宽是400us,双相对称方波。调整患者姿势为仰卧位,暴露三角肌、腕背伸肌、肱三头肌等,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干预部位,调节刺激强度为可触及或者可见肌肉收缩,且患者能够耐受,30min/次,1次/d,5次/周,持续4周。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制运动疗法干预:选择济南邦尔康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夹板与吊带。

(1)健侧肢体限制、患侧肢体强制使用。患者对手夹板、吊带进行佩戴,使健侧上肢使用受限,约束时间为清醒时间的90%以上,5d/周,持续4周。

(2)塑形技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患者患肢需极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如拿水杯、梳头、使用餐具、握球、捡豆子等,指导其对以上动作进行重复、密集训练,6~8个动作/次,每个动作进行10~15次重复,2h/d,5次/周,持续4周。

(3)行为技术。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应用习得的行为动作,时刻提醒患者洗漱、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行为时尽量使用患肢,持续4周。

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床上主动活动、下床活动、自我照护等,活动强度、时间循序渐进,30~60min/次,2次/d,持续4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法对血清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BNF)水平进行检测,并予以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得分高,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4]。

(2)患肢肌力、痉挛程度。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肢实施徒手肌力检查,通过Lovett分级法评价上肢肌力,介于0~5级,量化为0~5分,得分高,肌力越高[5];并通过改良Ashworh痉挛量表(MAS)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肢痉挛程度,介于0~4级,量化为0~4分,得分高,痉挛程度越高[6]。

(3)上肢功能。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实施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WMFT共15个评定项目,各个项目计0~5分,总分75分,得分高,上肢运动功能更好[7];UEFT包括上肢的抓、握、捏等33项活动,各项活动予以0~3分计分,总分99分,得分高,上肢功能更好[8]。

(4)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干预4周后,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价两组患者总体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0个项目,总分100分,得分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9]。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NGF、GBNF水平及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GF、GBNF水平均比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更高,NDS评分均比干预前降低,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患肢肌力、痉挛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患肢肌力、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患肢肌力比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更高,患肢痉挛程度均比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肌力、痉挛程度比较分)

2.3 上肢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WMFT、UEF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MFT、UEFT评分均比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上肢功能比较分)

2.4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存在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脑卒中急救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脑卒中病死率显著降低,但功能障碍遗留率仍较高,偏瘫在其中较为常见[10]。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均表明脑卒中偏瘫康复干预是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最为有效的方法,现代康复理论、实践均证实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科学的康复干预可有效减轻残疾程度,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NGF、GBNF水平及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钱佳岑等[12]的研究相似。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对偏瘫侧肢体的肌肉实施电刺激,产生运动与感觉两个方面的作用,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缺血周围血流灌注增加,对神经元重组产生刺激作用,激活传入纤维,促进受损的神经元有效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进而提升神经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制性运动,可使突触重塑,促进神经代偿、恢复,防止脑损伤加重,重新建立脑侧枝循环,改善神经功能[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肢的肌力、痉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WMFT、UEFT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与Alcaraz等[14]的研究相似。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为低频电刺激的一种,在相应肌肉上施加一定的电流,促进肌肉收缩,提升肌力,降低痉挛程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重建,改善运动功能。对患者实施强制性运动干预,可对大脑皮质使用-依赖性神经功能重组产生诱发作用,下调缺血周围皮质Nogo受体、Rho相关酶表达,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时,两种方法发挥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进而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并改善患肢肌力、痉挛程度,提高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痉挛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