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同室护士对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认知现况调查

2024-01-27华,王静,徐

护理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同室脑损伤年限

刘 华,王 静,徐 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26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出生后48 h 内常见的临床代谢及护理问题[1],其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具有特异性,无症状的持续性低血糖及严重的低血糖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甚至可能造成幼儿期脑发育异常[2-4]。由于新生儿低血糖影响因素复杂、高危因素多,且部分症状难以觉察,护士容易对新生儿早期低血糖识别不及时,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5],因此,提高母婴同室护士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视程度及认知水平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对母婴同室护士进行新生儿低血糖认知能力调查,以期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 年12 月1 日—2019 年2 月28 日 选 取 首 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母婴同室121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母婴同室工作;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注册期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产假、病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岗。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KY-059-02)。

1.2 调查工具

查找相关资料,根据《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6],并参考近3 年国内外新生儿低血糖的研究进展,同时咨询围产医学领域专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包括4 个部分。1)一般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2)新生儿低血糖知识获取来源;3)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根据选择结果统计正确率;4)护士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学习态度及重视程度。共发放问卷121 份,回收有效问卷12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一般资料

121 名护士,年龄20~50 岁,其中33.06%(40/121)的护士工作年限<5 年,66.94%(81/121)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81.82%(99/121)为初级职称,15.70%(19/121)为中级职称,2.48%(3/121)为高级职称;25.62%(31/121)为中专及专科,74.38%(90/121)为本科及以上。

2.2 新生儿低血糖知识获取来源

121 名护士中,80.17%(97/121)的护士通过医院培训获取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12.40%(15/121)的护士通过学校培训获取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5.79%(7/121)的护士通过文献学习获取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仅有1.65%(2/121)的护士通过网络获取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

2.3 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情况

121 名护士中,107 名(88.43%)护士熟知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114 名(94.21%)护士能认识到新生儿低血糖对新生儿大脑有损害;35名(28.93%)护士知晓“新生儿血糖<2.6 mmol/L是危险的”;30名(24.79%)护士知晓“新生儿血糖保持的预期值为2.8 mmol/L”;27 名(22.31%)护士知晓“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的指标是静脉血糖<2.2 mmol/L”。仅有4 名(3.31%)护士知晓“新生儿最需要监测血糖的时间段为出生后48 h”。仅有43名(35.54%)护士对于脑损害的原因有正确认知;仅有20 名(16.53%)护士对胎儿及新生儿血糖代谢情况有正确认知。正确率较低的3 个条目为“您认为血糖异常的干预措施正确的是”“胎儿期肝脏贮备的糖原在出生后多长时间会耗竭”“您认为新生儿最需要监测血糖的时间段是”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正确情况详见表1。

表1 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正确情况(n=121)

2.4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正确率 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正确率比较 单位:人(%)

2.5 护士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学习态度及重视程度

121 名(100.00%)护士全部认为需要定期学习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知识,120 名(99.17%)护士认为对新生儿低血糖需要引起重视,97 名(80.17%)护士希望由新生儿科医师定期开展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有症状的足月新生儿血糖<2.2 mmol/L;出生24~48 h 的无症状足月新生儿血清葡萄糖浓度<2.6 mmol/L;出生48 h 内的早产儿血清葡萄糖浓度<1.7 mmol/L。新生儿生后早期尤其是出生6 h 内,低血糖发生率极高[5,7-9],诱因包括母亲经历分娩苦痛后初期疲劳、困倦;新生儿吸吮次数不足,母亲泌乳不充分等。新生儿低血糖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预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持久的低血糖可引发新生儿全身急性反应与神经系统障碍,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0]。对于早产、小于胎龄儿等高危新生儿更应尽早监测血糖,警惕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避免无症状的低血糖损害神经发育[5,11-13]。低血糖后葡萄糖再灌注时脑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阶段,血糖水平越高,脑损伤越重,血糖波动引起脑损伤的风险更高,且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的可能性越大[14-16]。因此,提高母婴同室护士对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知识水平,早期识别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并积极干预,对有效预防或纠正低血糖的发生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婴同室护士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仍需进一步提高,不同问题正确率为3.31%~95.87%,差异较大,其中,“您认为血糖异常的干预措施正确的是”正确率仅为16.53%。新生儿低血糖的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低血糖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糖2.2~<2.6 mmol/L的新生儿可能需要通过口服葡萄糖治疗,而血糖<2.2 mmol/L的新生儿则需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17]。因此,开展新生儿低血糖专题教育培训极为重要。

护理工作年限影响着护士的新生儿低血糖认知。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 年的护士“您认为新生儿低血糖主要损害哪个脏器”“您认为母亲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低血糖”条目认知正确率高于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培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影响,工作年限长者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多,知识体系较完善,提示在母婴同室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协调十分重要,做到新老搭配有利于早期发现存在不典型低血糖的新生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为医院培训(80.17%),所有护士均认为需要定期学习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知识,80.17%的护士希望由新生儿科医师定期开展新生儿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说明由医院开展定期培训对护士掌握新生儿低血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定期培训有利于护士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规范管理,改善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现状。目前,随着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逐渐被应用,如动态血糖监测被应用于高危新生儿的血糖监测,脑电波监测被应用于早期识别无症状低血糖[7,18],葡萄糖凝胶被应用于维持血糖,出生后延迟第1 次沐浴时间等被用于减少低血糖的发生[19-21]等。这些新生儿研究新进展均可纳入培训内容。

新生儿低血糖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能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损伤,提高护士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认知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进一步建立合理、科学的培训体系可提高护士对疾病的认知。

猜你喜欢

同室脑损伤年限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
郑树忠: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年限应与工作年限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