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2024-01-27王俊伟

高考·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王俊伟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本教学理念。其中地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足够重视,教师应了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如开展生活化教学、开展实验教学活动、重视课堂问题设计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思维;培养

钱学森院士认为:思维科学仅仅研究人脑的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规律,把人脑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存在于地理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与形式和存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思维活动与形式,在本质上并无差异。地理思维是基于一定地理学思想与理论,运用知识和技术,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较为稳定的心智过程与行

为[1]。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学核心思想与理论的制约,也是地理实践不断探索与反思的结果,它处于不断发展、扬弃的过程;地理思维的学科属性、发展水平及其对地理学科能力结构的制约作用,成为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应然指向[2]。地理思维体现了智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有机统一,地理思维的培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重构,即以地理学核心思想与理论为引领(课堂教学开展的首要条件)[3]。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进行探究。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及时转变。除教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外,应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以地理视角看待世界,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获得提高。增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时,应用地理思维进行解答,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进而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由于地理学科涉及自然、文化、经济等多要素的相互作用,学生需要综合不同要素的知识,形成整体观念[4]。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整合和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地理思维的提升能够使学生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增强,让学生对地理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地理思维注重从多角度和多维度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分析因果关系和判断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能力。同时,地理学科通常需要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高考题中经常涉及地理问题的综合性解决,要求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了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深刻认知,改变繁杂的地理知识形同孤岛的现状。基于以上原因,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现状

地理思维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能力,地理思维的培養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部分教师对地理思维的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时存在困难,地理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建设。由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在课堂学习中更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与提出问题的能力[5],更倾向于记忆以及背诵地理知识与概念,而非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跨学科思维,无法应用其他学科所学知识理解地理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发现地理与科学、社会、政治等领域的联系。此外,传统的地理教学偏向于理论知识灌输,由于缺少地理实验器材或教师对地理实验的重视不足,无法根据地理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实验活动,导致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实际了解与应用能力不足,通常处于浅层学习状态。以上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探索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高效策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现象,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地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地理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尺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且全面性的地理思维[6]。此外,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感受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了解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地理环境的意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授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时,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生活的影响,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大气污染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媒体报道,了解国内外的大气污染问题、政策和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媒体报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态度和对策,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对大气污染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经历的空气质量变化,并就空气质量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近年来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煤炭燃烧、扬尘污染等造成的空气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使蓝天常在的方法。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大气污染情况,观察空气质量指数、颗粒物浓度等数据,并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此通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本质,促进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本节课程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利用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为核心目标,精心选择地理实验内容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7]。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讲授《水循环》时,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动物,以及植物的生存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了解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并认识淡水资源的可贵,建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并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本次实验目标是通过模拟水循环过程,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与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大玻璃瓶或容器、一小杯水、一张塑料薄膜、一张白色纸板、一支铅笔或一根细木棒、一个植物盆或一个花盆、水、太阳灯或日光灯。实验步骤如下:1.在大玻璃瓶或容器底部放入一小杯水,表示地面上的湖泊、河流或海洋。2.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瓶口上,并用橡皮筋或绳子固定好,表示大气中的水蒸气。3.将白色纸板固定在铅笔或木棒上,以使其悬挂在玻璃瓶口上,表示云。4.将植物盆放在玻璃瓶旁边,表示地面上的植被。5.将水倒入植物盆中,直到土壤湿润。6.将太阳灯或日光灯放在植物盆上方,表示太阳的热量。7.将实验设备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保持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则需要观察并记录塑料薄膜上是否会出现水滴,表示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观察并记录是否在玻璃瓶顶部的纸板上出现水滴,表示云中的水滴凝结为雨滴的过程。观察并记录水滴是否会落入植物盆中,表示降雨滋润地面并渗入土壤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直接观察,学生可以准确了解地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地理思维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得出,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凝结成云并形成雨滴,雨滴渗透土壤,地面上的水可以蒸发形成水蒸气,从而完成水循环。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思考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流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并对水循环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8]。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免地理问题对学生过于简单或难度大,通过解决难度适中的地理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科学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深刻内涵,强化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学生需要进行推理、归纳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讲授《地质灾害》时,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念,并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以及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质灾害,如:什么是地质灾害?有哪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与自然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有哪些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师提出的基础问题。学生可以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相应的问题研究,随后将答案进行汇总,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授课方式能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碰撞,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加具体的问题,如选择地震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让学生分析该灾害发生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通过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学生会对某一类型的地质灾害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地质灾害的理解,提高学生地理思维。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综合研究类问题,如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如何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以学生所在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与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育的关键任务。通过生活化教学、利用地理实验、科学设计课堂问题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德勤.地理思维:核心地理素养的重要表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21):20-22.

[2]孙德勤.地理思维: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应然指向[J].教育文汇,2022(1):31-35.

[3]孫德勤.地理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Z1):3-6.

[4]陆小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为导向[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2):34-35.

[5]郑文良.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80.

[6]李红.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文渊(高中版),2019(3):434.

[7]赵小娟.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2(1):94-96.

[8]赵忠春.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3):3.

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立项编号:FQ2021GH07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