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中外女排扣球进攻实力分析
2024-01-27周海魁黄寿军
周海魁 黄寿军
(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
在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中,扣球进攻仍然是决定比赛胜负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1]。作为排球比赛的三大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扣球技术的运用和进攻战术的质量对比赛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强大的扣球进攻实力是取胜的保障,而缺乏这一实力则难以战胜对手。因此,扣球进攻在比赛中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2]。中国女排作为世界排坛的一支重要劲旅,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在国际赛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然而,东京奥运会的失利让中国女排意识到自身在技战术和团队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任主帅蔡斌上任,也意味着中国女排将迎来新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在本届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中,中国女排在开赛后豪取六连胜,但随后连续不敌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多米尼加队,遭遇一波四连败,起伏较大。这无疑暴露出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世界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女排在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的12场比赛为对象,旨在揭示中国女排在扣球进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深入剖析与世界强队之间在扣球进攻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及其主要原因等。将进一步推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3],使其成为备战国际大赛的重要趋势之一[4],这也是学术界追踪的热点。同时,从巴黎奥运周期的视角评估和解析世界女排比赛的扣球特征,了解世界女排的进攻技战术,不仅是中国女排备战的理论需求,也符合贯彻《落实贺电精神 提高为国争光能力以赢的目标做好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瞄准追踪主要对手和“赢”在巴黎的实践之需[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女排在2023年世界排球联赛分站赛中与巴西、德国、荷兰、日本、加拿大、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2支球队进行的12场共计48局比赛为对象,对中外女排在比赛中的整体扣球进攻效果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综合查阅、中国知网、网上电子资料和登录国际排球联合会官网(https://www.fivb.com/en)、微博、搜狐排球网站、新浪排球网站搜集数据信息。
1.2.2 Data Volley 4 数据分析
通过央视网体育网(https://sports.cctv.com/)下载中国女排与对手的12场比赛视频,并利用Data Volley对视频进行分析;Data Volley是当今排球领域最成熟、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职业排球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设定的排球扣球进攻方面的各项指标,利用Data Volley 4软件对视频进行播放与统计,并利用其功能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最后根据论文分析和撰写的需要,利用 Excel 2017将女排扣球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将其制作成相关表格;同时利用SPSS27.0对统计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X2)检验。
1.2.4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检验与分析,并结合排球专业知识,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通过这种比较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中国女排在扣球进攻方面的表现,找出其差距和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向,这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基础,以提高中国女排在扣球进攻方面的竞争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与对手扣球进攻效果总体分析
在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中,中国女排与多个强大对手进行了对阵,其中包括巴西队、德国队、荷兰队、日本队、加拿大队、保加利亚队、波兰队、意大利队、塞尔维亚队、多米尼加队、韩国队和美国队。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在本届世界联赛比赛中场均扣球总数为117次,扣死得分55次,扣死得分率为47.43%。与此同时,对手的场均扣球总数为125次,扣死得分56次,扣死得分率为44.32%。虽然中国女排在场均扣球进攻总数和扣死得分方面分别比对手少8次和1次,但扣死得分率却比对手高3.11%;在扣球失误方面,中国女排场均扣球失误为7.7次,比对手少1.5%。经t检验,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然而,在被拦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场均被拦死次数比对手少2.3次,被拦死率低1.66%。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表明中国女排在扣球进攻上避免被对手拦死方面做得比较好。综合来看,中国女排在扣球进攻效果方面与比赛对手基本相当,虽然在某些指标上略弱或略强于对手,但总体上并无明显的差异性。
表1 中国女排与对手扣球进攻效果分析
从本届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女排继续延续了自己的“快速多变”技战术风格,并始终坚持以快速和战术变化来争取胜利[6]。在比赛中,中国女排主要采用以2号和4号位的两边拉开强攻为主要战术[7]。这意味着她们通过这两个位置的进攻来试图打破对手的防线。同时,她们还结合2号和3号位的快球及快球掩护进攻,利用速度和灵活性来寻找对手的弱点并制造得分机会。虽然后攻也有一定的运用,但次数相对较少,且在成功率上表现并不太高。
从中国女排与各对手的比赛情况来看,中国队的扣球进攻效率明显优于保加利亚队、德国队、韩国队、加拿大队和日本队, 与巴西队和荷兰队相当,但相较于塞尔维亚队、波兰队、多米尼加队、意大利队和美国队,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中国女排与对手强攻扣球实力比较分析
强攻在现代高水平女排比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衡量球队整体扣球进攻实力的主要标准,其地位十分重要。随着世界各强队发球攻击性的增强和破坏性的提高,强攻扣球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8]。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本届世界排球联赛分站赛中的强攻扣球实力表现较出色。她们场均强攻扣球总数为74次,扣死得分33次,扣死得分率为44.27%。相比之下,对手的场均强攻扣球总数为86次,扣死得分36次,扣死得分率为42.18%。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队在强攻扣球方面明显优于对手,场均强攻扣球次数比对手少12次,扣死得分也比对手少3次, 而扣死得分率却比对手高出2.09%。此外,中国女排在强攻扣过、扣失及被拦死三项指标上表现均比对手好。虽然场均扣过次数比对手少2次,但扣过率比对手高3.48%,扣失次数比对手少1.2次,失误率低0.64%,场均被拦死比对手少2.1次,被拦死率低1.83%。在被拦回方面,中国队场均比对手少3.1次且低3.08%,经过t检验,中国女排在被拦次数和拦回率上与对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中国女排在强攻扣死得分、扣过、扣失和被拦死等方面都优于对手。特别是在比赛中表现出明显少于对手的失误,加上被拦回次数比对手少,这表明中国女排在拦网带动进攻环节做得较为出色。
表2 中国女排与对手强攻扣球效果分析
2.2.1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强攻实力对比
现代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趋向于简单实用化。其中,“中间施压、两边拉开”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已成为世界主流,受到各个强队的广泛认可[9]。这种技战术指导思想强调在比赛中通过中间的施压和两边的拉开来打破对手的防线。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强攻主要是2号位和4号位。中国女排在2号位强攻扣球总数为282次,比对手少50次,扣死得分112次,得分率为39.72%,比对手少扣死31次且低3.35%;另外,在失误方面,中国女排比对手少7次且低1.31%。在 4号位强攻方面,中国女排扣球进攻总数为601次,比对手少85次,扣死得分273次也比对手少1次,扣死得分率为45.42%,比对手多5.48%;中国女排在场均扣球失误方面比对手少8次,扣失率比对手低0.13%,且经卡方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国女排在4号位的强攻实力优于对手。
表3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强攻扣球效果分析
通过比较中国女排的2号位和4号位的强攻扣球实力,可以明显发现,中国女排在4号位的强攻实力更为强大。虽然不同号位的球员个人扣球进攻实力存在差异,但中国女排主攻李盈莹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扣球能力,她的左手快速挥臂、手腕推压和打吊技巧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根据分站赛赛后国际排联公布的最佳扣球队员排名,李盈莹位居第一(表4),在12场比赛中,她的扣球成功率为50.83%,扣球效率为38.00%,这充分体现了李盈莹在扣球方面的出色表现。与此同时,对角的主攻王云蕗和仲慧作为年轻队员,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不足,比赛中心理波动较大,扣球失误较多(表5),而另一主攻杜清清主要起到替补发球作用。此外,在中国女排接应队员中,龚翔宇作为老队员参赛,实力不容置疑,但时常会在扣球上起跳高度不足,线路不灵活且缺乏激情,失误较多,进攻效率和成功率均不太理想(表5)。为了保障两边拉开强攻实力的均衡,主教练蔡斌将原本打副攻的年轻小将郑益昕调换至接应位置上替换上场,并在进攻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表4 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最佳扣球队员表
表5 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中国女排扣球技术统计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在2号位和4号位的强攻扣球实力方面较对手均存在一定差异。主攻位置上太单一,完全依靠李盈莹一个人,当李盈莹被对手针对性盯防,而另一位主攻以及副攻不能及时分担进攻压力时,球队的进攻会受阻。
2.2.2 中外女排不同类型强攻实力对比
通过观看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可以发现在比赛中,强攻扣球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平拉开强攻、一般强攻和调整强攻。
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平拉开强攻扣球进攻总数为115次,扣死得分为64次,扣死得分率高达55.65%。相比对手,虽然扣球总数比对手少了4次,扣死得分也少了1次,但中国女排的扣死得分率却高出对手1.03%。这表明在平拉开强攻方面,中国女排虽然扣球次数较少,但更高效地将扣球转化为得分,且场均扣球失误次数相同,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平拉开强攻实力上要比对手稍强。在一般强攻方面,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总数为458次,比对手少94次,扣死得分次数比对手少13次,而扣死得分率却比对手高4.63%。且中国女排在失误上比对手少15次,扣失率少1.64%,可见中国女排在一般强攻的效率上不亚于对手。中国女排的调整强攻扣球总数为318次,比对手少了40次,扣死得分137次,比对手少了28次,扣死得分率较对手低了3.01%。虽然两队的扣球失误次数相同,均是28次,但由于中国女排的扣球总数较对手少,导致扣失率高于对手。综合来看,中国女排在调整强攻方面相较于对手的实力较弱。
表6 中外女排不同类型强攻扣球效果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在平拉开强攻方面优势明显,而一般强攻和调整强攻的效果不如对手。在实际比赛中,一般强攻次数最多,调整强攻次数居中,平拉开扣球次数最少。
2.3 中国女排与对手快攻扣球实力比较分析
中国女排一直以快攻战术作为重要法宝和看家本领,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众多克敌制胜的胜利。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女排一直延续着“快速多变”的传统技战术打法,特别是快攻战术在她们的进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作用[10]。
根据表7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中国女排场均快攻扣球总数为29次,比对手多8次,而场均扣死得分为17次,扣死得分率高达59.83%,比对手多扣死5次且高出4.85%;经过t检验的数据表明,在快攻扣死次数和快攻总数上,中国女排与对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失误方面,中国女排场均失误比对手少0.4次,失误率比对手低4.02%,相对表现出色。在扣过方面,中国女排场均扣过次数比对手多2.8次,扣过率比对手高出0.86%。经过t检验,中国女排在快攻扣过次数上与对手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中国女排不仅在快攻扣球得分率方面超越了对手,还在失误方面表现更为稳健。因此,中国女排在快攻扣球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其快攻战术在比赛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给对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有效地为自己创造了得分机会。
表7 中国女排与对手快攻扣球效果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女排在分站赛12场比赛中的表现,不难发现二传和副攻之间的快球进攻配合非常默契,特别是刁琳宇与袁心玥、许晓婷与王媛媛之间的配合表现出色。作为队长和经验丰富的老将,袁心玥在比赛中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她的技术娴熟,尤其在网上高度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且在短平快球和背飞扣球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快攻时果断出手、敢于与对手拼抢,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进攻效果。
2.3.1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快攻实力对比
在排球比赛中,迅猛快攻扣球通常集中在前排二号位和三号位上。根据表8的数据显示,在这次分站赛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在2号位快攻扣球方面表现出色,共进行了118次快攻扣球,场均成功得分69次,得分率为58.47%,同时,场均只有2次扣球失误,失误率仅为1.69%;与对手相比,中国女排在扣球总数上领先对手12次,场均得分比对手多14次,得分率也高出对手6.59%;在失误方面,她们在场均扣球失误方面比对手少6次,失误率低于对手5.85%。此外,经卡方检验,中国女排与对手在2号位快攻失误上存在显著差异。在3号位快攻方面,中国女排共进行了230次快攻扣球,比对手多出87次。在得分方面,中国女排共取得134次扣死得分,得分率为58.26%,比对手多扣死48次且得分率高出对手1.88%;在扣球失误方面,中国女排场均仅有5次,通过卡方检验,中国女排与对手在2号位和3号位的快攻得分,以及3号位的失误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
表8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快攻扣球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女排在2号位快攻扣球的得分率和失误率都优于对手;在3号位快攻扣球的得分率和失误率上与对手相当,但扣球得分总数和扣球总数均比对手多。
2.3.2 中外女排不同类型快攻实力对比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和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球技术的提升导致比赛中的球速和力量增加,使得一传变得更加困难,由于一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进攻的质量,现代排球比赛倾向于采用更为简单、实用的快攻战术。当今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中,快攻战术是一种多样化的进攻手段,主要包括3号位的近体快、短平快,以及2号位的背快和背飞四种形式[11]。球队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快攻变化,能够增加攻击的出其不意性,提高得分效率,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另外,比赛中偶尔也会出现夹塞、梯次和双快等战术快球,但比赛中运用次数较少、比例较低,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4种快攻形式进行分析[8]。
由表9可知,在近体快球方面,中国女排的扣球总数为72次,扣死得分40次,扣失1次,扣死得分率为55.56%。尽管扣球得分和失误与对手差距不大,但扣球总数比对手多16次,而扣死得分率比对手低10.52%。这也表明了中国女排的近体快球效率比对手低。在短平快球方面,中国女排的扣球总数为159次,扣死得分94次,扣死得分率为59.12%。尽管扣死得分率比对手高出4.47%,但中国女排的扣球总数比对手多73次,且扣球得分比对手多47次,失误次数基本相同。综合来看,在短平快球方面,中国女排并未占据特别明显优势,且卡方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表9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类型快攻扣球效果分析(三号位)
根据表1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2号位背飞进攻方面表现出色,其中背飞扣球总次数达到104次,且成功得分达到64次,得分率高达61.54%,而且仅有2次扣失。与对手相比,中国女排在背飞扣球方面扣球总数多7次,扣死得分多17次,得分率高出对手13.08%,同时失误比对手少6次,且卡方检验表明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从数据可以看出,比赛中双方的背快扣球运用次数较少,且双方扣失次数均为0次;中国女排背快扣死得分场均只有5次,得分率相对较低,比对手少41.54%;且卡方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相对于背飞扣球,中国女排在背快球方面与对手存在一定的实力差异。
表10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类型快攻扣球效果分析(二号位)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在2号位的背飞球上占有较大优势,短平快球的运用与对手旗鼓相当,但近体快球和背快球战术运用与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比赛中过于集中在某一进攻点会给对方的拦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布局和谋划[12]。
2.4 中国女排与对手后攻扣球实力比较分析
扣球得分是比赛制胜最重要的指标,后排进攻作为进攻体系的重要体现,具有较强的制胜影响力[5]。作为现代排球发展的产物,后攻在竞技排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中间施压”技战术主导思想下的强有力进攻方式,还在困难情况下帮助球队渡过难关,提高进攻战术组合水平,并增加比赛中进攻点的多样性。后攻成为当今世界排坛的弄潮儿,是立体进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10]。
通过对比表1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本届世界排球联赛分站赛中,中国女排的后攻扣球表现相对较弱。后攻扣球总数为13次,比对手少6次,扣死得分5次,比对手少8次,扣死得分率为39.40%,比对手低3.02%,经t检验,中国队在扣死得分次数上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尽管中国女排在后攻的扣失次数相比对手少0.4次,但扣失率却比对手高0.13%。且被拦死率和被拦回率分别比对手高出3.19%和1.54%。因此,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后攻扣球总数不如对手,扣死得分次数较少,且得分率远低于意大利、塞尔维亚和多米尼加等强队,差距明显。
表11 中国女排与对手后攻扣球效果分析
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分析,中国女排后攻扣球实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女排未能将后攻作为一个主动的进攻手段融入自身的技战术体系中,在比赛中,往往将后攻作为一种被动应对的选择,只在其他进攻不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使用后攻,这导致后攻的效果不够理想;在与保加利亚、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后攻扣球总数与对手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对手的后攻扣球总数平均在19次左右,而中国女排的后攻扣球总数明显低于这个水平,且中国女排后攻多数是围绕主攻李盈莹来完成,这种打法过于单一,容易暴露球队战术。其次,从赛后公布的最佳扣球队员中可以看出(表4),中国女排接应队员在个人后攻实力上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波兰队的接应斯蒂夏克以30.13%的扣球进攻效率高居第三,意大利队接应恩瓦卡洛和多米尼加队的接应冈萨雷斯分别以30.09%和24.03%的扣球进攻效率排名第四和第五位。然而,中国队的接应选手龚翔宇和郑益昕都未能进入这个榜单,差距显而易见。
因此,中国女排在备战巴黎奥运周期时应注重提升后排进攻的战术运用,特别是加强接应位置在进攻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和贡献能力,以避免过度依赖核心攻手[13],提高后排进攻效率。
2.4.1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后攻实力对比
在现代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后攻主要集中在1号位和6号位,也称之为后二和后三进攻,通常1号位的后攻是接应负责,6号位的后攻是主攻负责。但在比赛中,偶尔也会出现1号位调整进攻不到位时可能会给5号位的后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比例也较低。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着重分析中外女排在1号位和6号位这两个位置的后攻扣球技术。
由表12可知,中国女排在1号位的后攻扣球总数为46次,其中扣死得分仅有15次,得分率为32.61%,平均每场比赛扣失6次。而与中国队对阵的对手,在1号位后攻方面总数为111次,比中国队多出65次,扣死得分47次,比中国队多出32次,得分率为42.34%,比中国队高9.73%。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1号位后攻方面的表现不如对手,扣球总数和得分次数都少于对手,并且得分率相对较低,差距接近10%。这表明中国女排在1号位后攻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数据还充分证明中国女排接应队员在1号位的后攻实力与强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女排在下个奥运周期中,培养接应队员是一项重要工作,不可忽视。
表12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位置后攻扣球效果分析
中国女排在6号位后攻总数为113次,平均每场比赛扣死得分46次,得分率为40.71%,同时失误12次。而与中国队对阵的对手,在6号位后攻方面总数为115次,平均每场比赛扣死得分50次,得分率为43.48%,失误10次。数据表明,中国女排尽管在6号位后攻方面的扣球效果不如对手,但通过卡方检验,中国女排在6号位的后攻扣球与对手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综合来看,双方在6号位后攻扣球实力基本相当,差距较小。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在6号位的后攻扣球方面具备一定实力,但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2.4.2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类型后攻实力对比
根据对比赛中后攻扣球运用的观察与分析,将后攻分为战术后攻和一般后攻两种类型[8]。在比赛中,通常把一传到位或防守起球效果较好、有队员提供掩护的情况下组织的后攻称之为战术后攻;反之,在一传不到位或防守起球效果较差,且没有队员提供掩护的情况下,主要依靠1号位和6号位的个人后排强攻进行的后攻称之为一般后攻。
根据表13的数据可以得知,中国女排在分站赛中的战术后攻扣球总数为68次,扣死得分40次,得分率为58.84%,平均每场比赛只有3次失误,比对手少8次;而对手的战术后攻扣球总数为115次,扣死得分63次,扣死得分率比中国队低4.04%。通过对比双方战术后攻方面数据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女排的扣球总数和得分次数不如对手,但扣死得分率略高。然而,整体上差距并不大;且卡方检验,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在战术后攻扣球实力上,中国女排与对手基本相当。中国女排在一般后攻方面,扣球总数为91次,比对手少20次,扣死得分21次且比对手少14次,扣死得分率仅为23.08%,与对手31.53%的得分率相比低8.45%,失误次数还比对手多3次且失误率比对手高出5.67%;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一般后攻扣球效果不如对手,这与接应队员在1号位的个人扣球进攻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表13 中国女排与对手不同类型后攻扣球效果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尽管在一般后攻实力上较对手相对薄弱,但在战术后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中国女排在整体扣球进攻方面表现强劲,但相较于欧美强队如塞尔维亚、波兰、多米尼加、意大利和美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1.2 中国女排的强攻扣球实力稍优于对手,失误和被拦回次数较少,拦网带动进攻表现出色。在平拉开强攻方面强于对手,一般强攻与对手基本持平,但调整强攻失误率较高,实力相对较弱。暴露出问题在于核心主攻点较少,接应表现不稳定。
3.1.3 中国女排在快攻扣球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尤其3号位短平快球和2号位背飞球的进攻实力明显优于对手,但在近体快球和背快球进攻方面与对手存在一定差距。
3.1.4 中国女排在后攻扣球方面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1号位后攻和一般后攻扣球效果较差,与保加利亚、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等强队相比,后攻扣球实力明显有所欠缺。这也与中国女排接应队员的个人后攻实力较差有很大关系,尤其与波兰、意大利等球队的强力接应相比,差距更为显著。
3.2 建议
3.2.1 加强球员的技术训练和战术布置,注重攻击手段的多样性和效率,并优化战术和团队默契,研究欧美强队的扣球进攻策略和训练方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运用和改进以提升整体扣球实力。
3.2.2 以“强项更强,补齐短板”为指引,寻找并培养有潜力的核心主攻球员,使其成为球队进攻的重要支撑;同时,加强接应队员的强攻训练,提高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和进攻效率,优化战术安排,增强球队的团队默契,以确保扣球进攻的协调性和成功率。
3.2.3 加强近体快球和背快球训练、学习对手优势、提高团队配合、多样化战术应对,并强调训练细节,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整体实力。
3.2.4 中国女排应着重提高接应队员在1号位的后攻实力。在今后的训练中积极融入后攻战术,将有助于确保进攻点的多样性,实现中国女排进攻打法的“立体化”,提升比赛中的竞争力。
3.2.5 在非常规周期和后疫情时代的多赛事高强度训练中,中国女排要坚持目标导向,破解训练难题,针对扣球进攻技术环节更好应对欧美主要对手冲击,建立针对性的陪练队伍来增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