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时间足够你爱
2024-01-27刘慈欣
刘慈欣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一个炎热的傍晚,大人们都在外面摇着扇子聊天,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流着汗看书——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如痴如醉中,书从我手中被拿走了,是父亲拿的。我当时有些紧张,因为前几天看《红岩》被他训斥了两句,还把书没收了。但这次父亲没说什么,默默地把书还给了我。
就在我迫不及待地重新进入凡尔纳的世界时,已经走到门口的父亲回头说了一句:“这叫科学幻想小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影响了我一生的名词,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惊讶,我一直以为书中的故事是真的!凡尔纳的文笔十分写实。“这里面,都是幻想的?”我问道。“是,但有科学根据。”父亲回答。就是这三句简单的对话,奠定了我以后科幻创作的核心理念。
以前,我都是把1999年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作为自己科幻创作的开端,其实,我自己的创作历程要再向前推20年。在1978年我写了第一篇科幻小说,是一个描写外星人访问地球的短篇。在结尾,外星人送给主人公一件小礼物,是软软的可以攥在手中的一小团薄膜,外星人说那是一个气球。主人公拿回去后向里面吹气,开始是用嘴吹,后来用打气筒,再后来用大功率鼓风机,最后把这团薄膜吹成了一座比北京还大的宏伟城市。我把稿子投给了《新港》,然后石沉大海没了消息。
在发表《鲸歌》前的这20年中,我断断续续地写作。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我和父亲那三句对话所构成的传统科幻理念已经开始被质疑,然后被抛弃,新的观念大量涌入。
我感觉自己是在独自坚守着一片已无人问津的疆土,徘徊在空旷的荒野中,偶尔路过一处野草丛生的废墟,那种孤独感仍记忆犹新。在最艰难的时候自己也曾想过曲线救国,写出了像《中国2185》和《超新星纪元》这样的东西,但在意识深处仍在坚守着那片疆土。后来我放弃了长篇小说的写作,重新开始写短篇,也重新回到自己的科幻理念上来。
开始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后,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这片疆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空旷。科幻文学在中国有着不寻常的地位,作为一个类型文学体裁,它所得到的理论思考,所受到的深刻研究和分析,所承载的新观念新思想,都远多于其他的类型文学。没人比我们更在意理论和理念,没人比我们更恐惧落后于前卫,于是,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
获得雨果奖后的一个月里,我有机会与更多领域和阶层的人谈科幻,更感觉到这件怪事的存在。科幻界和学术界谈的科幻,与界外的人们谈的科幻,几乎不是同一种东西。
曾经有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以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一堵墙;而现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则是一架梯子,一下子就能爬到墙头的高度。这种说法很好地描述了科幻界的心态。我们总想着要超越什么,但忘了有些东西是不能越过的,是必须经历的,就像我们的童年和青春,不可能越过这些岁月而直接走向成熟。
经过一个由偏執走向宽容,由狂热走向冷静的过程,我后来意识到科幻小说有许多种,明白科幻小说中可以没有科学,也可以把投向太空和未来的目光转向尘世和现实,甚至只投向自己的内心。每一种科幻小说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可能出现经典之作。
但与此同时,那三句对话所构成的核心理念在我心中仍坚如磐石,我仍然认为那是科幻文学存在的基础。虽然走了一百年,中国科幻文学至今也是刚启程,来日方长,时间足够你爱。
(源自“青年博览”,王传生荐稿)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