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首让”者
2024-01-27高建生
高建生
有时候,人们把令人敬佩、受到尊敬看得太高大上了。
其实取得成就的方法不复杂,只要别人都在说,而你却先去做就是了。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推进机动车行车礼让行人规定后,有些地方做得好,有些地方差一点;有些驾驶人做得好,有些驾驶人差一点。但无论做得好与差,斑马线前处于最前面的车子只要停下来,旁边的和后面的车,大概率会跟着停下来。否则,第一辆车疾驰而过,后面的车也会跟进,即便停下来,多少也有些不得已,甚至有时还因为抢道酿出车祸。
能够在斑马线前做第一个让行的人,可谓“首让者”。其“首让”之为,并不高大上,遵规守纪而已。在实际的生活中,按说任何公民都应有遵规守纪的自觉,只是现实的情形却不尽然。公交车、地铁里给老弱妇孺让座,外出往来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都很简单,举手之劳。但并不难做的事,如同能否做到“首让”一样,未必都能做到。
可见世间的事,真正“高大上”的并不多,与寻常百姓打交道多的,几乎都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而把这类“平常”“简单”的事做到不簡单、不平常,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于平凡中见伟大”了。尽管这样的“伟大”,看上去很“渺小”。
怎么样使好的规定、守则相习成风、变为习惯呢?法治、教化都是。但最简易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是把平常、简单的事做到不平常、不简单,让“首让”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培育“首让”意识,践行“首让”举止,让社会弘扬“首让”精神。
于是想起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孔繁森一生中的伟大与楷模之举多矣,如两次援藏、领养失去父母的藏族孩子等等,每及提起都令人泪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第二次进藏。孔繁森再次进藏时,87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母和正处在升学节骨眼上的三个孩子是很需要他的。临行前,年迈的母亲问过他:“三儿啊,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其实也有过犹豫,但最后还是告诉母亲:“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咱不去不行吗?”的问话,表明孔繁森母亲知道此事该有通融余地,或许有人也真能通融过去。而孔繁森的伟大就在于“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
这个道理真的和“首让”一样,并不复杂,关键是怎么去做。在孔繁森那里,别人怎么样做,他不攀比,更无计较。“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重点就是“咱”,是“咱得”。有了这样的胸襟与境界,“首让”也就不难了。让看似不难做、许多人都没去做的事自己先做起来,可能是“首让”的真谛。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