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节气一首诗

2024-01-27徐晟

阅读时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鲜迎春白居易

徐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的《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大多数国人都能随口背上两句。它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成长,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节气与诗词的完美结合,从《诗经》中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已经开始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节气不断触发诗人创作的灵感,而诗人们创作的诗词又丰富了节气的内涵。

《一个节气一首诗》就是一本将“节气”和“诗词”融为一体的书。作者章雪峰以四季为序,为每一个节气选定了他认为最般配、最登对的一首诗,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将节气和诗词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带你穿越时空,感受自然与文化的水乳交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重视。作者在写立春时,先引用古代博物学著作《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再由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中的“东效斋祭所”发散开去,详细解说了古代立春日“祭春”“鞭春”“饰春”“咬春”等活动的具体内容。其中的“饰春”,就是用与春天有关的装饰物,来营造春天到来的气氛,“人戴春胜,屋挂春幡”。“春幡”是把彩纸剪成悬挂或张贴用的小彩旗,以表达人们迎春的喜悦。春幡上一般写“迎春”“宜春”“大吉”等字,或是写“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吉利的话。这些春幡,可以贴在门楣或挂在花树枝上,从而使整个房屋或庭院呈现出一派春意浓浓的迎春气象。这些娓娓道来的节气习俗,一下子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立春“咬春”,立夏吃冰激凌、寻找“树三鲜”“地三鲜”“水三鲜”,书中种种节令食俗,让我们感受古人多彩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让我们的节气更有仪式感,更富诗意。

书中选取的诗词,未必都是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作者生动形象的解读,却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节气体验。比如大暑节气,选的是白居易的《夏日闲放》,作者先对诗中“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进行简单直白的解释:“中午吃的是什么呢?菜肴不多,但有鱼有肉。”接着作者抛出一个问题:“白居易午餐吃的鱼是怎么做的呢?”为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根据史料,从唐朝食用鱼的品种和主流吃法讲起:“唐时,鱼的产量丰富,而且被公认为可口的美食。当时食用鱼的品种,和我们今天差不多……唐人食鱼,有‘脍法。所谓‘脍法,就是指将鱼肉细细地切成丝儿,经过调味之后,直接生吃。这种鱼肴,又叫‘鱼鲙……唐人的‘鱼鲙,色泽鲜亮,造型优美,如果再加入橙丝拌之,称为‘金齑玉脍:‘南人鱼鲙,以细缕金橙拌之,号为金齑玉脍。”

接下来作者结合白居易及其他作品分析他的吃法:“白居易似乎不大喜欢‘鱼鲙这种生吃法,他的个人偏好是把鱼煮熟之后的吃法。《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中的‘朝烟烹白鳞,《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館居二首》中的‘饭香鱼熟近中厨,都是把鱼煮熟了才吃的。”作者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重现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与历史现实,让我们读起来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诗歌呈现的意境之中。

一个节气一首诗,陆游“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描绘的立夏景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思乡之情,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包含的“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人生智慧,梅尧臣“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向好友发出的共度大雪节气的邀约……一个个节气在一行行诗句中流动,吟之令人口角噙香。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节气与诗词背后的文化密码,等着你来探索。

(源自“黑龙江新闻网”)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三鲜迎春白居易
陕菜中的“三鲜”
ART IN THE FIELD
迎春
早冬
早春(节选)
初夏养生吃三鲜,忌三满,多出汗
吴都碧螺春 一嫩三鲜回甘浓
何迎春
让我们携手迎春
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