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2024-01-27吴素红陈庆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现实困境提升路径

吴素红 陈庆宾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和美好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发力点和教育效果的检验器。教育实践主体性和交互性发挥不充分,教育内容供给思想力与感召力表达不平衡,教育队伍建设专业化与时代化体现不明显,教育环境多维化与多元化融合不顺畅等是影响获得感提升的现实困境。应从教育供给、教育环境和教育队伍建设出发,构建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生态,破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以提升大学生获得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价值意蕴;现实困境;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75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对理论知识等的实际获得,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认同、积极心理体验和持续的行为转化驱动力,是客观获得和主观获得、思想获得和行为获得的统一。高获得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认客观获得,增强其价值情感认同和行为转化动力。高校应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为标尺评估和检验教育质量,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1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以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大学生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

1.1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的现实路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范式,承载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等重要职能,以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供给解答和化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供需不匹配、内容枯燥、模式单一、有效教育合力不足等典型问题和突出矛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课堂为主阵地,以灌输式说教为主要教育形式,难以调动青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育效果。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互联网技术,围绕思想、政治、道德、网络素养教育等内容,通过视频、音频、漫画等多元化叙述形式,以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为切入点,通过精准滴灌式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调动个体学习兴趣,让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鲜活生动,促进大学生充分把握、领悟和认同教育内容与价值,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

1.2 强化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发展之策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骨干力量。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囿于个体需求等差异,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呈现形式等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化,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习得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转化水平。因此,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和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并提升其获得感,加强时代新人培育。高校加强时代新人培育的现实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发展需求和价值期待为起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时而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大学生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获得感体验和评价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化,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时代新人。

1.3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支撑

当前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网络环境,互联网技术精准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载体、内容等与网络技术和网络思维紧密联结,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促进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定政治定力和道德底线,并以此指导个人行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要求。大學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获得感是其精神成长的较高层次,也是个体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技术优势与教育目标相统一、将形式优势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将方法优势与教育理论相联系,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才能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1.4 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

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立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情感体验和主动实践中有切实的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直观体现,也是教育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当前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校应以大学生获得感评价为基础,推动构建和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逻辑起点,解答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为何开展”“如何开展”“教育效果如何”等具体问题,构成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学生获得感作为评价教育效果的关键标准,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推动教育实践创新发展。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

1.5 筑牢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之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等传授给青年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时代新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高水平的获得感符合青年个体发展的期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有效凝聚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共识,动员大学生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当下流行的佛系、内卷、躺平、摆烂等热词直观反映了大学生群体中畏惧困难、逃避责任的现象。究其根本,这说明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精神、强化担当意识等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大学生教育获得感,以激发其奋斗精神,维系成长动能,破解成长困境,促进全面发展。

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现实困境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要求,因势而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发展。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理论,也获得了情感价值,并在系列实践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尽管如此,受教育生态和教育体系建设等因素制约,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制约。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是探索提升路径的重要前提。

2.1 教育实践中主体性与交互性发挥不充分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主体多层交互网络育人实践。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建设完善的队伍体系,主要由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依托网络平台或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实践。由于专业专项培训培养力度不足,教育队伍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影响其获得感。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运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开展自我教育。但大学生主动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自我教育的意识较为薄弱,同时因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不深,影响其深层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的获得感水平。此外,教师虽承担传授理论知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职责,还需要通过交互实践增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学生之间通过朋辈示范、互助等互动形式传播和宣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力度也有待增强。

2.2 教育内容供给思想力与感召力表达不平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是大学生获得感生成的基础,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思想力,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数字化建设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教育内容供给表达形式和话语体系的创新。一方面,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成立特色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采取故事叙事等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发展故事等教育故事;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以微课视频、网络朗读接力等形式加强理论教育,形成正面网络宣传引导合力。在教育表达上,高校深入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通过原创网文、主題漫画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高质量精准教育供给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及其获得感成为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参照和导向。

尽管如此,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作和供给机制还不够健全,网络平台以信息传达和教育内容发布为主,缺乏系统规划和深度设计,导致教育内容同质化、缺乏针对性,难以匹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和发展的要求,容易引发供给与需求错位,降低个体获得感。此外,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关乎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深化和实效。但由于网络场域准入门槛低,网络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受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价值引领中存在缺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传播话语的感召力存在脱节,教育话语表达深度不够,影响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影响其知识理论获得和价值认同。

2.3 教育队伍建设专业化与时代化体现不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需要专门、专业的工作队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和高校数字化建设与媒体融合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和重要增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课程开发、网络安全与技术维护、育人实践和研究等重要内容,需要构建专门专业的工作队伍。建设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当前不少高校通过成立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和工作室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并成立专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人负责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以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教职员工和专家学者等重要力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未形成专家引领和专业教育人才相结合育人合力,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持续供给以及内涵发展。

2.4 教育环境多维化与多元化融合不顺畅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包括作为基础要素的网络空间,也包括课堂等现实环境,还包括发展变化中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集中体现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等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因素总和,具有多个维度统一共向的整体性、多元要素相互关联的复杂性、多层场域联动发展的动态性。

从教育环境的维度来看,涵盖了时代和社会环境、物质和精神环境。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是教育环境的内核,其发展属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有更高要求,对个体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品德形成等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新时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加大了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力度,也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程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动态发展,使得教育活动和个体获得感提升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因素。

从教育环境的要素来看,教育者、教育对象作为教育活动参与主体,是环境中的主体要素;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网络空间,构建了教育环境中的空间要素。教育主体并不是被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而是作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不断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同时,网络空间以其技术优势、开放空间等特点深刻影响教育主体的实践方式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体教育场域外拓展虚拟教育空间,教育实践推动两个场域联动发展。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更加广阔的空间维度以及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要求教育者更加关注教育环境中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并在网络化进程中推进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提升教育实效和个体获得感。

3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3.1 从教育供给建设出发,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强化思想引领

以学生为本,提升教育内容的供需匹配度。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需要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数字化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借助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精准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化精神需求,实现教育内容的个性化,精准供给。

以内涵为核,加强网络文化精品建设。新时代大学生成长需求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一方面对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学理性有学习期待,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内容的品质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大网络教育作品的内容建设,提升网络教育作品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在优质网络教育作品的生产中,发挥专家学者对理论热点的宣讲阐释,构建理论研究案例库,提升作品的理论深度;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政辅导员的教育主体作用,持续输出原创网络作品,提升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加强思想引领。同时,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通过打造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动员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主动参与、加强互动,提升主体获得感和教育效果。

3.2 从教育环境建设出发,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强化载体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保障。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以现有相关工作制度为指导,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激励制度,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障。联动校内教学、学生工作、宣传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部门建设,构建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格局,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

依托技术优势,强化课堂主阵地。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好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智慧课堂等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全面科学阐释相关理论成果和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理论,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持续建设和优化线上平台,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促进理论教育入脑入心。

发挥思政教育实践性,激发实践育人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体现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新时代的重要范式,也具有实践化的发展要求。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激发育人活力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教育资源。通过走访调研投身社会实践,挖掘鲜活的现实案例,并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以准确的价值导向推动完成教育实践。二是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将挖掘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加工,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同时注重教育内容的学理性和科学性。积极构建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提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发挥其能动性和自主性,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交互往来,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3.3 从教育力量建设出发,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专业支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范式,有其特定的工作要求,需要一支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特点的经过专门训练的队伍来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和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力量支撑,关系到教育政策落实、教育活动开展等教育实践效果。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思政专任教师、辅导员为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无明显的区分,且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应从构建专门队伍、强化专业支撑出发,加强教育力量建设。

围绕增强教育意识、提升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提高已有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教育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等,充分动员高校教师、行政人员等力量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壮大教育主体队伍,提升教育队伍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网络育人能力。

围绕师生交互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建良性育人环境。一是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育人现状的研究,明确育人规律,推动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動。二是通过加强网络素养培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和谐网络环境建设实践,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提升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感受力。

4 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空间的拓展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赋予高校和教师落实好网络育人的新使命。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的关键。高校应着眼教育内容供给侧与大学生获得感需求侧,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教育主客体、教育环境等多维度考量,通过协调好、建设好、发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生态以及教育队伍,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成长需求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实增强高校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树祥,赵玉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20,(06):128134.

[2]刘晓琳,曹银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及其传播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2):6265.

[3]冯刚,王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7.

[4]铁铮,杨涛,李凌,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3436.

[5]陈宗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J/OL].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302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0.C.20230113.1016.001.html.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20170413.

[7]熊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完善[J].思想理论教育,2018,(07):8083.

[8]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48.

[9]曹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其体现与发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3640.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提升路径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