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约护士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24-01-27陈莹莹陈国连赵翠松张小芳叶将霞王昕云赵志莹

全科护理 2023年36期
关键词:上门网约护士

陈莹莹,陈国连,赵翠松,张小芳,叶将霞,王昕云,赵志莹,姚 静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居家养老和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医疗护理服务逐渐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探索新的护理服务模式,缓解护理供需矛盾,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提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1],我国“网约护士”相继在各地出现。网约护士是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病人、高龄、失能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任何新兴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对于“网约护士”这一新兴提供护理服务的群体,目前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网约护士的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为规范并促进其发展,提高“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本文就网约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网约护士的实施背景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数逐年增加

2019年年底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54亿,占人口总数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占12.6%,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需要护理照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不断增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总数约4 063万[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病人不断增多,我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慢性病老年人中有75%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3-4]。这些人群对于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有着庞大而刚性的需求。

1.2 我国护理资源缺乏且配置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全球平均每万人口护士数(包括助产士)为28.6人,而中国每万人口护士数(包括助产士)仅为16.6人,与欧洲、美洲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5]。此外,我国护理人员配置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员配置不均衡,东部地区的指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6]。护理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会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3 网约护士是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兴起,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传统医疗模式不断创新[7],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然而,此类服务的供给侧显然不那么充裕。为缓解供需矛盾,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倡导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养老事业中,促进养老服务更加智能、便捷[8]。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202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9],正式从国家层面将“互联网”和“护理服务”相结合,将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为老百姓带来便捷式就医体验,网约护士由此诞生,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护士人数不断增加。“网约护士”服务模式便是在“互联网+”战略和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解决护理供需矛盾的有益探索。

2 国外“互联网+护理”发展现状

上门护理服务在国外发展较早,体制较成熟。在美国,最早的护士上门服务机构建于1983年——纽约探访护士服务(Visiting Nurse Service in New York,VNSNY)[10],1999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ANA)正式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护理纳入护理实践标准。现阶段,美国已有超过17万上门护理服务机构[11],大约有760万用户使用过上门医疗应用程序(APP)平台,病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就能得到优质、便捷的护理服务[12]。在美国,上门服务护士主要分为注册护士和健康护工,因此对两者的要求不同。前者必须通过常规途径获得护理文凭,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接受定期培训;后者必须经过州卫生局培训并获得执照,才能成为家庭医护机构的上门护工。家庭医护机构会对上门护士的准入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会采取监督措施,监督其考勤、工作记录、病的反馈等,且国家层面通过各种规定持续规范家庭医护机构和上门护士的服务标准[11]。日本在2000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3],上门护理服务得到大力发展。日本医院主要通过护理访问网站预约上门护理服务[14]。澳大利亚1992年开始发展社区居家护理服务[15],上门服务护士以社区护士为主,社区护理专业细化,其岗位胜任力要求各专业护士均接受了高中毕业后3年本科教育,部分护士甚至接受硕士教育[16]。

3 国内“互联网+护理”发展现状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提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1],之后我国“网约护士”相继出现。“互联网+护理服务”虽起步晚,但广泛应用于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服务。有研究表明,全国共有网约护士类平台20余个,约一半的平台可在全国不同地区使用且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广,包括基本的上门护理和就医陪护,其中上门护理涉及基础护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中医护理等;就医陪护包括护士陪诊和住院护理[17]。此外,网约护理多涉及专科护理,如针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的延续护理服务。黄艳芳等[18]利用自主研发的“延续护理APP”完成了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间歇期的随访;杨高洁等[19]基于医养结合机构开发“互联网+居家照护”信息平台,应用于老年居家照护实践;李红叶等[20]构建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产褥期初产妇出院后进行延续性居家护理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赵红等[21]借助医疗手机应用程序和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构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为伤口造口病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在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足,应用在各个专科的延续护理服务中的研究较多,但关于提供此项护理服务的护士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

4 我国网约护士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多,“互联网+护理”服务应运而生,“网约护士”便成为打通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担当者,网约护士服务因此得到了广大民众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质疑,如网约护士服务的医疗风险、便捷性、规范性、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上门护士的人身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都制约着网约护理的开展[22]。

4.1 网约护士人力不足

我国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护理工作强度大[5]。研究表明,网约护理的开展多依赖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23],且临床一线护士多为女性,她们多是利用自身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兼职完成网约护理服务,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下班之后的家庭事务也占据了多数的休息时间,导致她们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心无力[24]。王丽婷等[25]的研究中提到,部分受访者认为网约接单出诊增加工作负荷,使护士上班疲惫。因此,网约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在增加护士疲乏感的同时,削弱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良性循环的形成,也不利于护士为病人提供安全、有益的护理,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极为不利。

4.2 网约护士岗位评价指标未统一,护士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6]。“岗位胜任力”指担任该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特质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总和[27],护理岗位胜任力不仅是护士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体现,更是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28]。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关于网约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少见,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约护士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岗位胜任力需要在实践研究中逐步总结形成。但国内仍有少数学者对网约护士服务评价指标和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如姜茂敏等[29]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实施了2轮函询,构建了包含“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服务内容”4个方面内容的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和规范网约护士上门提供服务的全流程。魏晓凡等[30]利用现象学研究法,归纳分析出网约护士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居家护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6个维度。周玉玲[31]虽然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网约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但受研究时间限制,尚未进行实证且未推广应用,其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国内尚缺乏对网约护士岗位胜任力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工具,每个医院对网约护士的准入有自己的评价及考核标准,导致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后续应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对网约护士岗位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促进网约护士护理服务的同质化。

4.3 网约护士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研究表明,医疗环境对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32]。何杏芳等[33]对625名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其中90.3%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职业安全及人身安全表示担忧。王丽婷等[25]对9名从事网约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了深度的访谈,结果发现护士认为在非医疗场所进行护理操作的重要挑战主要来自自身安全保障和护理风险控制两方面。由于网约护士的护理地点在非医院场所,缺乏了主场优势[34],陌生的家庭环境会给初次上门的护士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建议医疗机构严格审批下单的病人端信息,优先考虑为在院有就诊记录的病人开展网约护理服务,同时为上门服务的护士配备一键报警系统或要求2名护士一起上门,以消除护士对自身安全问题的顾虑。此外,网约护士还面临着护理人群复杂、护理方式的特殊性,护士在居家护理期间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缺乏组织、团队支持,并且当遇到突发状况时,由于护士没有处方权,一定程度上对护理服务内容的决策有所限制,存在执业安全问题[35]。研究表明,护士在网约护理期间遇到紧急情况,迅速获得来自团队的支持,开通绿色通道,申请远程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避免不良结果,有利于给网约护士创造良好安全的执业环境[36-37]。网约护士的安全问题非一方之力能解决,需要社会、政府完善网约护理管理和监督体系,发展和健全网络安全相关法规,方能为网约护士的安全、网约护理服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5 小结

在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解决护理供需矛盾的有益探索。相对国外“互联网+护理”成熟的运营体制,我国的“互联网+护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虽起步晚,但势头足,应用广泛;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网约护士人力不足、岗位评价指标未统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问题等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个人、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各方权益,方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上门网约护士
最美护士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