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报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022年主要计量指标分析
2024-01-26安静宜韩红蕾
安静宜,韩红蕾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职业院校办刊是展示学校科研能力、教师学术水平的一个窗口,也是对外交流的平台。作为入选“双高计划”建设的10所A档学校的学报,《天津职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更应从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双高建设角度提升学报质量。2018—2022年,《学报》共发刊30期,通过中国知网CNKI统计显示:载文总量为543篇,其中可被引文献为537篇;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级别科研项目支持的基金论文由2018年的80.62%上升到2022年的86.17%;依据普赖斯定理筛选出的31位核心作者,共计发文80篇,占近五年载文总量的14.90%,与普赖斯定律认为的“统计年限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应达论文总数的50%”有很大差距。本文主要对学报栏目设定及著者情况统计分析,获得学报的基本情况,为学报调整发展路径、提高学报质量、服务学校的“双高计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以2018—2022年《天津职业大学学报》(曾用刊名为《高等职业教育》)刊载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CNKI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数据、刊文量、各栏目刊文情况、学科分布情况、基金论文数据以及核心作者群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Excel表格、图表、词云图等方式展现出来。数据统计时间为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4月20日。
二、主要计量指标数据统计
(一)载文的基本情况统计
1.载文量数据统计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职业大学主办、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一种综合性学术刊物,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刊。《学报》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每期总页数固定为96页。通过对2018—2022年《学报》载文量进行统计,载文总量为543篇,其中可被引文献为537篇。由图1可见,近五年载文量呈下降趋势(仅统计可被引文献)。在每期篇幅固定的前提下,载文量减少,说明信息密度有所下降,单篇文章的篇幅有所增加(由2018年的单篇平均4.47页增加到2022年的篇均6.13页)。
图1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022年载文量
2.载文作者合作情况统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已然成为主流方向。当今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开展多主体、多视角、多维度的学术合作。跨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有利于对复杂问题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关联性分析,形成学科间优势互补,推动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合著率是期刊一段时期内合著论文所占的比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论文的合作情况〔1〕。由《学报》2018—2022年载文作者合著情况可见,合著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35.48%上升到2022年的41.49%(详见表1、图2)。虽依然不及独著所占比例,但可以看出未来学术研究的趋势——由孤军奋战转向团队合作模式。
表1 学报2018-2022年载文作者合著情况
图2 学报2018-2022年载文独著率、合著率分布情况
3.载文机构合作情况统计
通过对《学报》2018—2022年载文作者单位合作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537篇可被引文献中,由一个单位单独完成的文献487篇,由两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文献46篇,由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文献仅4篇;院校单独完成占比90.69%,院校合作完成占比9.31%。由图3可见,《学报》载文由院校合作完成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5.65%上升到2022年的14.89%。
图3 《学报》2018—2022年载文作者单位合作情况
通过对《学报》2018—2022年载文作者第一单位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共有268所院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为学报供稿,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天津职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详见图4)。发文最多的是本校作者,占5年发文总量的16.2%。
图4 《学报》2018—2022年载文第一作者单位统计
表3 《学报》2018-2022年各栏目载文情况 (单位:篇)
(二)栏目分布情况统计
通过对近五年学报栏目刊文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2018—2022年共有11个栏目,其中有7个栏目为常设栏目(近五年均有文献刊发),分别是“培养模式探索”“专业与课程改革”“发展战略与对策”“教坛广角”“院校管理方略”“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科技开发与服务”。“思政教育”栏目自2020年开设,“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探索”与“特约稿件”栏目是2022年新增的。
(三)学科分布情况统计
学科分布情况不仅能够直观地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与特色,还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期刊学术性、专业性与科学性〔2〕。按照中图分类法规则,本文对2018—2022年学报各学科载文情况进行统计,载文数量大于3的学科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学报主办单位的性质决定学报主要收录文章是以“职业教育”为主。除此之外,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等教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这尽显学报的教育特性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征。“外国语言文字”“贸易经济”“旅游”等学科载文量也排名靠前,这与学校有相关专业设置不无关系。
图5 《学报》2018—2022年学科载文分布情况(载文量>3)
(四)基金论文数据统计
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3〕,是被评价期刊在同年度发表论文中,由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级别科研项目支持的论文占年度载文量的比例。该指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对某专业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动态的承载情况,基金论文比越大,科研导向作用越明显,期刊的影响力也会越大〔4〕。基金项目与学术论文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科研立项需要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成果的载体进行佐证,同时有了基金项目的支撑,学术论文发表也相对容易。一般情况下,基金级别越高,论文发表的刊物质量也越高。
通过对学报2018—2022年基金论文情况进行统计,近五年基金论文比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80.62%上升到2022年的86.17%(详见表4、图6)。论文由多项基金支持的情况,仅按第一个基金进行统计。在基金论文中,国家级基金占比最低,占基金论文总量的1.8%,仅涉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篇)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篇);其次是省部级基金,涉及教育部及北京市等19个省市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占基金论文总量的31.08%;其他级别基金支持的论文占比最高,占基金论文总量的67.12%,主要包括市级、校级和学会的项目。总体看来,《学报》近五年载文的基金论文占比较高,但高级别基金论文占比较低,尤其是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亟待提升。
表4 《学报》2018—2022年基金论文统计 (单位:篇)
图6 《学报》2018—2022年基金论文占比情况
(五)核心作者群发文统计
1.核心作者群确定
依据普赖斯定理筛选出核心作者候选人,然后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核心作者群。《学报》2018—2022年间以第一作者发文,发文量最多为5篇。根据普赖斯定理〔5〕计算公式M=0.749×Nmax1/2(Nmax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的发文数量),M=0.749×5/2≈1.68,临近取整为2篇,即核心作者候选人最少发文2篇。通过对第一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发文量大于等于2篇的第一作者共计50位,即核心作者候选人。
候选人发文量折算指数计算公式为:候选人发文量折算指数=候选人发文量/候选人平均发文量;候选人被引量折算指数计算公式为:候选人被引量折算指数=候选人被引量/候选人平均被引量;其中候选人平均发文量=候选人发文总量/候选人数=118/50=2.36,候选人平均被引量=候选人发文被引总量/候选人数=355/50=7.1。
参照李宗红〔6〕综合指数计算方法,综合衡量发文量与被引量的重要性,将二者的权重值分别设为0.5与0.5,则候选人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候选人综合指数=候选人发文量折算指数×0.5+候选人被引量折算指数×0.5。根据该计算方法,本文分别计算了每个候选人的综合指数(见表5)。按照徐云峰等〔7〕的方法,综合指数>1的作者定义为核心作者,综合指数在[0.8,1)之间的作者定义为扩展核心作者。《学报》综合指数大于1的核心作者有18位,综合指数指0.8与1之间的扩展核心作者有13位,故核心作者群共计31人。
表5 50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
2.核心作者群所在机构、职称、年龄分析
对31位核心作者与扩展核心作者的机构、职称、年龄信息进行统计(见表6),可以发现31位作者来自19个机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天津职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核心作者群中来自学报主办单位的作者占核心作者群总人数的29.03%,充分说明学报在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核心作者群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人,职称分布较为合理。中级职称作者是核心作者群的中坚力量,表明学报的核心作者群相对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年龄方面,40岁以下的作者有7位,40岁到50岁之间(含)的有17位,50岁以上的有7位。核心作者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0~50岁之间,这部分作者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与科研精力,并且他们大多会有主持的基金项目,是学报需要维系的核心作者群体。
(六)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数据统计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有很多,其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表征学术期刊绝对影响力与相对影响力的经典指标〔9〕。总被引频次是指被评价期刊以往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次数,论文被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引频次会随着论文发表时间的推延,在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因此距离统计年份越近,其总被引频次的误差越大,潜在增量越大。《学报》2018年至2020年总被引次数在400左右,篇均被引次数为3.75左右。影响因子是指被评价期刊近2年发表论文在评价当年篇均被引次数。由图7可见,《学报》影响因子从2018年至2021年持续上升,只有2022年出现小幅下降,但仍高于2018年度影响因子0.187,五年来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
表6 核心作者群所在机构、职称、年龄分布
图7 《学报》2018—2022年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情况
被引半衰期是表征文献老化速度的主要指标,一般来讲,期刊刊载的经典学术论文数量越多,其产生学术影响的时间越长,相应的被引半衰期也会更长一些〔9〕。相反,若期刊刊载的学术论文时效性较强,诸如信息技术相关的论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其产生影响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理念所替代,因此其被引半衰期就会相对较短。如图8所示,《学报》近五年的被引半衰期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由2018年的5.0下降至2022年的2.9,下降近50%,这表明学报收录经典学术文献的能力在下降。
图8 《学报》2018—2022年被引半衰期变化情况
三、主要计量指标数据分析
(一)本校作者刊文占比较大,校外推广力度有待提升
学报为本校教工科研成果展示提供平台,但关起门来搞研究是行不通的。在当前技术发展、学科交融、团队合作的驱动下,学报应积极接纳更多其他院校的来稿,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通过对载文作者及机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学报》刊载本校作者论文占比较大,校外宣传推广力度有待提升。
(二)学报栏目设置因循守旧,与学校发展联系不紧密
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应该能够体现其独特的属性特征与任务使命,学报还应与学校的发展相吻合。通过《学报》栏目分布情况统计可见,常设栏目符合职业院校的属性特征,能够吸纳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文献,但新增栏目对政策导向的研究热点、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等在反应速度与覆盖范围方面还有待提升。
(三)高级别基金论文占比较低,掣肘学报高质量发展
基金论文比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体现,二者相互促进。基金论文比越大,学报影响力越大;刊载高级别基金支持的论文越多,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学报》近五年刊文基金论文比虽然成缓慢上升趋势,但是高级别基金论文占比较低,尤其是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亟待提升。
(四)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对学术期刊而言,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是高质量稿源与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根据核心作者群发文统计数据可见,31位核心作者共计发文80篇,占近五年载文总量的14.90%,与普赖斯定律认为的“统计年限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应达论文总数的50%”有很大差距,因此《学报》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五)高水平论文吸纳能力不足,学报影响力亟待提升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被引半衰期是体现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对《学报》的影响力指标数据进行统计,近五年篇均被引次数为3.75左右,影响因子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被引半衰期下降近50%,总体说明学报对高水平、经典论文的吸纳能力不足,学报影响力亟待提升。
四、学报质量提升路径
学报是学校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学报质量更是显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办好学报不仅是学校的内部质量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求,学校和编辑应高度重视和大力作好期刊的质量提升工作。
(一)创新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平台
学术期刊坚守学术质量的同时也要变换身段,利用新媒介包装期刊和宣传期刊。学术期刊要主动创新宣传途径,创建学报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将具有时效性、前沿性的学术成果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进行处理、发布,让读者用户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将影响效果突出的论文,优先出刊、网络首发。这不仅能固定优质稿源不流失,还能使期刊尽早上网,增加点击率和下载量,不断提升用户的选题策划能力,提升期刊信息互动、传播引导和传播效力。
(二)优化栏目设置,服务“双高计划”建设
职业教育是当前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出台和国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工匠精神都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随着学校“双高”建设的推进,《学报》近3年新增“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特约稿件”栏目。新增栏目关注研究热点,也有了一定反应速度,但还应加强研究热点在期刊中发布栏目征稿引导,让作者及时了解期刊的栏目设置和关注重点,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三)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升编审与育人能力
学报是对外交流和展示的窗口,既有宣传推介学报的作用也有宣传和推介学校的作用,因此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很重要。编辑部要提高编辑质量意识,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应重视编审教师提升编审与育人能力的培养,从软硬件条件保障学报质量提升:一方面给予编辑队伍人力支持,关注编辑队伍整体水平和人员的相应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解决学报办刊经费,为学报提供资金保障。
(四)注重核心作者群培养,为期刊储备力量
学术期刊依靠学术队伍的支撑,而学报的学术队伍就是广大作者。培养学报作者队伍的路径,一方面是积极向高水平专家和作者约稿,通过“特约稿件”栏目,联系业界相关专家,加大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度,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另一方面是扩大核心作者群的范围,努力培养校内外有潜力的中青年作者,拓宽稿件来源。期刊要通过学术活动、付费约稿、友情联络等,保持与优秀作者的长期合作并不断吸纳新作者,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五)争取高质量稿件支持,提升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质量保障一方面是作者提供高水平学术文章,另一方面是提高编辑编校质量。高水平的编辑可以运用选题、编辑、校对等引导和协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并通过后期编校避免作者原文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提升稿件学术质量,为期刊增彩。编辑部要通过内部讨论、讲座学习发现存在问题,积极开拓对外交流渠道,并鼓励编辑参加期刊编校培训,扩大视野和提高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