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解析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

2024-01-26缪晓铮星海音乐学院

岭南音乐 2023年6期
关键词:琵琶作曲家创作

文|缪晓铮 星海音乐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文化自信”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民族音乐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笔者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和音乐学院的琵琶教师,近年来一直高度关注琵琶新作品的传播与发展,更是致力于岭南风格琵琶新作品的演奏与研究。青年作曲家陈思昂近年来创作了多首具有岭南风格的音乐作品,在业内外广受好评。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作为其第一首创作的岭南风格琵琶作品,旋律优美,和声丰富,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贴近现代审美情趣。笔者作为该曲的首演者,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演绎作品,曾用大量时间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首演到往后的每次舞台演奏都与作曲家、指挥家进行沟通和碰撞,通过一次次的磨合及二度创作,逐步完善对该作品的演绎。希望通过对《云开日出》作品特点、作品结构及演奏要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演奏、欣赏、推广。

1.《云开日出》作品简介及创作特点

1.1 作品简介——以音乐动态之美抒写文化诗篇

大道纵横,触事现成。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

音乐由浪漫的主题与静谧的和声缓缓流淌而出,逐渐变化犹如空中的层层云朵,中段借鉴了岭南黎族地区民间“摇篮曲”的音乐元素,优美亲切的旋律慢慢展开,通过节奏的多样性变化与和声色彩的丰富使音乐充满戏剧性的发展到高潮部分,来描绘云开日出的绚丽景色。同时用“云开日出”表现一种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看到乌云消散,光明重现。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①

《云开日出》是青年作曲家陈思昂在2015年创作的一首单乐章琵琶协奏曲,于该年12月由广东民族乐团成功首演。从《云开日出》的简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满了中国古典文人气质与内涵的作品,其音乐风格正如诗中描述,既有暴风劲雨,又有云开日出,给听众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从音乐的实际表现力来说,这首作品大气舒展,旋律优美简洁,使演奏者情之所至、收放自如,听众内心澎湃,慷慨激昂。陈思昂的创作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同时他一直在作品中试图突破意象化概念去描绘民族音乐中的文人特质与情怀,在无形中寻找有形的禅意和事理哲学,如其第一部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和独奏曲《水沐莲清》等。学者程炳杰评价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创作手法现代,音响色彩丰富而且音乐风格平易,富于中国古典艺术神韵,兼具中国古典文人的气质。②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评价:“独奏曲《水沐莲清》着重体现音乐中的禅意,讲究琵琶音韵中富有哲理观照的强弱虚实。”③作曲家在独具诗意的音乐表述中蕴藏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活态的音乐内容中抒写现代中国的文化诗篇。

1.2 作品创作特点——彰显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真理力量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指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陈思昂的音乐创作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并一直在其音乐创作之路上践行新时代创新传承的文化使命。他善于发掘并用多种手段来突出音乐的特定表现力,将古典文化中的文人情怀运用音乐语言渲染到琵琶作品中,正如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对他的评价:

陈思昂是一位认真执着、努力作为,追求上进的作曲家。其音乐功底扎实,勤奋努力,创作中能积极调动乐器性能传达乐意、表达心性。他善于捕捉,个性中充满了好奇。将音乐艺术的灵性,艺术表达的手段,反哺于哲学意味的两极观照,从技术维度支撑美学意义的内在张力,以作品回应时代需求,以真诚展现人文旨趣。④

《云开日出》是作曲家创作的第二首琵琶协奏曲,这首作品在人文层面延续了第一部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2013)坚毅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作品洒脱明朗的音乐基调。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他在取材立意上根植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以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中的“大道纵横,触事现成。云开日出,水绿山青”为文化内涵依据,在传统文化思想的禅意中融合本人豁达大气的个性特点,在解读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以宏观的视角绘写身处山穷水尽之时,也终会柳暗花明;风暴之欲来,也必有云开日出时的山河壮美和民族情怀。乐曲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结构方式还融合了现代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体现了西方的音乐思维与民族器乐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作曲家还在作品中表达出在新时代新挑战下对传统文化的思索,体现了其对艺术追求的坚持不懈和永不言弃,更是以优美乐章演绎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和中国力量。

作曲家在《云开日出》的创作中高度重视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突出其民族性,尤其是独具个性的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他凭借多年来在音乐学院学习和实践打下的扎实的写作基础;加上多年来在岭南大地生活与工作的汲取,使得他在作品写作技术等方面颇具新意,同时极具时代触觉和受众群体审美多样性的思考,体现了其雅俗共赏的个性创作特点,让这首作品在专业技术和创作理念上能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王珂琳曾评价《云开日出》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法,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韵味并没有因此而衰弱减退,反而使岭南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新的挖掘与拓展,这无疑对岭南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曲家志在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有机结合,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风格有机并用,在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土壤的同时,又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开创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既“冲突”又“统一”的独特的创作美学观念。⑤在面向社会大众时,作曲家又能在不失专业性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与听众切合的融合点,将民族性的音乐旋律和西方典型的和声构建手法相融合,使音乐具有和声上西化、音响上民族化的特点,既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更加现代化,且具有时代感,将专业性和可听性巧妙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需求,以乐之美,润民之心。

作曲家成功地将民间音乐素材融合到创作中。听众在聆听该作品时,虽然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作曲家创作的成分,但仍然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耳熟能详的民间特色。民间曲调经过个人意象化创作后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拉近了新音乐与听众的距离。

笔者与作曲家陈思昂进行作品创作交流时,他谈到该曲的灵感来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本文加以叙述,这对理解作品中段的情感色彩与作曲的创作特点很有帮助。

1.2.1 灵感溯源——民间音乐,特点提炼

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可以追溯到2013年底。陈思昂在参加星海音乐学院组织的海南采风时,偶然间听到黎族村落的一个原生态歌手哼唱了一首摇篮曲,觉得很有特色。由于听得太入神,竟忘记了录音,回到广州,摇篮曲的曲调已变得模糊,他只依稀记得曲调中那种温暖的爱意。

1.2.2 创作升华——风格提炼,内在转化

到了2015年,陈思昂开始创作《云开日出》,作品中段慢板需要一段温暖浪漫的旋律,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黎族村落原生态歌手哼唱摇篮曲的场景。虽不记得曲调,但摇篮曲的温暖爱意为其提供了灵感,于是《云开日出》的中段慢板主题跃然纸上。后来机缘巧合下陈思昂找到了黎族摇篮曲的音像资料,发现竟没有一个音符与《云开日出》中段旋律相同,但是那种温暖感竟如此相似。从民间汲取营养转化为自我创作,这是作曲家在民族音乐创作上的一种升华。

2.《云开日出》的作品结构和演奏分析

2.1 层层渐入,一气呵成——作品结构分析

从主题布局来看,《云开日出》是一首具有并列三部性结构的作品,几次关键主题的出现位置,清楚地展现了作品的三部性结构特质。

而从总谱上来看,全曲共193个小节,标记为A—G七个段落,展现了作品的六个情绪层次。该作品注重完整性,琵琶独奏与乐队互为一个整体,相互交融的织体层次将各个段落“环环相扣”。层层渐入式的写法突出了该作品“一体化”的整体风格。

总体来说,对于该作品具体是何种曲式结构,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因为该作品既有中国古代琴曲一波三折的陈述性音乐结构特点,又有西方理性化的结构布局,所以在分析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习惯时,笔者根据音乐情绪来划分结构,而不把作品进行传统曲式化的归类。表1为作品结构图所示。

表1:《云开日出》作品结构图示

2.2 浓墨淡彩、挥洒自如——作品演奏分析

面对一首全新作品,如何排练和演奏?如何正确地把握和诠释作品?答案来自演奏者缜密的思考与实践。下面笔者根据《云开日出》的段落划分来分析一下整首作品的演奏要求及情绪把控(以下谱例均出自陈思昂《云开日出》琵琶独奏谱):

2.2.1 A段

A段引子部分作为整首作品的情绪陈述,音乐充满浪漫而绚丽的色彩,像日出前的浓云层层翻滚,色彩瞬息万变。

如谱例1,A段由乐队拉开帷幕,琵琶独奏在第5小节以连续的三连音配合右手轮指⑥进入,演奏时应沿承乐队的力度弱起,轮指稍密,不必过于强调颗粒性,让琵琶独奏的音色轻埋在乐队之中,淡入渐强,音乐情绪大气舒展,具有广阔的空间画面感。三连音由于它的特殊性而具有连绵感和延宕感,演奏时要高度注意指挥以及乐队的拍点,避免与乐队所演奏的均分型节奏错位。随后,琵琶独奏在第7小节由“轮指”技法转换为密度更为集中的“滚奏”⑦技法,滚奏时同样应沿承轮指的力度,二者转换要自然统一,不可有明显的痕迹。

谱例1

琵琶独奏在第9小节开始由三连音转化为六连音进行(如谱例2),速度加快。每拍的第一个音加入了扫弦⑧和声,音响上更加丰富立体,音乐层次逐渐叠加。演奏时要控制好力度和音色,扫弦应包容在音乐里,既要突出扫弦和声的层次感,也要避免力度过强音色过硬而破坏了音乐的画面感。

谱例2

琵琶在演奏这个段落时需要注意气息的贯穿,音型由持续的三连音到六连音,配合右手细腻的轮指转滚奏,再到夹扫⑨,层层推进,情绪由弱到强,音响渐进,使音乐不断向前推进,陈述一气呵成,表现出由远及近的空间画面感。在这里,一种渴望在积淀,一种期盼油然而生。

2.2.2 B段

B段为此作品的第一主题(如谱例3),作曲家运用了非常简洁的单音来呈现音乐。不完全协和六度音程的频繁运用,使音乐情绪更加深邃、悠远,特别是小六度音程,更是为这一主题的呈现增添了几分神秘、古朴的韵味,引发听众的好奇与思索。三个音一组的动机应演奏得宁静致远、清澈透明,表达了一种超脱之感。接着轻柔的轮指与弹挑交替出现,通透的音色,点线相连的气韵,仿佛优雅的诗人在浅吟小酌,又似乎是在低声地细细诉说,让人迅速沉浸到音乐的情绪之中。接下来第一主题转化成八连音与六连音交替的方式呈现,再变化为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弹挑,音乐持续推进,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通过由慢板到小快板的速度变化,大量丰富的和声及密集节奏型的运用使音乐矛盾冲突加剧,表现了乌云笼罩,暴风雨袭来的黑暗沉闷情绪。这一层又一层的渐变,在演奏时应注意呼吸的连贯与力度的递增,保持音乐大线条的完整性。

谱例3

2.2.3 C段和D段

这两段为过渡段(如谱例4),舒缓的乐音将诗意化的第一主题引入到叙事化、哼唱般的第二主题。此段演奏时需要注意情绪的把握,为前后两个段落做好衔接。

谱例4

2.2.4 E段

E段是《云开日出》的第二主题,为诉说式的慢板,亦是全曲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主题段落。如谱例5,此段旋律为五声宫调式,4+4+4的句式结构。作曲家采用了跨度较小的音程及密度较小的节奏型来组织音乐语言,旋律走势平稳、宁静,音乐充满了温馨与爱意,如哼唱般的旋律主题是作曲家内心对摇篮曲的一种诠释。该主题(如谱例5第73—80小节)同样以琵琶单音的演奏来表现,为了保持音乐平静缓和的情绪,演奏时右手应用食指“弹”而不用“弹挑”,且“弹”时注意手腕的运用,食指过弦稍慢,并控制好触弦的角度;左手在按音时应尽量贴着弦,上一个音符要交接到下一个音符后手指再松开,且要减少频繁换把,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运用揉弦⑩,使音色更加绵延和富有余韵。但与第一主题的演奏情绪完全不同,此段主题主要体现为旋律的歌唱性。右手单音演奏的细微变化,轮指长音的润泽暗涌,两种指法的交替贯穿,充分展现了琵琶的点之美、线之韵,精准传神,妙不可言,强烈的温暖与爱意再次将音乐推向高潮。大段的双弦轮⑪穿插摇指⑫(如谱例6),旋律流畅自如,音乐感人至深。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观众的感慨:此段音乐让人潸然泪下,情不自禁。

谱例5

2.2.5 F段

F段为华彩段落(如谱例7),不同于其他协奏曲华彩段落的炫技写法,这里没有过多的技巧展示,音乐平静而富有内涵,强调对音色的把控,空灵而通透,与作品的第一主题相呼应。晶莹剔透的泛音⑬,柔性流动的点状旋律,淡入淡出,欲说还休的情愫,掩藏着心中情绪微妙的变化,音乐重新安静下来。

谱例7

2.2.6 G段

在G段中,作曲家在琵琶上使用了一段长时间持续不变的八连音(如谱例8),结合乐队的和声与织体淡入渐强,象征着情感与力量的积蓄。随着右手大篇幅双弦轮与扫弦的交错演奏,乐队的织体越来越复杂与厚重,琵琶与乐队的情绪与力量一层又一层地叠加,与开始的引子部分相呼应,最终得以爆发,情感升华,音乐璀璨,云开日出,音乐在情绪的酣畅抒发中震撼结束。

谱例8

3.作品中独奏声部与乐队声部平衡的解读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在写作手法上强调独奏声部与乐队声部的平衡关系。按照作曲家的要求,独奏声部与乐队声部互为一个整体,讲求融合与互助,各声部之间交织缠绕,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可以解释为单纯伴奏。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创作时,是以一种立体的角度来构思整首作品的。在总谱中,经常发现各声部的力度表情不一致,作曲家的这些特殊要求,使其作品中的各声部既各尽其职又互为整体。演奏家在演奏该作品时,应阅读作品总谱,并注意聆听各声部穿插交融的和声效果,不是单纯地把乐队当成伴奏,而是把独奏融进乐队,时而引领、时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作品的内涵。

4.结语

通过笔者以上三方面的解读与分析所感,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无论是技法的运用还是文化内涵的诠释,作曲家都将之巧妙地灌注、融入音乐本身。其唯美、纯厚、典雅、激情合而为一的音乐气质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致敬与回归,是将古典之美以一种新颖的角度转化为现代之美,将传统文化融汇时代脉搏,将传统音乐注入时代旋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以对优秀传统音乐的敬畏之情迭代抒写时代强音!

注释

①陈思昂:《<云开日出>总谱作品简介》,2015年,第2页。

②程炳杰:《扎根民族音乐文化 探索现代音乐风格——评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人民音乐》2014年第11期。

③吴玉霞:《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序一》,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3年。

④同上。

⑤王珂琳:《岭南盈韵 星海风华——“岭南梦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交响音乐会”述评》,《人民音乐》2018年第3期。

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弹出,拇指“挑”进,连得五声为“轮”。两个以上的“轮”连接在一起为“长轮”。

⑦急速连续的“弹”“挑”。

⑧食指自右向左同时弹四条弦,如得一声。

⑨夹扫有很多种多变的形式,是扫、拂和弹、挑的结合。《云开日出》A段中的夹扫运用是在连续弹挑中加入扫的技法。

⑩左手按弦在音位上作摇动,使右手触弦的声音发出颤动。

⑪右手同时轮两条弦。

⑫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用指甲偏锋或侧锋急速地来回触弦。《云开日出》E段中运用的是食指摇指。

⑬左手指点浮在泛音位处,同时右手指触弦发音,音响清透、空灵,余音扩散、持久。

猜你喜欢

琵琶作曲家创作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一墙之隔》创作谈
窈窕淑女琵琶妹
创作随笔
我的“反弹琵琶”
创作心得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