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早检早治很重要
2024-01-26梁妍耿杰张国龙
梁妍 耿杰 张国龙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艾滋病日里话艾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艾滋病的预防、检测与治疗。
什么是艾滋病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病人”。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这种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首次向全世界报道,由此,开启了人类与艾滋病病毒的不懈斗争。1982年,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中文音译“艾滋”,习惯上称“艾滋病”)。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Montagnier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lmmunodeficiencyvirus, HIV,习惯上称为“艾滋病病毒”)。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DC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迄今为止,艾滋病尚无可以治愈的药物,也没有可以预防的疫苗。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一旦感染艾滋病,需要终身规律服用药物。
白1981年以来,艾滋病逐渐向全球蔓延,在流行地域、传播途径和受害人群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2023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一终结艾滋病之路》指出,2022年全球有39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0万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当前,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以经性传播为主的重大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于1985年6月发现,为来华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2.3万例,2022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7万,经性传播占97%。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艾,强化对感染者的救治救助,努力消除社会歧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2022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0%,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终结艾滋病流行是当前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努力方向。2021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其中承诺:将预防作为优先事项,确保到2025年,有效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方案涵盖95%的有HIV感染风险者,将每年新增HIV感染病例控制在37萬例以下,每年AIDS死亡病例控制在25万例以下,消除HIV母婴传播,消除与HIV相关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化与歧视;2030年前,实现“三95%”目标,即95%的HIV感染者能得到确诊,95%的确诊者能获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95%的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得到抑制,实现到2030年终结AIDS流行的目标。UNAIDS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三个95%”目标的达成情况为85%、88%、92%,我国自2016年实施全面治疗(无论CD4细胞水平高低均启动ART)策略后,ART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三个95%”目标的达成情况为79%、93%、96%。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艾滋病的传染源。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HIV可通过不安全的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规范的介人性医疗操作、文身等经血液传播,也可由母亲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传染给孩子。目前,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关研究表明,当HIV病毒载量(指每毫升血液里的HIV核酸数量)<1000拷贝/毫升时,HIV的性传播风险几乎为零。2023年8月《Lancet》发表的一篇综述显示:HIV病毒载量小于600拷贝/毫升时,尚没有证据表明HIV会传播;HIV病毒载量处于600~1000拷贝/毫升时,HIV发生传播的情况极为罕见;当HIV病毒载量小于1000拷贝/毫升时,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性传播的概率极小,约为0.00028。世界卫生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建立的模型表明,未确诊HIV感染、确诊后未治疗和治疗后病毒没有抑制的性伴,是HIV性传播的主要风险来源。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性行为中,有异性性行为,也有同性性行为;有婚内性行为,也有婚外性行为;有非婚商业性行为,也有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当前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及罹患性病者。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老年人、青年学生已成为我国当前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艾滋病的检测发现
HIV感染全过程分为3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不能从外表进行判断,艾滋病检测是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发生过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人群,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病毒的进一步侵害。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HIV,建议尽早咨询医疗专业人员,并进行相应的检测,目前检测艾滋病的手段有很多,具体如下。
一是HIV抗体检测目前最常用的HIV感染检测方法之一,通常在感染后21天左右可检测到HIV抗体。
二是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这是一种结合了HIV抗体和HIV抗原的检测方法,通常在感染后14天左右可先检测到HIV抗原。
三是HIV核酸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最快可在感染后7天左右检测到HIV的核酸RNA或DNA,能够比抗体和抗原检测更早地确定感染;核酸检测通常用于HIV早期感染的筛查以及确诊感染。
四是HIV病毒载量检测一旦确诊HIV感染,HIV病毒载量检测可以确定体内病毒的数量,这对指导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非常重要。
五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CD4+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也是HIV主要攻击的靶细胞;在确诊HIV感染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帮助了解疾病进展,评估免疫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抗病毒治疗药物方案。
需要注意,艾滋病检测存在窗口期,即从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HIV的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的这段时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2~3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1周左右。HIV抗体检测的适宜时间为发生高危行为3周后。在窗口期内,虽然检测不到HIV抗体,但是感染者处于急性感染期,体内HIV快速复制,因此具有极强传染性。
早检测早发现
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早检测早发现是早治疗的基础,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艾滋病相关死亡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随着近年来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相关的发病和死亡主要出现在晚发现的感染者中。另一方面,未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特别是急性期感染者,是导致HIV传播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美国约1/3以上的HIV新发感染来源于已感染HIV但未被诊断发现的感染者。尽早检测治疗能够大幅降低高风险群体的病毒载量水平,降低HIV传播力,从而减少HIV的进一步传播。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与延迟治疗相比,HIV传播可减少96%。
我国的《扩大艾滋病检测促进早检测专家共识》,在推动扩大检测早检测方面,向各类人群提出了如下艾滋病检测建议。
一是至少接受一次HIV检测的人群:发生过自己不确定是否安全的性行为,担心有感染HIV的风险者,可考虑至少检测一次。
二是需要尽快检测的人群:与固定性伴以外的人發生未使用安全套等无保护性行为者,应尽快进行检测;检测为阴性的建议在4周后再次检测,以排除可能的感染。
三是需要重复检测的人群: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卖淫嫖娼和男性同性性行为等持续具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多性伴、有新性伴的性活跃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等具有更高感染风险的人群,应该每3~6个月检测一次;确诊为性病或病毒性肝炎者、确诊或怀疑患结核病者、临床体征或症状表不HIV感染的门诊患者,以及近期有HIV暴露或担心有过暴露的人群,不论之前是否做过检测,都需要再次重复检测。
怀疑有HIV感染风险的个人,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进行免费的检测和咨询,也可到开展HIV检测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或购买正规自检试剂进行自我检测。若自检检测结果为阳性,要及时到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保密。
早治疗益处多
2023年7月,我国《快速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发布。快速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rapid initiation ofART,Rapid ART)是艾滋病防控领域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新理念之一。RapidART是在“确诊HIV感染者无论CD4细胞水平高低均应启动ART”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启动时间的更精确推荐,可提高ART启动率、缩短达到病毒学抑制所需时间、降低HIV传播风险、减少患者脱失,有助于尽快实现“三个95%”目标,将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诊断的HIV感染者确诊30天内ART启动率不及75%,7日内启动ART的比例仅为18.7%,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快速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定期进行更新,提出十条具体推荐意见如下。
一是关于启动时间对于确诊HIV感染的患者,推荐诊断后7日内快速启动ART;有意愿且做好准备的患者可在诊断当日启动ART。
二是关于适用人群Rapid ART适用于所有无ART禁忌证的成人及青少年HIV感染者;对已知或高度怀疑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结核病或隐球菌性脑膜炎的HIV感染者,过早启动ART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应参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先进行病原学治疗。
三是关于实施流程开展Rapid ART工作时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告知患者快速启动ART的获益及潜在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有益于自身的治疗决策;对充分咨询后仍拒绝快速启动的患者,应尊重其意愿,同时密切随访,争取尽快启动ART。
四也是关于实施流程确认具备快速启动条件的患者可在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等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出具之前启动ART,并按照现行诊疗指南要求在启动治疗后2~4周内进行复诊,及时追踪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必要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耐药检测报告)调整药物方案。
五是关于药物选择Rapid ART时应参考国内外指南的一线ART药物推荐,结合患者特征优先选择使用无需基线耐药检测、耐药屏障高、使用条件限制少的药物方案,如BIC/FTC/TAF、(TDF或TAF)+(FTC或3TC)+DTG或增强型PI的三联方案等。
六是关于急性感染期患者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应加速启动ART,有条件者可在确诊当日立即启动;急性感染期患者应优先选BIC/FTC/TAF、(TDF或TAF)+(FTC或3TC)+DTG或基于增强型PI的三联方案。
七是关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患者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详细问诊查体,对高度疑似或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按照现行诊疗指南暂缓启动ART。
八是关于晚发现患者对不存在需要推迟启动ART的临床情况的晚发现患者,若条件允许,同样推荐Rapid ART。
九是关于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和育龄期有怀孕意愿的女性患者应加速启动ART,有条件者可在确诊当日立即启动;在选择ART方案时,需注意考虑药物的妊娠安全性,首选方案建议使用TDF/FTC或TAF/FTC+DTG。
十是关于有治疗史的患者若有足够信息(如病毒载量、用药依从性、耐药情况等)指导用药方案的选择,有过治疗史的患者亦可接受Rapid ART。
除以上Rapid ART重点特殊人群外,对其他不适用常规药物方案的特殊情况,临床医生要充分考虑患者特征,结合Rapid ART的用药原则及《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特殊人群的用药考量,谨慎衡量不同药物方案的利弊,包括ART藥物和利福霉素间相互作用等。
早预防很重要
防治艾滋病,预防最重要。在缺乏有效疫苗和治愈方法的情况下,加强预防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综合干预”。艾滋病综合干预由行为干预和生物医学干预两部分组成。行为干预包括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感染状态知晓情况下交友、开展外展服务和同伴教育等;生物医学干预包括检测咨询、性病筛查与治疗、感染者随访、抗病毒治疗药物预防。其中,检测咨询主要包括自愿咨询检测(VCT)、伴侣咨询检测、艾滋病自我检测;抗病毒药物预防包括针对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和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感染者的病毒有效抑制能减少二代传播的发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预防艾滋病,重点是要树牢健康意识,拒绝不安全行为,采取保护措施。
一是要树牢“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
二是要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婚前进行艾滋病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告知结婚对象,并采取预防措施;坚决拒绝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不好奇尝试,做好自身防护。
三是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最“有性价比”的防护措施,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规范使用可靠的安全套。
四是积极寻求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在发生易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前,遵从医嘱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予以预防;在发生易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予以阻断,越早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五是如有文眉、打耳洞、拔牙等需求,一定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六是切记远离毒品,坚决抵制毒品。如果不幸染上毒瘾,要积极戒除,可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方法,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吸毒。
七是育龄妇女在孕早期要尽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发现感染HIV,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并在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进行人工喂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八是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运用法律武器减少感染艾滋病风险,保护自身安全。故意传播艾滋病要承担法律责任;吸毒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惩处。此外,《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全社会都应理解和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不歧视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凝心聚力,共同抗击艾滋病。
艾滋病是传染病,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疾病,需要党和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和个人贡献力量,积极探索、实践有效的防治手段。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大家行动起来,提升认知水平,掌握预防方法,提高防范能力,齐心协力,共抗艾滋,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防控目标和愿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