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困境与策略

2024-01-26应锐

中国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突破优秀传统文化困境

应锐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意义深远,既为现代教育指引方向,又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基于此,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价值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现实样态,并总结出教师对文化融合认知有限、融合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的融合经验不足等问题,进而围绕现实困境,提出深化教师文化内涵、丰富融合方式、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深入挖掘资源等行动路向,全面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秀传统文化 困境 突破

数学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可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形成数学思维,同时深化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信[1]。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革新教育理念,收集更多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并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1.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数学不仅包含数字、概念、命题等理论,还涵盖生动多元的数学文化,如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点的智慧美等,这都体现出数学的魅力。另外,蕴含中华精神的数学故事也极具教育意义,古代数学家为追求真理努力探索、奋斗不息,他们的光辉事迹可深深影响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小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感受数学世界的文化之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扩充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领略数学世界的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世界与文化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

2. 有利于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之所以意义深远,是因为数学精神的育人价值和数学家的人格榜样力量非常大。中华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记载着我国数学家的辉煌事迹。他们对于知识的严谨求实,对于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于国家的无私奉献,都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榜样的力量可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向中国古代数学家学习,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刻苦钻研,积极向上,这样的学习观有助于学生面对以后的人生考验,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3. 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拥有灵活的思维和良好的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精髓在于数学思维。但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数学思想、数学史、数学文化的传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2]。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将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德育、智育双向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4. 增强数学学习趣味性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多,部分知识点过于抽象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可丰富数学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加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就增添了很多与文化历史有关的模块,如“田忌赛马”等。这些数学文化资源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使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积累数学知识,拉近數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困境

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对江西省上饶市10所小学的260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归纳总结出如下问题。

1. 教师对文化融合认知有限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文化技能,还要拥有数学文化情意。但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合意识淡薄,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的数学文化资源有限,只是简单地讲授教材中涉及的数学发展史,缺少深入挖掘,学生无法感悟到知识背后蕴藏的文化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很难发挥出来,育人目标无法达成。在本次调查中,针对“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是否具有积极影响”的问题,19%的教师表示“有积极影响”,36%的教师表示“影响一般”,45%的教师认为“无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内涵的理解并不深入,对文化融合认知有限。此外,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教学观念传统守旧,过于追求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文化无法渗透到各教学环节。

2. 融合方式较为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是适应新课标改革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文化具有显著的育人作用。而为了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价值,融合方法应保证多样丰富,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但目前数学教师在进行融合时所用方法比较单一,多是要求学生自学相关章节,或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调查中,“教学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一般采取什么形式”这一问题,选择“让学生自学”的教师占63%,“口头简单讲解”的教师占4%,“在多媒体中呈现并详细讲解”的教师占24%,“不做处理,直接跳过”的教师占9%。单向固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生硬地引入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感很低,无法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无法发挥。

3. 教师的融合经验不足

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适用于文科科目,数学教学中没必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教师无法正确理解数学文化育人的意义价值,对自身教育职责缺乏深刻、清晰的认知。有的教师虽然在数学课堂上尝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认知不足,经验匮乏,只能根据教材硬性引入,引入的内容脱离课堂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联系起来,教学效果大大削弱。这一观点也在问卷调查中得到证实:有31%的教师表示“难以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点,引入文化资源无从下手”;45%的教师表示“很少主动挖掘课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拓展数学教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 深化教师文化内涵,形成融合意识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教师应进行观念转变和能力升级。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文化储备,提高文化素养。除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外,教师还应掌握课标中的内容,重视课程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联,建立全新育人理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书籍,不断扩充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探索,注重总结与思考,使教育方法更加成熟完善。

此外,增强教师的融合意识,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如学校可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的机会,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为其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数学教育的价值,使其在思想上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也可组织专题文化讲座活动,通过文化学者的演讲,增强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尝试将其融入数学课堂中,带动学生一起感受数学文化,强化情感体验[4]。学校还可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例研讨会、教师沙龙等,让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加深思考,为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做好铺垫。

2. 丰富融合方式,提高融合效果

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融入古人的智慧哲学。如在教授“计算工具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计算工具。当时人们主要用“算筹”进行计算,这种工具材质多样,竹子、动物的骨头、铜都可以制作算筹。摆一个算筹,即表示数字1,利用这种工具能够很容易地表示1~5的数字,但若想表示更大的数,这种摆放方法显然过于麻烦,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新的计数方式—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向学生传授算盘的计算方法和数位表,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 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数学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适时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兴趣爱好广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开展趣味性数学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學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5]。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钟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知道的计时工具”实践活动。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掌握钟表在我国的起源、历朝历代的钟表,以及古代钟表是如何表示时间的。通过自主查找,学生可总结出古代钟表的几种形式,了解钟表的计时方式,感受古人的智慧哲思。又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将轴对称图形加入手工制作中,有的学生利用剪纸制作花蝴蝶,有的学生制作飞机、脸谱等。通过以上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了更为多元的融入途径,学生也更乐于在数学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深入挖掘资源,充实文化素材

(1)立足教材,深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入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发展史、趣味游戏等,教师应做到认真备课,收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教材上出现的数学文化;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内容挖掘,善于发现教材中隐性的数学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起来[6]。

(2)向课外拓展,丰富文化资源

单纯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资源是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数学教师要将眼光放远,向课外拓展[7]。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收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事迹,将这些数学家研究数学过程中的艰难困苦、阻力磨难讲给学生听,为学生普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界的杰出贡献。引领学生走近数学大师,感悟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进而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达成。在融合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影响学生,为学生打造趣味课堂,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深挖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同时拓展课外资源,运用多种融合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储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继承中华优秀品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靳万强.传统文化视角下数学与生活的平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8):154-158.

[2] 董连春,乔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基于成长型思维视角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23(Z1):12-16.

[3] 刘建波,姜立刚.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6):69-72.

[4] 罗世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2):93-94.

[5] 陈婷,李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现实样态与行动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92-99.

[6] 李彦娜,吴骏.小学数学教科书“圆”内容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6):123-128.

[7] 肖军.让数学文化浸润数学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02.

(作者系江西省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突破优秀传统文化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