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024-01-26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南丰中学侯伟华

中学政史地 2023年33期
关键词:学生会案例法治

●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侯伟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负责任、守纪律、爱祖国的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纪律、履行义务、规范行为,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案例,优化课堂教学

1.生活案例,联系实际。

法律是人们正常生活的根本保证和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分析生活案例的方式来观察生活、反思生活,进而树立法治意识。学生要在案例分析中主动思考,了解法律常识,提高法治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某日下午,7岁男童刘某与其他三名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上路并逆行。骑行中与一辆大型客车相撞,刘某被客车碾轧死亡。对这样的悲剧,你如何看?学生在情境中结合生活,联系相关法律常识发表看法。教师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

2.情景案例,引发思考。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质就是把学科知识融入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情景分析的方式来迁移知识,深化认识,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融入情景中会主动思考、加工知识,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内化知识。通过情景分析,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景案例。2017年,宁波某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有人为了逃票,无视警示牌,翻墙入园,被老虎咬死。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是因为人没有遵守规则,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通过对这种恶性情景案例的分析,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法治意识。

二、巧设问题,鼓励质疑思考

1.合作性问题,积极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会启迪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性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性问题:为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哪些人在默默付出?合作性问题会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会认识到探究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对法治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2.启发性问题,活跃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精心地引导学生,为学生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深化认识,内化知识,提高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魅力新昌”文明交通建设的相关资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交通离不开哪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他们为建设“魅力新昌”都做了什么?政府网站上为什么要开设“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四张清单”等栏目?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认识到政府工作越透明、越公开,越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会认识到依法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会更好地推进政府工作。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感官体验

1.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提高法治意识。教师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引导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质、张扬个性。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小明被校园欺凌。学生会看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被欺凌,内心难免会有一些悲伤和难过。学生会思考视频中的施暴者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对于这样的事情如何避免。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这样,学生会提高认识,了解法律,形成法治意识。

2.网络交流,畅所欲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来沟通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彼此交流和讨论的舞台,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或者建立班级聊天室,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时,教师可以把讨论的问题发布到交流平台上,鼓励学生共同分析。例如,某航班飞机延误,导致很多乘客滞留。其中一位乘客找到工作人员,运用民航相关法律,提出免费退票或改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位乘客的维权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交流中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对“善用法律”产生深刻理解,提高法治意识。

四、组织实践,内化理解认识

1.组织辩论,深化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促进学生在参与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形成理性认识。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在辩论中了解法律,形成法治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陈诉见解,提出异议,体现高度的自由展示。开展辩论活动会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其主动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宪法保证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还是“没有宪法人们会更自由”?通过论证,学生会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和维护的。只有自觉遵守宪法才能够维护宪法的权威,获得更大的自由。学生通过辩论活动会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在参与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化法律意识。

2.角色扮演,主动体验。

为了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主动体验。学生积极参与,在体验中深化认识,在参与中了解法律,提高法治意识。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形成客观性认识和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爸爸总不在家,导致“我”连饭都吃不上。面对冰冷的家,“我”只有走出家门。爸爸看“我”不肯读书了,就不管“我”了。后来“我”就整天在外面东游西荡,甚至打架、去网吧打游戏……通过表演和思考,学生会认识到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权利,要学会珍惜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学生通过体验会形成深刻理解,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参与中深化认识,提高理解。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加工,会在体验中了解知识,体会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法治意识。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加工会内化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生会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