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吾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26克卫尔阿不都热合瞒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6期
关键词:饲草料肉牛畜牧业

克卫尔·阿不都热合瞒

(伊吾县畜牧工作服务中心,新疆 伊吾 839300)

伊吾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少人口县,县域大部分乡镇是农牧业乡镇,牧业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44%。肉牛产业作为伊吾县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伊吾县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推进畜牧产业由数量型逐渐向质量型转变,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文章总结了伊吾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期为伊吾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伊吾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条件饲草料保障情况

伊吾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东北部与蒙古国交界,西部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相邻,南部与哈密市隔山相望,为温带大陆性荒漠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气候干旱。伊吾县总面积19 519 km2,耕地面积9.2万亩(1 亩≈667 m2)、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亩,2022年种植小麦1.6万亩,种植青贮玉米面积0.07万亩,无复播,秸秆等农副产品资源6 700 t。伊吾县境内共有草场837.5万亩,可利用草场794万亩。根据伊吾县气候、地形和植物群落的特点,草原类型主要为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等,其荒漠化草地资源丰富,骆驼刺、梭梭、红柳、甘草、麻黄、芦苇、驼绒藜、苦艾、罗布麻等牧草品种丰富,但草质差、载畜量低。

1.2 肉牛养殖基本情况

伊吾县牛存栏2.37万头。其中2个牧业乡镇存栏1.48万头,半农半牧3个乡镇存栏0.55万头,2个农业乡镇(含1个牧业搬迁点)存栏0.34万头,牲畜主要集中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牛的主要品种为本地哈萨克牛、西门塔尔杂交牛、新疆褐牛杂交牛。罗生金[1]对哈密市肉牛养殖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饲养的肉牛品种有本地哈萨克牛、新疆褐牛及其杂交后代、西门塔尔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农区主要饲养西门塔尔高代杂种牛、荷斯坦牛,舍饲养殖场则以饲养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荷斯坦牛为主。

1.3 品种改良取得实效

伊吾县通过哈密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和县级畜牧业资金支持,在县、乡两级设立品种改良冷配点,确保繁育员乡镇全覆盖,每年开展冷配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大畜品种改良,伊吾县政府持续开展黄牛冷配技术服务补贴,配种员每完成受孕一头牛补贴100元;对从县域外引进18~24月龄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种公牛的养殖户补贴10 000元/头;从县域外引进18月龄以上良种妊娠母牛每头补贴5 000元/头;每去势一头土种公牛给牧户补贴500元。目前全县本地牛改良率达85%。以新疆褐牛、西门塔尔为主推品种发展良种肉牛,优化品种结构,及时淘汰老弱病畜、产乳量低的母畜,组建适龄母牛核心群,采用“短期优饲”方式集中饲喂,开展适龄母牛集中冷配,母牛受胎率达到85%以上。

1.4 规模养殖逐步形成

伊吾县积极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一是加大肉牛养殖场建设,对新建牛棚圈建设面积达200 m2以上的配备储粪池,单独配套储粪池30 m2以上或集中配套储粪池200 m2以上的合作社或养殖户补贴300元/m2;二是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鼓励牧民成立或加入养殖合作社,引导农牧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肉牛养殖,推进规模经营、种养结合养殖形式,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三是采取多种养殖方式。采取圈养或合理利用放牧和圈养相结合模式饲养。在前山乡、盐池镇、吐葫芦乡采用以养殖合作社为引领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淖毛湖镇以西门塔尔、安格斯为主要品种推行舍饲圈养模式。四是推行粪污综合利用,推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伊吾县实施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为各乡镇购置车辆用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并在各养殖小区新建畜禽粪污收集池。目前,全县各乡镇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5%。现有正常运营的规模化养殖场7家,均配备畜禽粪污回收池,配套率达100%。

1.5 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1.5.1 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伊吾县每年初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培训,制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春秋两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张军等[2]针对伊吾县2019—2021年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结果表明,牛、羊口蹄疫A型、O型抗体水平平均合格率在90%以上,秋季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春季,免疫效果理想,确保无重大疫病发生。

1.5.2 严格落实布病检疫净化

伊吾县属于家畜布病防治二类地区。2017年全面启动牛羊布病检疫净化工作,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复检采用试管凝集试验确诊。张军等[3]对伊吾县2017—2021年牛羊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牛平均阳性率为0.74%,春季阳性率比秋季高0.33%,散养户高于规模场。2018年实施人为干预的净化措施后,牛羊布病平均阳性率由2017年的1.27%下降至2021年的0.60%,人为干预的检疫净化措施成效明显,流行率显著降低,流行范围逐渐缩小。虽然布病检疫净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预期控制标准,尤其是春季,仍存在发病风险。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专业技术力量短缺

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户对养殖场的选址、设计、饲养管理、品种选择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乡镇领导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认识不足,对品种改良工作重视不够,推广“良种、良舍、良法、良料”的意识不强,牲畜良种覆盖率不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大部分精力用于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布病检测等关注度较高的工作,知识陈旧,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2.2 饲草料资源匮乏,养殖成本高

近年来,伊吾县可利用天然草场近三分之一实施禁牧管理,天然饲草资源严重不足,传统放牧养殖逐步向舍饲畜牧业转型,但舍饲养殖需要大量的饲草料支撑。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县域内缺少人工饲草料基地,尤其水价改革后用水成本提高,人工种植牧草的成本也大幅提高,饲草料主要依靠从外地调运,加之苜蓿、豆粕、玉米等饲草饲料价格逐年攀升,饲养成本提高,舍饲养殖发展缓慢。

2.3 饲养管理科学化水平低,转型升级缓慢

伊吾县肉牛养殖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牧民长期以来依水草而居,形成的养殖成本低、劳动投入低的传统天然草场放牧观念根深蒂固,先进技术应用意愿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经济杂交改良的牛犊比土种牛犊经济效益高,但养殖和劳务投入成本高,对饲养管理要求高,牧民更倾向于将土种母牛当作繁育工具,优良牛犊不用于育肥和留种而直接出售,导致牧区肉牛持续改良效果不佳。饲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牲畜的产肉、产乳等生产性能[4]。多数农牧民仍采用以放牧散养为主的方式,饲养管理粗放,普遍存在“有啥喂啥”的养殖理念。草料单一致使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尤其是钙、铁、锌、硒、锰、磷等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导致适龄母牛膘情差、长期不发情、隐性发情、发情不规律、发情期延迟等现象普遍存在。妊娠母牛饲喂不科学,妊娠后期营养不足,导致犊牛初生重不达标,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肺炎、腹泻等疾病,严重的可使犊牛生产发育迟缓或死亡,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2.4 标准化程度不高,设施及技术配套不到位

大部分养殖场建设起点底,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够,在建设标准、布局设计、防疫设施、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未达标;养殖户自我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冬季清理圈粪不及时,暖季堆积在圈舍或农田附近,易产生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孳生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严重威胁职业人群及牲畜健康;同时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易对地下水资源和土壤造成污染[5],在影响畜牧业优质、高效、生态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伊吾县畜牧业转型升级。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队伍建设,提升畜牧服务技术能力

围绕畜牧业发展的需要,需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配强、配足乡镇专业育种及兽医人员,吸纳村级防疫员加入畜牧兽医专业队伍,适当提高人员待遇,壮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成立市、县、乡三级专家服务团队,采用“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来、送专业技术人员出去”培训的方式,多渠道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帮助技术人员更新知识,了解肉牛的生理特性和养殖方法,系统掌握选种选配、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肉牛养殖水平和效益。

3.2 着力发展饲草料加工,夯实畜牧产业基础

注重饲草料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种植优质牧草,稳定苜蓿、青贮玉米、燕麦草、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春季抓好饲草料种植,秋季抓好青贮储备,切实加大农作物秸秆转化,因地制宜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合理布局,以农养牧,种养结合,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大力推广饲草和优质牧草高效饲喂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及饲草料的利用率,对种植的哈密瓜尾瓜、残次瓜进行瓜干凉制,制成非常规饲料。保护天然草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确保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持续开展良种引进,应用综合配套饲养管理技术

改良牛育肥增重快、出栏时间短,饲养一头改良牛的经济效益远超土种牛。可通过引进良种公牛和人工授精的方式逐步提高全县各乡镇牛的良种率,使改良牛替代土种牛,提高牧民养殖牛的收益。引导牧民减少小畜存栏,改为饲养牛等大畜,尤其是优良品种和改良牛,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罗生金[1]对哈密市引进比利时兰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母牛效果的研究显示,西本三元杂交公、母犊牛初生重和日增重均高于本地牛,杂交优势明显。据测算,在农区散养情况下公、母犊牛初生重分别达到47,42 kg、日增重分别为1.2,1.1 kg;在全舍饲情况下,公、母犊牛初生重分别达到50,46 kg,日增重分别为1.5,1.2 kg。说明配套应用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大幅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杂交牛对本地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杂种优势的作用下肉牛的产肉性能大幅提高。

3.4 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逐渐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引导牧民以“放牧+舍饲”的方式发展畜牧养殖,即在牧草资源丰富的夏季以放牧方式为主,在草料匮乏的冬春季节以舍饲为主,鼓励农牧民从外地采购饲草料,保障牲畜安全越冬。同时鼓励牧民成立或加入养殖合作社,逐步引导牧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配套“四良一规范”养殖模式,即“良舍”,解决冬季寒冷、夏季酷暑的问题;“良种”筛选优良的杂交组合,良种母牛登记、补贴,解决母牛外流的问题;“良料”推广“三贮一化”,精粗搭配,科学配制,饲料精细加工;“良法”合理搭配精饲料,坚持母牛补饲,推广母犊分离,淘汰老、弱、病、残牛;“规范性防疫”,即做好防疫、监测、检测工作。推广牲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养管理和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优化调整养殖结构,加大良种肉牛养殖规模,推广耐粗饲、适应性强、生产率高、肉质好的品种。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构建现代畜牧体系,从根本上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3.5 压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为畜牧养殖保驾护航

一是按照“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扎实做好饲养环节、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工作;二是开展常态化消毒、灭鼠、杀虫等工作,对环境、圈舍定期消毒,严防传染病的发生;三是从非疫区调运牲畜,严格落实隔离检疫等措施;四是持续加大屠宰点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私屠乱宰现象,进一步规范肉类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五是建立高效应用信息平台,提升畜禽疫病预警预报效率,建立疫病诊断与防治专家库,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3.6 加大科技引领与政策扶持,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结合伊吾县政府已出台惠农政策,县乡村齐抓共管,畜牧技术部门牵头落实,加大宣传引导和资金投入,抢抓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机遇,在项目、资金、人才、土地、水资源等方面重点扶持,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利用现代化技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三是开发优质高效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水平。四是加大优质畜禽品种选育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养殖技术科普宣传与技术指导,增强畜牧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五是拓宽畜牧业投资、融资渠道,降低贷款门槛,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饲草料肉牛畜牧业
考虑饲草料质量的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与应用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映像畜牧业
肉牛口炎咋防治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