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定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思路与经验

2024-01-26陈翔陈卓坤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33200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周老痰饮椎动脉

陈翔 陈卓坤 (九江市中医医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周定一为主任医师,教授,江西省名中医,自幼随其父王龙骧(“江西药王”)学习中医,从事中医骨伤临床近60 年。周老在骨伤科疾病的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具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笔者跟诊数年,获益良多,现简要总结周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于颈椎病的常见类型[1]。在各类型颈椎病中,CSA 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居于第2 位[2]。CSA 是颈椎病中的一种以颈椎(骨性部分、椎间盘及纤维环等软性部分)退行性改变后,由于骨性或突出髓核软性组织压迫或颈椎不稳定,导致两侧或一侧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的疾病;或者由于颈部肌肉痉挛造成脊髓缺血缺氧引起以头痛、眩晕为主征的综合征。CSA 的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严重干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3-4]。西医治疗大多是对症处理,复发率较高;中医治疗此病能做到标本同治,取得极佳的效果。周定一认为CSA 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痰湿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是其关键病机。因此,周定一以健脾利湿为主,根据临床辨证,辅以其他治法,临床效果显著。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痰湿是CSA 的主要致病因素

CSA 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景岳全书》记载“丹溪曰无痰不能作眩”,《医学必得》提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可见痰湿为CSA 的主要致病因素。周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邪是中医的一种常见病因,有黏着、缠绵之性,易留置而难以祛除。湿邪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侵袭会引起气血运行受阻、脾胃生化无源,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从而产生内湿,二者互为因果,致清窍失养,故而引发眩晕。

1.2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是CSA 的关键病机

周老认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为CSA 的关键病机。《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其(中央)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脏为脾。”《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离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生矣。”故痰饮为脾虚不能运化所致,痰湿内停于中焦,气机无法正常升降,水谷精微物质不能通畅到达于上,致清窍失养而眩晕。因此,周老认为眩晕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导致痰湿中阻,脾为主要病变部位,但又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

2 治法以健脾利湿为要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认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金匮要略》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脾虚导致气和津液停滞,痰饮内停中焦,瘀血内阻,气机无法上下升降,清阳不能通畅到达于上,致清窍失养,出现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身重痛等症。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周老认为治疗CSA当以健脾利湿为要,辅以温痰化饮、降逆安神,常用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辨证化裁。组方如下:茯苓12 g,桂枝9 g,白术6 g,炙甘草6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方中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引逆气下行;桂枝辛甘温,通阳化气,降逆平冲;白术甘苦温,健脾利水,燥湿化痰;炙甘草益气健脾;生龙骨涩甘,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生牡蛎咸平,潜阳降逆,全方配伍健脾利湿、温阳化饮、降逆安神。脾胃健旺,可使精血化生有源,痰湿无以为聚,又能助肝之条达,体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周老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痰饮内蕴证:加法半夏10 g、陈皮10 g、枳实10 g。肝肾不足证:以肾阳虚为主者,加菟丝子12 g、肉苁蓉12 g、仙茅10 g;以肝肾阴虚为主者,加枸杞子12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鹿角胶6 g烊化。气血亏虚证:加当归10 g、川芎8 g、白芍10 g、熟地12 g。每日1 剂,分2 次煎煮,将2 次煎煮药液混合一起约600 mL,分早中晚3 次餐前服用。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眩晕均获效。

3 典型案例

3.1 病案一

患者胡某,女,58 岁。主诉:反复头晕目眩3 年余,复发加重1 周。患者3 年前出现头晕目眩,休息后缓解,劳累受凉或食肥甘厚腻之物复发,多次在当地医院予活血药物静滴后逐渐缓解,1 周前因劳累复发加重,于当地医院行颅脑及颈椎MRI 检查示“颅脑未见明显异常;颈椎曲度变直,颈3-6 椎间盘膨出”。颈部椎动脉+颈动脉彩超示“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增大”。予改善微循环药物静滴治疗1 周,症状缓解不明显,遂就诊于我院。入院症见:头晕目眩,头重昏蒙,恶心欲呕,动则晕甚,纳少眠差,肢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两侧肌肉压痛阳性,颈椎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阴性,双侧霍夫曼试验阴性,指鼻试验阴性,上肢肌力、感觉正常。诊断:眩晕(脾虚痰瘀痹阻证)。治则:健脾利湿,补血活血。处方:茯苓12 g,桂枝9 g,白术6 g,炙甘草6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当归10 g,川芎8 g,白芍10 g,熟地12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7 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巩固治疗2 周后症状消失。

按语:周老认为此患者因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精微,停滞内生痰湿,气机无法正常升降,清阳不能通畅到达于上,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清窍受蒙,痹阻脉络。脾失健运是此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痰瘀痹阻是其病理过程。故症见头晕目眩,头重昏蒙,恶心欲呕,动则晕甚,纳少眠差,肢冷,大便黏腻不爽。其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为脾虚痰瘀痹阻之象。主方以健脾利湿、温阳化饮、降逆安神为治,使得脾胃运化恢复正常,气血生化有源,水谷精微物质上达脑窍;加四物汤补血活血,补而不滞,一则针对眩晕“虚之本”,二则调畅气血,防瘀之至,瘀已成则可助活血祛瘀;加法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标本兼治,缓急相宜,共奏健脾利湿、补血活血之功。

3.2 病案二

患者徐某,男,63 岁。主诉:头晕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1 d。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模糊,休息后症状逐渐减轻,1 d 前喝冰啤酒及食肥肉后头晕加重,遂就诊我院门诊。症见: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不稳,四肢困重,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查体:颈项部肌肉紧张,活动明显受限,左右旋转头部眩晕加重,左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弱阳性,双侧霍夫曼试验阴性,四肢肌力正常。辅助检查:颅脑及颈椎MRI 示“颅脑未见明显异常。颈3/4、颈4/5、颈6/7 椎间盘膨出,颈5/6 椎间盘膨出伴轻度后突出。颈椎退行性变”。双侧椎动脉+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阻力增大”。诊断:眩晕(脾虚痰湿内蕴证)。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处方:茯苓12 g,桂枝9 g,白术6 g,炙甘草6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枳实10 g,薏苡仁10 g。5 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巩固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按语:“脾为生痰之源”。此患者素喜食肥甘厚腻及寒凉食物以致湿邪困脾,外湿侵袭会引起气血运行受阻、脾胃生化无源,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从而产生内湿,二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痰湿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脾失健运是其关键病机。故症见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不稳,四肢困重,便溏,神疲乏力。其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脾虚痰湿内蕴之象。主方以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降逆安神为治,使得脾胃机能恢复正常,痰湿得以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亦能上达脑窍;加法半夏、陈皮、薏苡仁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加枳实以助其行气消积之功。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降逆安神之功。

综上所述,CSA 常常困扰着患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因临床上症状多变,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中药在治疗CSA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抓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加减运用经方,收效甚佳。

猜你喜欢

周老痰饮椎动脉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不能多写一字
当老周变成老周
周老开心变老周
周有光:“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