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杂技艺术创作的时代表达

2024-01-26池文杰刘蕾

杂技与魔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杂技艺术创作舞台

文|池文杰、刘蕾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传统之上守正创新,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勇立潮头,是当下杂技艺术创作面临的核心课题。时代给出了新课题,我们就要从时代中找出答案。时代呈现了什么?杂技艺术要表达什么?如何去表达?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精神内涵,立足于新时代的艺术审美。

时代在发展,杂技也在发展,时代赋予了杂技全新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对于杂技艺术的审美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当观众走进剧场时,对于杂技的审美追求不仅停留在单纯的技术层面,在艺术表达层面也有了较高期待,而这样的审美期待是建立在对杂技艺术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统一追求的基础上。

以创造促传承,以创新促发展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要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而这一伟大的艺术也必然要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精神烙印呈现于这个时代的舞台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表示,古今中外,文艺发展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应时而生,趁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推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传统文化延续千年的内在规律,也是时代语境之下民族复兴伟业的客观要求与现实需要。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杂技艺术创作要从当代审美需求出发,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立足于其中的优质内容,探索杂技艺术的时代表达。

近年来,南京市杂技团始终坚持“以创造促传承,以创新促发展”的创作理念,杂技节目《通途——绳技蹬人》聚焦当代城市建设者,通过刻画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群像,展示城市建设者们用勤劳和智慧担负起城市“钢铁脊梁”的使命与责任,诠释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价值和意义。“蹬人”是我国传统的杂技项目,其特点是将“蹬”和“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动作流畅、惊险度高、观赏性极强。值得一提的是,《通途——绳技蹬人》将“绳技”融入其中,创新融合出了“绳技+蹬人”这一全新技术形态,对演员的表演和基本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巧妙的创作手法,恰如其分地将传统技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激发出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又如,杂技《西游时空——跳板蹬人》的创意灵感来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该作品不仅在技术形态方面灵活创新,将蹬人座架移动到1.5 米的高度,还大胆结合跳板的元素,实现了技术难度的二次飞跃;同时,通过美猴王与猴群的情感演绎,使角色生动鲜活,作品极具戏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看出,上述作品已不再是简单地展现杂技的技术,而是大胆创新舞台表达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既彰显了时代精神,又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以“人”为中心,保持崇高的文化艺术理想

人是美的尺度,人为万物之美立法。美产生于主体和客体相遇的途中。传统的杂技表演侧重点在于杂技技术的展现,即通过惊、险、奇、新的表演为观众带来视觉刺激,而当下的杂技艺术创作是在保持以上表演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提升作品的艺术表达性,即对于“美”的追求。在这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追求之下,演员就不能只是完成技术的“工具人”,而要成为追求艺术之美的“艺术家”。

因此,新时代杂技艺术创作发展的核心是“人”,这里的以“人”为中心,即是对杂技人自身的要求——只有杂技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理想与艺术追求,在此审美尺度之下,杂技作品才有可能突破技术层面的审美局限,从而打动观众,真正地适应当下市场的发展需要,获得观众更广泛的认可。

新时代的杂技创作要思考“人”这一理念,将创作过程、创作导向、创作思维“人道化”和“人性化”,这是对传统杂技的升华,是一种全方位的艺术追求,而真正的“美”即产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之中。以南京市杂技团创编的杂技剧《桥》为例,在创编过程中,该剧导演经常对演员说:“眼神里要有东西。”这是因为,传统的杂技舞台之上,演员的全部精力都以完成高难度技术技巧动作为主要任务,而在新时代的杂技艺术创作中,演员要将完成高难度技巧与塑造人物形象完美契合,表演拿捏准确,就需要让技术与故事共生,让故事中的人物情感饱满、生动鲜活,演员在完成技术技巧的同时,还须兼顾表演和艺术表现力。近几年,新的杂技表演形式对杂技演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复合型人才向艺术综合型人才的转变是当下杂技艺术创作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的杂技工作需要把所有的事情“人化”,需要兼容并蓄,从其他领域接受更多的知识,以“完整的人”这一理念为目标,培养出热爱杂技、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在这里,杂技演员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表演者身份,更应是一位有思想、有技艺、有追求的艺术家,这样的杂技表演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戏动人、以技惊人。

当然,从杂技创作角度而言,更需要杂技工作者以“开放”和“接受”的心态,重新建构杂技艺术的开放性“性格”,推进单一技术向综合舞台艺术转化发展,提高杂技艺术创作、表现、语言的世界性。例如,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新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于技巧中完成主体“青春”叙事的别致创意,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双向突破,勾勒了杂技舞台创作的新形态。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不断被聚焦的对象,以杂技艺术的独特视角去解读青春,在舞台上尚不多见,主创者对于杂技新进步的艺术追求清晰可见,而“美”随即产生。

杂技技术本体之上的技艺融合

当代的杂技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门类,舞台上呈现出多种艺术门类的交叉与融合。舞台呈现的手段越丰富、艺术门类的融合表现越综合、观众审美要求越多元,创作就越要注重以表演为中心的“总体艺术”呈现,不仅是音乐、文学、表演的,还可以是美术、建筑、光影、声音等艺术的综合。通过杂技与不同艺术的有效融合,杂技艺术的形式美更加丰满,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与节目感染力更加强烈,杂技艺术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以红色题材杂技剧《渡江侦察记》为例。该剧取材自南京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舞台呈现上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以两度空间在同一时刻交替呈现的情景调度来演绎攻防和布防双方中的“沙盘布阵”。在技术手段上,集合了高空攀越、翻腾特技、魔术、悬荡和极具地方特色的江南评弹等多种表现形式,将杂技技艺的特点融入立体舞台叙事,塑造侦察兵“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征和高尚的革命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艺突破的基础上,其创作重点更偏重于打造剧情,将杂技动作的惊险性与叙事的流畅性、情感的连贯性结合起来,以此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让情节更有张力,为观众传递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的杂技艺术创作,无论是单一节目还是杂技剧,其本质都是融合了传统的杂技技艺、杂技美学、杂技审美习惯等的新型综合性艺术形式,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杂技以技艺为主,同时追求技术难度与动作创新;另一方面,将杂技与其他姊妹艺术门类相结合,用现代的手法塑造出一种全新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以解放战争时期上海战役为历史背景,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作为海派杂技对红色文艺作品的首次探索,《战上海》以全新的创编手法对杂技进行解构,剧中涵盖了杂技、魔术、滑稽、驯鸽子等精品节目,并创造了多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挖掘了以杂技进行红色叙事的丰富可能性,这在中国杂技剧史上是开先河之举。《战上海》还在剧中配以“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运用,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和绚丽的舞台多媒体设计被巧妙地融于叙事之中。红色题材的主题杂技剧较好地解决了“技”与“艺”的融合问题,使杂技技术与艺术表演融为一体。当技与艺达到完美融合的时候,杂技艺术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才得以升华,杂技作品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才更加凸显。面对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杂技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杂技艺术的创作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要从生活点滴之中寻找艺术灵感,要从社会万象中洞察人性光芒,探索以杂技技术为主体的舞台多元化表现方式,在坚守杂技本体的前提下,调动一切舞台艺术综合表现手段,在“守正创新”的大方向上寻找杂技艺术的创作思路。

猜你喜欢

杂技艺术创作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军迷大舞台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老鼠演杂技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