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深度报道强化和提升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

2024-01-26许红梅

记者摇篮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广电竞争力主持人

许红梅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主要体现在新闻资源的重新整合分配和新闻受众的争夺两方面。广电媒体由于受自身新闻资源的单一性和受众收视、收听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中面临更多的挑战。业内普遍认为,广电媒体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社会公众形象,而广电媒体的公众形象又更多地取决于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关于提高广电媒体竞争力的课题,可以通过研究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课题来间接完成。具体应解决以下问题:首先,需明确当前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其次,需分析这些要素与新闻业务的关系;最后,需提供强化和提升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合理与可行的参考路径。本文基于这一思路,从新闻学观点出发,着重解析了深度报道与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而提出“运用深度报道,强化和提升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的参考路径。

一、全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主持人是广电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传播者,代表着广电媒体的公众形象。因此,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有效的衡量指标,能够检验主持人能否建立起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并借此维护和提升广电媒体的公众形象。

1.主持人的竞争力分析

主持人的竞争力,是指在广电传媒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职业工作者之间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主持人的竞争,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

竞争是一个“比较过程”,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按竞争的范围、规模、时间、程度等不同形态进行分类细化,以方便分析和研究。主持人作为职业化的信息传播角色,其竞争力即是从事“播音主持”职业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的个人声音形象条件与有声语言艺术表达、主持专业教育与广播实践程度、从业实际工作经历与业绩特征等多方面内容。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广电媒体为适应全媒体竞争的现代传播环境,已进行了自身角色的更新与升级,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已经将媒体服务推向了新高度,从单向的发送式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从单纯的宣传教育角色,到全面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服务角色,全新的双向信息交流模式及多维的扩散,夯实了广电媒体及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

2.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广电媒体及个人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包含的内容非常细致与广泛。本文仅讨论能对竞争力强弱起到能动作用的一些因素。

第一是个性化。主持人是广电媒体的代言人,除了严肃的传媒角色外,还具有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这使得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个性视角和个性化语言表达,使节目打上自己独特的标记,这也是媒体IP的出发点。播音主持的创作个性要依托个人自身的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和性格能力等因素。新闻传播上的个性化,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判断,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

第二是人格化。这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参与深度和主导作用,是主持人创造栏目品牌形象的主要手段,亦是主持人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特征的综合展现,使传播具有真实性和主动性,对受众更具感染力和引导作用。通俗地理解,人格化的节目就是“我的节目”,具有与“别的节目”明显区别的辨识度。

第三是人际化。人际化即“人际传播”,是互动交流模式,也是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特征,更是传媒竞争的焦点之一。现代数字科技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独占传播渠道的格局,将传播渠道扁平化,各种网络数字媒体平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快捷的和大众化的传播渠道,为“人际传播”铺平了道路。这无疑为广电媒体和主持人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舞台,极大地拓展了广电传播效果的深度与广度。

第四是参与性。主要是指受众的参与,是人际化的自然延伸。受众的参与是分不同层次的,由表及里的关注、收听和点赞,由浅入深的质疑、评论和提问,受众的不同响应代表着不同的参与程度。它与收视率和收听率是高度关联的,广义上,只要收看、收听节目,受众就已经参与了。在是否接收的问题上,受众具有实际的终极的选择权。因此,参与性强调要赋予受众一定的主动权和表达权,以维持和提升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参与性实际上是主持人个性化、人格化和人际化能力的综合结果,是对每个职业主持人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真正考验。另外,参与性是有内外之别的,主持人在前台是极重要的参与者,在后台的节目或栏目的创意制作过程中也应该尽量参与其中,深度掌握议题的范围与内容,预设各种可能的延伸话题,强化前台主持时的实时把控力和引导力。可见,参与性的这两个侧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构成一定程序的互为因果关系。

二、播音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主持人的工作综合性极强,前台表现具有浓厚的演艺色彩,第一时间就要触发受众强烈的感知认识;后台表现则更像专家和学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精心谋篇布局,以期受众能够将感知认识逐步转化为理性认知,实现传播的目标。在传播渠道高度垄断的时候,“内容为王”的传媒理念难以显示自己的价值,传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传播渠道方面,传媒的竞争性资源优先配置于各自的传播渠道建设、扩展与维护等项目。在广电媒体这一细分的传媒领域,也同样将资源重点配置在前台,将既有内容进行细化、分类与组合,创造出琳琅满目的新栏目和新型节目,以保持竞争力。

1.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与深度报道相关联的原因

全媒体竞争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传播渠道的扁平化和大众化,表现为受众的参与性和选择性空前提高,大型网络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各类网络朋友圈、无数各具特色的自媒体催生的“网红”级主播,颠覆了整个传媒世界的格局。

竞争的本质是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不断达成需求与供给的平衡。需求所代表的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供给所代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则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竞争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参与竞争的多方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随之发展与变化。

所以,媒体应该以冷静严肃的态度,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广电媒体的本质属性,掌握新时代受众需求的时代特征,处理好广电媒体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为我国主流新闻媒体架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广电媒体,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新闻报道。将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前台的表现上。广电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根源来自广电媒体的新闻属性,因为它的职业定位本质上是严肃的。因此,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强化和提升等工作应该紧紧围绕着新闻的核心业务展开,在其中瞄准制高点、选择突破口,创造可持续的竞争力优势。

回到新闻业务的视野,有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在近现代新闻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深度报道。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几乎都与深度报道相关,许多著名的新闻人才几乎都是通过深度报道脱颖而出。深度报道可以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集大成者,是最能够展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核心竞争力的舞台,也是对“内容为王”传播理念的最佳诠释和实践。

2.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文体,而是报道中所蕴含的追求深刻性的理念,以及这种理念驱动下的思维方式和呈现形式。也就是说,深度报道是普遍的科学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是跨媒介的方法论,这就为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突破口。

一方面,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围绕“竞争”而存在的,即必须存在一个竞争性标的,竞争的层次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深度报道涉及广电媒体及主持人的根本性质和真正的实力,它既具备长远的目标性又有紧迫的当下实践要求,是媒体间高层次竞争的焦点。把深度报道作为高标准标的,不仅仅是志存高远,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唯如此,才能清晰而准确地定位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所在,才能对标找出真正的差距,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措施。

另一方面,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深度报道既是主持人新闻实践的具体对象,又是考核主持人综合业务能力的客观标准,较容易形成有序的、稳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职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能够相互验证、相互促进,并能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不间断积累,确保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持续的竞争挑战。

三、强化和提升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强化和提升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不唯一,却殊途同归,区别在于有效性和效率。主持人可以运用深度报道的方法论,将自己的能动因素转化为深度报道的新闻实践,把强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现实化。

1.要提升学习能力,知己知彼,扬长补短

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主持人的学习能力除了一般的学习意义外,主要是针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知己知彼和扬长补短。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主持人需要具有超强的学习力,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因为只有拥有超强的学习力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最佳状态,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从模仿中,洞悉同质化的根源,发现竞争的焦点。主持人的职业起步大多从模仿开始,这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在现实中,模仿现象比比皆是。能够走出模仿的影子,就意味着主持人的成熟。当前广电媒体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反映的是许多广电媒体及主持人缺乏独立的、核心的竞争力。但是,这一现象也提供了一个发现竞争焦点的线索,通过溯源能够发现被模仿的事物往往都是业内的当下热点或焦点。模仿往往具有相互性,是业内或跨界学习借鉴的一种形式,是增强竞争力的最简单和最快速的路径,但要提升为核心竞争力很难,须超越才行。

第二,从差别中学习网络时代的传媒新理论、新实践,并以此评估自己的竞争力水平。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的任务从量和质两方面都极其繁重,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主持人可以从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新形式新内容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异同中,查漏补缺,它们可以分类为全新的知识、已有知识的某种扩展、已有知识的不同实践形式等。此方法,能够保持个人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避免低效率的碎片化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剖析的能力。自我剖析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主持人缺乏这种能力,将很难客观评估自己的竞争实力和追求目标,也很难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计划。

第三,强化自己的信息筛选、整合、策划能力,在既定时段内本着“内容为王”原则,做好精准策划,在当前信息传播巨量化的媒介环境中,向目标听众传递有效信息。主持人要编播一体化,走出直播间,打破栏目界限,迅速整合各方信息源,以便在播报的同时把握节奏,适时点评、讨论热点话题等,跳出既有节目风格的主持语态,进行信息播报语态的即时转换,与时代同息,与听众共情。

2.要贴近生活,充分理解和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

深度报道类新闻作品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标志之一,它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广电媒体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闻的深度报道,以此维护和提升广电媒体的公众形象。

第一,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将新闻的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科学的新闻方法论,结合主持人的个性化、人格化、人际化和参与性要求,充分理解和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新闻的“深度”必须源自实际、源自生活、源自群众,深度报道也必须满足实际的、生活的、群众的需求。主持人是专业性和综合性兼备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与一般的新闻记者有所不同,体现其个性化、人格化、人际化和参与性等综合竞争能力的个体形象,是直接呈现于受众面前的,也必然拥有“深度”这一属性。主持人的“深度”代表着广电媒体的“深度”。

第二,根据以上原则,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后广电媒体更加丰富的视听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的本质在内容,应遵循视听心理规律,将深度报道内容作有层次的、渐进式的节目编排,也可以借鉴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叙事方法进行节目创新和探索。深度报道最终的评判者是广大受众,因此,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检验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的各项业务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对主持人核心竞力的分析和探讨,是广电媒体面对新时代新的竞争形势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对业内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广电媒体的深化融合进程,促进广电媒体保持可持续的繁荣与进步。

猜你喜欢

广电竞争力主持人
主持人语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