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1-26李相蓉

记者摇篮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广电舆论受众

李相蓉

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特征,特别是去中心化、日益开放化的信息传播环境,更是为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广电记者不仅需要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需要重视持续提升自身舆论引导能力,从而为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升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

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可从广电记者专业化、广电媒体社会职能的发挥以及社会发展三个层面展现出不容忽视的价值。

从广电记者专业化发展角度来看,舆论引导能力是广电记者岗位胜任能力中的重要构成。广电记者需要重视树立动态发展意识,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新闻传播生态产生的变化,认识到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存在的不足,通过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主提升能力,确保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使自身岗位胜任能力与新时期的岗位要求相符,为自身专业化发展夯实基础。

从广电媒体社会职能发挥角度来看,舆论引导是广电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在广电媒体发挥这一基本职能的过程中,舆论引导工作目标、方案的制定以及具体的执行等,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新闻工作者身上,而广电记者作为广电媒体人力资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更是在广电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能够为广电媒体舆论引导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能够直接作用于舆论引导工作成效,进而产生社会效益。例如,广电记者通过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能够在满足社会大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影响社会大众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促使社会大众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对社会大众行为、决策等产生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广电记者开展的舆论引导工作能够发挥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作用,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以及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并不局限于以上方面。

二、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策略

1.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在新时期,广电媒体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而提升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则在于生产具备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并对其进行有效传播。对于广电记者舆论引导工作而言,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也是提升舆论引导工作成效的根基,而其中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新闻内容层面,也体现在新闻时效性方面。当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新闻受众会对新闻事件真相产生强烈的了解欲望,并希望从自身掌握的新闻信息中判断新闻事件是否会对自身利益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广电记者有必要第一时间进入新闻现场,或者依托自身新闻资源,从其他新闻来源渠道了解新闻事实,并对其进行及时报道。这不仅能更好满足新闻受众的信息需求,也意味着广电记者可以掌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有效挤压非理性表达的生存空间,发挥抵制谣言、维护稳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广电记者在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抓住新闻报道先机,提升新闻报道与传播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占据舆论引导高地。在此过程中,广电记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广电记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开展新闻报道,牢牢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之外,新闻受众也具有了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因此,广电记者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围绕新闻事件开展即时报道,将会在舆论引导工作中陷入被动,将舆论引导话语权拱手让人。当受众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后,广电记者发出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于舆论海洋当中。为了避免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广电记者需要强化自身时效意识,避免在新闻报道以及舆论引导中缺席,有效参与舆论引导甚至成功控制舆论走势。在此方面,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有效洞察新闻报道先机,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做到“先声夺人”。另一方面,广电记者需要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展现出主动姿态。面对激烈竞争,独家报道的获取呈现出了较高难度,因此,当广电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失去先机时,需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对新闻素材的挖掘与新闻视角的创新当中,也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深度,确保新闻报道能够呈现出差异化的优势,从而被更多的新闻受众所关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第二,广电记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围绕新闻事件开展评论,通过发挥原创优势抛出舆论观点,引导舆论走向。广电记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新闻报道中做到敢于评论与善于评论,依托深度解读与鲜明观点,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针对新闻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具有可能性的解决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发出权威声音、展现媒体责任,强化舆论引导能力。与此同时,新闻记者开展的新闻评论还应当体现出澄清事实、还原真相、促使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产生客观认知的作用。另外,新闻评论的价值导向需要呈现出建设性,无论评论语言如何犀利,广电记者都应当以解决问题、缓解矛盾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导向,为此,广电记者需要以真诚的态度发表具有社会价值的见解,从而引导社会舆论朝向理性化发展。

2.树立新闻受众意识

广电记者开展的舆论引导工作,是依托新闻资源对社会大众认知进行引导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使社会大众的思想、知识结构以及行为等能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对接。在此过程中,如果忽略受众的感受与体验,新闻受众容易对舆论引导特别是具有显性特征的舆论引导产生抵触、排斥心理,这则会严重制约舆论引导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可见,在舆论引导视角的创新中,广电记者需要重视树立受众意识,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尊重受众合理诉求、了解受众信息接收习惯的基础上,强化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渗透力与影响力,确保受众能够对舆论引导工作产生认知共识、心理共振与情感共鸣。在受众意识导向下,广电记者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广电记者在舆论引导工作中,需要尊重新闻受众的合理诉求与合法权益。以新闻受众为本的意识首先体现为尊重新闻受众,而对新闻受众的尊重,则重点体现为尊重新闻受众的各项合理诉求与合法权益,这不仅能够促使广电记者以公正、透明的方式开展舆论引导工作,而且也能够强化新闻受众对广电记者的信任感以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认同感。广电记者需要认识到,新时期的舆论引导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生态导致新闻受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具备了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为此,广电记者需要与新闻受众构建平等的关系,为新闻受众行使自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多元渠道,从而促使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更好地适应公众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环境。在此过程中,广电记者需要积极调整自身舆论引导心态,通过全面准确地呈现新闻事实,鼓励新闻受众针对新闻事件表达自身看法,引导具有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认知与表达的新闻受众参与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回应新闻受众在行使自身监督权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从而有效保障新闻受众利益,提升新闻受众对舆论引导工作的满意度,进而为广电记者更为顺利、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提供群众基础。

第二,广电记者在舆论引导工作中,需要提升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贴近性,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呈现,从而发挥新闻作品的舆论引导功能。在舆论引导内容方面,对于社会大众广泛关心的热点新闻事件以及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广电记者要及时传播新闻事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这要求广电记者能够将民生视角作为舆论引导的切入点,在新闻作品的生产以及舆论引导实践中彰显人文关怀,促使新闻受众能够感觉到广电记者真正替社会大众着想,替社会大众说话,提升新闻受众对舆论引导工作的认同感。在表达方式方面,广电记者需要推进新闻文风变革,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这要求广电记者针对新闻受众特点与需求,创作新闻受众要看、想看、爱看的新闻作品。另外,广电记者有必要将新闻受众的反馈作为衡量新闻作品质量以及舆论引导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从而为更具针对性的提升自身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水平提供保障。

3.发挥媒介融合优势

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为舆论引导阵地的拓展、方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机遇,广电记者需要积极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舆论引导资源,为舆论引导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在此过程中,广电记者既需要推进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也应当发挥自媒体优势以及个人资源优势,以社会个体身份深度参与到舆论引导工作中。

从广电记者推进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实现转型发展的实践来看,广电媒体转型发展,是新时期广电媒体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广电记者作为广电媒体中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主体之一,在推进广电媒体转型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广电记者在广电媒体转型发展中的深度参与,也是促使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适应新时期信息传播环境的必要路径。

广电媒体转型发展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渠道的拓展与融合、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的解构与重塑等方面。在新闻传播渠道的拓展与融合中,广电记者需要掌握多元媒介平台中的信息传播规律、舆论引导工作特点,差异化的制定舆论引导策略,从而在强化自身舆论引导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广电媒体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确保广电媒体能够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依旧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职能。在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的解构与重塑中,广电记者需要树立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在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新闻素材挖掘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他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强化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合作,促使整个新闻生产与传播链条能够实现更为完美的衔接。广电记者也需要提升自身复合素养,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从而更好地对新闻作品的舆论引导价值进行有效把控。

从广电记者以社会个体身份依托自媒体参与舆论引导的过程来看,广电记者不仅可以在参与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促使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得以与时俱进,而且可以在各类自媒体平台中,以社会个体的身份与社会大众开展沟通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特别是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广电记者,更是有必要重视成长为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中的“大V”,从而让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自身独特的观点对更多的社会大众产生影响。当然,广电记者个人的自媒体账号,也可以融入广电媒体媒介矩阵中,通过与广电媒体官方账号相互配合,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力与有效性。对于广电记者而言,自媒体平台是其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工具,这决定了广电记者需要对各类自媒体平台具有的特点作出深入了解,从而为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广电记者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在传递观点、解读新闻的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强化自我约束的基础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身能够依托具有深度的、创新性的思想引导公众对新闻事件作出理性思考。另外,广电记者还应当强化自身的互动意识与品牌意识,拉近自身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强化自身与受众之间的黏性,鼓励受众开展负责任的表达,逐步形成由理性观点交锋构成的良性互动,从而促使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得以持续提升,进而依托自媒体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工作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广电记者舆论引导能力,是推进广电记者实现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广电媒体舆论引导职能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广电记者需要革新自身舆论引导思维,在第一时间开展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占据舆论引导高地。在此基础之上,广电记者需要尊重新闻受众合理诉求,用新闻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同时发挥媒介融合优势,在重塑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舆论引导能力,依托自媒体等媒介平台,以社会个体身份开展舆论引导实践,从而为舆论引导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广电舆论受众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