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赣州市“纸媒”的转型与发展探析

2024-01-26

记者摇篮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纸媒赣州市转型

卿 琛

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2023 年3月,“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媒体深度融合尽管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创新、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但以地方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由于身处“腰部塌陷”位置,面临着用户数量锐减和运营能力下滑等现实难题。故探析赣州市纸媒的转型发展,不仅有助于赣州市纸媒抓住发展契机,走好与新媒体共生共荣的融合发展之路,也有利于发挥纸媒凝聚社会共识优势,充分调动当地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为推动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攻坚合力。

一、研究现状

融媒体时代,地市级纸媒的转型与发展更具紧迫性,存在的问题颇多,且当前学界及业界的关注相对较少。有学者认为,纸媒虽老弥坚,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纸媒从业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纸媒拥有丰富的政务资源、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纸媒具有收藏价值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市级纸媒转型的特殊性,因为地市级媒体在我国四级媒体机构格局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是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此外,有研究归纳出纸媒在转型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僵硬化、信息内容同质化、扶持政策及资金短缺化、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必要的新技术支撑、新型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媒介形式比较单一、读者用户不断被分流、咨询版权颇为难保等,基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政治逻辑以及市场逻辑下的特殊性,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地市级纸媒的转型与发展,因此提供符合赣州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特色的实施方案与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实践中,合理选择转型发展路径的前提,必须坚持做到:以“内容为王”,坚守传统纸媒主流传播优势,只有不断积累口碑,持续打造精品栏目,树立品牌特色,才能吸引用户,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融媒体时代赣州市纸媒的转型与发展路径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赣州市的传统纸媒发展受到了极大冲击,纸媒转型迫在眉睫。探索纸媒转型之路,可以从传播渠道、内容深度、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1.不断拓展渠道,开辟传播新阵地

在融媒体时代,地市级的传统纸媒应立足本土实际,聚合当地资源,联结本地群众,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如有效地将传统纸媒与视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APP客户端、接收终端等新兴媒体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建设具有数据级技术能力的自主可控平台,从而实现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一些地市级纸媒以先进前沿技术为支撑,借助无人机、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精准分发技术,包括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呈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获取的时效滞后和不充分等问题,以此大大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促进功能的升级,有效增强了用户黏性。

如2022 年,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赣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深度融合改革,实现了报网台的三家合一,资源共享,彼此共生共荣。作为赣州市的传统纸媒代表之一,《赣南日报》走在了赣南地区纸媒转型的前列,综合运用微视频、航拍、VR、H5等传播方式,将传统纸媒与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数字报、官方网站等媒体融合在一起,创建了赣南报业融媒体矩阵,成功解决了市级纸媒传播受众小、渠道受限等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和拓宽线上传播渠道,实现了从“纸端”到“指端”,走出了媒体融合的转型新路径。又如《重庆晨报》,为了迎合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有效信息的特点和方式,高效使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全新打造了以官方网站为主体,以微博、微信平台、电子杂志等平台为翼,搭建起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融媒体传播渠道;先后与300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了“壹社团”平台,既推送新鲜的校园活动资讯,也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实用又丰富的服务;与高校后勤协会合作,组织“网站+报纸+微博+微信+地面活动”全媒体推广;打造的“上半城”是以网络亲子互动为主的平台,大大拓展了消费市场。再如《广州日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二维码技术、WEBRTC 等前沿技术,积极探索地级市传统纸媒的“云传播”机制,通过客户端、抖音等开放社交平台和“5G+AR”“5G+VR”“5G+无人机”等技术和设备,将主流声音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有力推动了地市级传统纸媒的转型。

2.坚持“内容为王”,利用优势聚焦热点

地市级传统纸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公信力、服务力和舆论引导力上。传统纸媒在融媒体时代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自身的政治优势和市场优势,坚持“内容为王”,重塑内容的生产升级,彰显纸媒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做好主旋律、正能量内容的供给。一方面,地市级传统纸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另一方面,地市级传统纸媒必须践行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为人民办报、“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融媒体时代,地市级纸媒不仅要打破旧有内容生产的封闭性,开放新媒体平台让广大本地用户积极参与内容生产,还要注重将新时代广大用户意识的觉醒和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形式多元化的专业内容生产与用户内容生产一体化发展。

如《广州日报》依托自身的专业性和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在选题策划上聚焦热点人物,探索出一套深度挖掘报道人物故事的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上通过控制单篇人物报道的文章长度,满足受众快餐式阅读的需求。不仅如此,还积极采用数字算法可视化来及时跟踪读者用户的相关数据,包括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间、粉丝点赞数量、评论条数等数据,获取反馈信息,实现内容上的更新和个性化的推荐。不仅于此,《广州日报》还成功研发出了全媒体机器人记者“阿同”,真正实现了人机协同,这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内容平台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率和传播力。又如《重庆晚报》充分利用已有的发展优势,用慢者匠心做出有味道的新闻,积极打造“慢新闻”吸引受众,通过在垂直细分领域的精耕,打造小而美的新闻特色,不断突出个性化私人定制,为受众提供富有人文底蕴的、有文字味道的正面新闻报道。除此之外,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巷子记者”们不仅打造了鲜活的“社区新闻”,传递了友爱互助的理念,宣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地深入群众,用心为民服务。再如《燕赵晚报》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收集英雄烈士的海量信息,从中挖掘选取英雄烈士背后的精彩故事和感人事迹,将极具传播价值的信息加以优化整理再生产,最后以专题报道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受众,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创新了弘扬主旋律的传播方式。近年来,《赣南日报》在融媒体矩阵上持续深耕,先后打造了《主题诵读》《连心连情》《扶贫日志》等一系列内容鲜活务实、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栏目,内容以通俗的语言为主,通过精心的编辑加工,把深奥的时事政治做得有趣、生动。作为中国第一份彩色晚报,《姑苏晚报》始终坚持正面的价值导向,以推出“天天新闻特稿”为特色,设有要闻、县市新闻、社会新闻、便利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财经证券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综合新闻等12 个当日新闻版面,快速、准确、翔实地为受众报道当日的国内外重大社会新闻,成功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机制

融媒体时代,地市级纸媒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大多地市级纸媒组织框架僵化,缺乏活力和动力。为此,地市级纸媒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吸纳新的优秀媒体人才。此外,要注重强化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与专业技能考核,同时要不断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和创新实践。比如,可以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鼓励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互相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同时,地市级纸媒在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层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如职工薪酬存在“天花板”,激励机制对员工没有吸引力,职业上升空间不大等,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全媒体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如《潇湘晨报》采用职责量化、按绩论酬的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用、末位淘汰的人才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分为职业传媒人和职业传媒商两个向度,实行专业化标准分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按职业化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确定未来发展的思路,从根本上激发了人才活力,较好地实现了工作绩效与积极性的提升。《重庆晨报》主动出击,与市场接轨。不仅引进了一大批全媒体人才,提升了内部人员整体的新媒体业务能力,而且还及时更新了一批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实行了分类管理,组建了全媒体团队和报纸专项团队。近些年,《赣南日报》建章立制,营造优良环境,创新管理思维,先后设立了“新媒体编辑部”“前端新闻编辑部”和“影音新闻部”,及时对原有的新闻工作者补充开展针对新兴融媒体技术的培训,率先在江西省内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能打胜仗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三、融媒体时代地市级纸媒转型启示

目前,全国的地市级纸媒已经普遍按下全媒体深度融合的“开启键”。2022年4月,中宣部等三部委就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联合发文;2023 年全国两会,“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都为地市级纸媒走出生存危机、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在传播渠道方面,地市级纸媒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征,清晰地明确自身定位,才能更好地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既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建立本土融媒体中心和传播平台,也可以聚合资源共同打造市级融媒体中心。对于一些互联网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市级纸媒,也可以依托更高层次的技术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价值共用。

其次,在内容建设方面,地市级传统纸媒要基于自身的政治优势和市场优势,坚持“内容为王”,转变思路,充分体现“开门办报”的精神,做好主旋律、正能量的内容供给。除此之外,地市级传统纸媒也要加快转化新旧动能,依托新的技术和新的平台,将内容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传统纸媒全面进驻网络主战场。

最后,在人才建设和管理机制方面,地市级纸媒要充分吸纳和整合内外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模式的发展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方面,整合媒体内部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营造优良环境,创新管理思维,努力吸引优秀的全媒体人才的同时,加强内部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与专业技能考核,积极促进员工的跨部门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刀阔斧解决遗留问题,薪酬分配体系向核心岗位和优秀人才适当倾斜,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从“纸端”到“指端”,地方性传统纸媒要以多元化创新发展的姿态迎接来自融媒体时代的全新挑战,实现其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期,融合既是纸媒的战略,也是纸媒的优势。赣州市纸媒应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结合融媒体的时代特征,积极引进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高度整合所有资源要素,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从纸出发,融创未来。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赣州市纸媒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出发点、以先进前沿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思路为保障,做大做强地方主流舆论,加快构建新渠道新阵地,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如此才能顺利实现赣州市纸媒向网而生、因融而兴。

猜你喜欢

纸媒赣州市转型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转型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