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党报党刊理论传播的初步思考

2024-01-26宋东泽

记者摇篮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理党刊党报

宋东泽

理论兴则党兴,理论强则党强。党报党刊理论宣传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在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党报党刊理论宣传不是弱了而应该是更强了。面对海量化的信息,受众越加期望通过党报党刊提供更权威、更严谨、更深刻的思想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媒体时代对报纸即时性的新闻内容确有冲击,但也为思想性的理论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党报党刊应该发挥理论传播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理论精品传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受众。

一、尊重新闻规律,把握时度效要求

党报党刊作为媒体必须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理论传播作为党报党刊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须按新闻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党报党刊理论传播要遵守时度效的基本要求,将三者有机融合,做到合时、适度、有效,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干部群众思想理论困惑和实际工作需求,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1.要抓住时机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重视时机和节奏是新闻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要产生“首发效应”,就是要做到“早”和“快”。理论传播要掌握最佳时机,及时设置议题,第一时间把舆论引导好,赢得主动权。

一方面,党报党刊的理论传播要有时机意识,善于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文件报告中及时捕捉“理论传播点”,也要注意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群众议论焦点、社会关注热点,迅速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稿件,深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让受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辽宁日报》理论版于3月14日迅速作出反应,头题推出《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辽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点在辽宁产业体系建设,贯通了理论与实践的逻辑。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辽宁日报》理论版推出评论《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强调“民营企业家要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错误观点所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在稳步向前中展现静水深流的力量”。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辽宁日报》理论版于3月21日推出评论《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这里需要指出,理论与评论不分家,作为理论工作者应该学会撰写评论文章,以问题为切入点,针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经过研究思考写出评论。

另一方面,党报党刊的理论传播要遵守理论宣传的规律,不能片面地追求时效性,这是理论与舆论的区别。舆论可以反应迅速、直接、积极,但是理论宣传,要掌握宣传时机,要有明确的判断,精准的把握,不能“落后”也不能“抢跑”。理论文章更加要求对事件作更为缜密、深入、系统的思考,将舆论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加工,沉淀为社会意识,在稳和准的基础上,实现好和快。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反哺舆论,舆论通过理论提供思想范式、学理框架和学术解读,让舆论更好反映和指导实践。

2.要把握好度

度,解决的是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及方法问题,对度的把握是新闻艺术的重要体现。理论传播的度就要拿捏精准,把控到位,掌控传播的数量,把握好分寸火候,实现好宣传效果,达到精心把控、恰到好处的目标。

对理论专题的宣传,既要有“大部头”重点解读文章,也要有“小而活”感悟随笔理论文章;既要有浓墨重彩的宣传,也要有活泼通俗的解读;既要打“持久战”,也要打“阵地战”。适合什么形式就运用什么形式,适合多长篇幅就刊发多长篇幅,适合什么样作者就找到什么样作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运用,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式宣传。比如,《辽宁日报》在理论版面设计上,既有每周的理论版面,也有双周的理论与实践版面;既有重磅头条理论文章,也有百家之言、新视界、动态等短小精悍的文章。

3.要注重时效

效,解决的是新闻舆论的有效性、影响力和引导力,效果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的标尺。好的理论传播,就是要通过理论文章的感染力、吸引力、思想力,赢得读者口碑、凝聚社会共识。理论可以穿透纷繁现象的迷雾,跳出狭隘视野的局限,从深层次、从根本上,帮助理清事物背后的规律和逻辑。马克思指出:“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人民是检验理论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理论关注人民,人民才能关住理论;理论植根实践,实践才能赋予理论以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与人民、与实践共命运。理论宣传需要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走到舆论场去,经受人民和实践的检验,用自己的理性,消除社会的戾气,答疑释惑、澄清谬误、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及时而深刻地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引导舆论,深化宣传的效果。

二、坚持“内容为王”,彰显理论力量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必须牢牢坚持的根本原则。党报党刊的理论传播的影响力,根本上是源自内容的感染力和思想力。

1.增强策划意识

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策划,好的理论文章同样离不开策划。选题策划是编辑思想的直接体现,编辑要有“理论自觉”“宣传自觉”,善于从“政治家办报”的视角敏锐发现选题,多抓活理论、抓活问题、抓思想苗头,通过抢占先机的系统策划,对重大宣传主题和重要理论问题的议题设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体现主动作为的高度自觉和引领社会思潮的使命担当。选题策划不仅要在重要宣传战役、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布局策划,还要“善于自觉运用中国主体意识看待中国社会,善于自觉运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善于自觉运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思想”,不断增强科学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增强精品意识

党报党刊的理论宣传本质上属于高端的精神活动内容,因此应做到出品即是精品。只有精品文章才能成为有权威、有分量、有威力的作品,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但有权威不等于刻板,有分量也不一定都是长篇。精品不能以作者是谁为标准,也不能以文字长短为标准,而要实事求是讲究文章质量,以及通过文章解决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党报党刊传播了一系列理论上的精品力作,如《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启示》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精品理论文章就是要通过厚重扎实的理论功底、古今中外的宽阔视野和清新淳朴的文风,引发读者的学术共鸣。

3.增强大宣传意识

提高理论传播竞争力,要增强大宣传意识。一方面,要建立合作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方面资源,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成果共享”的理论宣传合作平台,充分调动各方优势,提供传播平台,联合开展主题策划,加大在思想理论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成果和智库成果的宣传推广上的合作力度。

另一方面,要建立高端作者群队伍。高端作者队伍是理论传播的重要支撑。好的作者本身就自带流量,多些大家、名家、专家,就多些精品、名品、上品。理论传播的作者库中应有顶尖学者,党的理论工作的专家,科研领域的学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等。抓住了名家,往往就会带来好选题,约来好文章,产生名家效应,助推理论传播上层次、上水平。理论版编辑实践告诉我们,每一篇精品名篇的诞生,背后都凝结着作者与编辑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每一处细微的改动都汇聚着编辑与作者的互动。作者和编辑的目的是共同的,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传递思想力量、理论力量和逻辑力量,给广大读者以思想启迪和参考。

三、提高政治站位,构建话语体系

理论文章不是专家学者孤芳自赏的“手把件”,也不是完成职称晋级的“敲门砖”,更不是展示政绩水平的“功劳簿”。理论武装决不能成为理论包装。而现在有些理论文章用文件解读文件,讲重大现实问题用事实解释事实;有些理论文章观点哗众取宠,逻辑晦涩难懂,修辞文不达意,词语佶屈聱牙;有些理论文章四平八稳、鲜有特色,观点看似“非常正确”,实质是“放空炮”;有些理论文章从头到尾没有自己话,更不敢说新话,对各种经典论述只有简单的复制,对领导讲话采取大段照搬,哪怕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要所谓“权威说法”才觉得踏实;有些文章学者看来觉得浅,读者看来觉得深,行家看来觉得脱离实际,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这些现象都大大抹杀了理论文章的传播作用。

一篇好的理论文章,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逻辑的力量让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感到信服。具体而言努力做到三条标准:一是我没想到的,理论文章讲到了;二是我想到了,看完理论文章后觉得自己讲的不对;三是我想到了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论证和表达,看完理论文章,茅塞顿开。因此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政治意识

理论版面的编辑一定要有政治意识,热爱政治、关心政治、研究政治,这是理论版面编辑的基本功。要时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善于从政治立场和政治角度看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洞察力。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思考思想理论问题,用活理论剖析现实问题,善于从局部反映全局,从具体事件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要注重追踪理论热点和政治动向,了解关注中央、省委有哪些新提法、新政策、新举措;了解理论界、学术界有哪些新观点、新理论;了解实践中有哪些新变化、新成就等。

现实是最大的政治,实践是最核心的理论。脱离实践,不能为我所用,理论就是脱节的,就会显得苍白而不接地气。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的学理分析工具,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理论分析的事实依据,构建中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话语体系。

2.建立学理框架

理论版面的编辑必须着重把握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传播话语的辩证关系,政治需要学理来解释和支撑,学理需要通过传播来发扬光大。学理框架是理论文章的骨架,没有学理支撑的文章是立不住的。理论文章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揭示,通过逻辑的推理演绎,把事实背后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政治话语是论述道理的“然”,学术话语则是阐述道理背后的“所以然”,学理框架就是“所以然”的基本工具。如果把一篇理论文章比作一个建筑,学理框架就是四梁八柱。比如,《深刻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三重逻辑》一文,它的学理框架就是从“理论逻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历史逻辑: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再到“实践逻辑: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通过三层逻辑的推演说明道理。构建学理框架既要避免脱离实际只讲理想化的理论研究,也要避免陷入西方标准西方理论西方价值的西化倾向。要建立两个接口,一个是站在理论高度分析现实问题,把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抽象变为人们通俗易懂的理论问题;另一个是找到学理框架与现实问题的接口,理论文章提出的对策与现实解决问题方法路径实现契合。

3.树立问题导向

理论文章要遵循问题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树立问题导向。列宁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把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贯通融合,时刻关注宏观发展趋势和基层难点热点问题;践行“走转改”和“四力”要求,建立广泛联系网,增加对基本数据统计资料的积累和运用。要注重问题导向上的层次性,把握学理逻辑上的兼顾性,追求文章传播艺术性,让经典著作的时代性与当今问题有机融合,通过理论解读有效破除读者的时代困惑,不断展现理论文章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视域宽度、逻辑力度。需要指出的是,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种杂音噪音层出不穷,这给理论引导和理论传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越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刻,越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战略上的定力,及时澄清谬误,敢于善于斗争,在困惑迷茫中抱元守正,在乱云飞渡中立定脚跟,做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排头兵。

猜你喜欢

学理党刊党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党刊编辑要与群众心连心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