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宋韵文化传承视角的文化共富研究
——以台州市为例
2024-01-26安亚琴
安亚琴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黄岩 318020)
0 引言
无论是宋韵文化还是共同富裕,在当下都是浙江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浙江省把2022年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和全面部署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台州也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目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建设共同示范区提供“台州样本”,同时也提出落实“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各项规划举措。共同富裕内在地包含了文化共富,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宋韵文化,能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注入深沉持久的文化动力,因此保护、传承、转化宋韵文化,解码文化基因,创意活化运用,助推文化共富,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1 开展宋韵文化,助推文化共富研究的意义
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同步推进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文化共富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以创新转化的方式,融入共同富裕,实现对文化共富的有力助推。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本身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更科学、更准确、更深刻地提炼其中蕴涵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基因、文化精神,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对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台州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九富”路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充分彰显人文之美,构建文化高地润富。要实现文化共富,构建文化高地润富,就必须打造文化创新高地。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借助“宋韵台州”这个具有地方标识性的文化视角,从文化方面寻求突破路径来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台州宋韵文化助推文化润富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为北宋两浙路、南宋两浙东路的重要州府的台州,宋韵文化积淀丰厚。
2.1 台州在宋韵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实践
2.1.1 宋韵为底,以“文化先行”打造地方文化发展名片。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黄岩区实施黄岩文化复兴战略,作出全力打造浙江宋韵文化展示区的决策,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宋韵黄岩”,注入深沉持久的文化动力,助力黄岩“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临海则围绕“宋韵临海”这一主线,打造最具辨识度的府城宋韵文化。不仅系统谋划建设府城记忆工程、道宗溯源工程等历史名城十大标志性成果,还将重点打造府城宋韵文化、桃渚古城抗倭文化、户外运动文化三大标识。
2.1.2 宋韵为介,以“文化元素”探索台州宋韵文化发展途径。以非遗文化等为载体,通过展览、视频、推文等多种形式宣传宋韵文化,宋韵日历、宋韵茶会、宋韵雅集等宋韵文化元素越来越成为俯拾皆是的文化符号。通过浸润式活动感受宋礼、宋服、宋乐、宋瓷等宋韵文化元素,感受千年之前的文化魅力,全面展示台州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实践经验,突出呈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的优秀成果,以文惠民,实现文化润富。
2.2 台州在宋韵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活动同质,尚未明显形成特色鲜明的“宋韵台州”,需进一步凸显特色亮点。加强宋韵文化保护与展示,是自觉践行“八八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浙江各地都在致力于将宋韵文化打造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台州的宋韵文化传承发展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特色亮点不够鲜明,存在活动同质化的现象。如何做足特色、放大优势,让千年宋韵在台州“流动”起来,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2.2.2 资源分散,尚未形成有效的点面结合,需进一步研究挖掘与整合。台州部分县市区已就宋韵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发展名片,但是总的来说,宋韵资源在各县市区研究和实践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关联和体系,研究挖掘也存在不足,系统权威的论述和著作不多。立足“宋韵台州”形成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同时依托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整合台州各县市区资源,由点到面,挖掘其精神实质和内核,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有现实的必要性。
2.2.3 融合薄弱,尚未形成助推共同富裕的认识,需进一步宣传与落实。宋韵元素开发利用还不够,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品牌,需进一步将宋韵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旅游等其他产业,打造台州宋韵文化地方标识。对宋韵文化资源和元素的研究、挖掘需进一步深化,更好地将宋韵文化元素融入台州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3 以“宋韵台州”助推区域共富的路径研究
3.1 把握“韵之精神”,准确阐释“宋韵台州”精神实质
宋韵传世,理论先行,要在精确定位中把握核心价值。组织专家学者立足台州“抓研究”,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解码宋韵文化基因,准确阐释“宋韵台州”精神实质。传承和发展宋韵文化,首先要认识宋韵和理解宋韵文化,“研究明白”,从形到神承载宋韵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好台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精神动力。
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本身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切实可用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地域特色文化,并以创新转化的方式,融入共同富裕,能塑造地方符号,涵养文明乡风,推动社会进步向更高级形态发展,有力助推文化共富。关于“宋韵”,目前研究或言辞中,或偏于物质感受,或偏于艺术感受。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宋韵文化,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还需系统提炼其优秀文化元素,通过全面了解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宋韵”文化资源,对宋韵文化做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诠释,把握其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共富,精神富有注入来自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3.2 发挥“韵之价值”,有效推进宋韵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打造宋韵文化的台州品牌“抓转化”,除了“研究明白”,还要“做得实在”,研究宋韵文化的目的,在于为文化润富提供来自历史的视角和启迪,实现创造性转化。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让历经时间的文化之韵,融汇当今文化创造活力,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形成推动共同富裕更深层、更持久的动力,需通过具有地方辨识度的宋韵文化标识打造,让宋韵文化真正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可分享。
3.3 整合“韵之资源”,充分释放宋韵文化的发展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抓传播”,在历史传承中塑造文化标识。整合台州丰厚的宋韵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传承宋韵文化展示的各种平台和载体,以文化的力量助推台州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以文兴市,推进产业融合;以文惠民,实现文化润富。让宋韵文化可知可感,建构具有辨识度的宋韵文化标识。
3.3.1 融入产业项目,承接宋韵文化“千年的风华”。依托宋韵文化和项目的融合,实施因地制宜的可落地、可形成产业项目,让千年宋韵文化真正流动和传承,实现宋韵文化赋能。通过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做创新文章,探索宋韵文化传播展示路径,借助产业项目载体活化,把神秘的宋式雅韵场景化,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项目活动,找准宋韵文化“活化”的发力点,“宋韵+产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让宋韵文化可感可触可持续发展,助力文旅产业,助推地方共富的实现。
3.3.2 融入日常生活,赓续宋韵文化“活态的传承”。建构数字人文平台,是传承和发展宋韵历史遗产与文化遗存的有效方法。活化宋韵文化,需让宋韵文化走近身边、走进生活和观照现实。借助台州各地丰富的宋韵文化资源,提炼身边“日用而不知焉”的宋韵文化元素,让宋韵文化可亲可感可触;同时借助文旅产品等载体从无形转向有形,强化宋韵文化的活化传承与落地体验,在寻常生活中感受宋韵之美,如三台宋物中的“钱氏铁券”和“宋服之冠”等。
宋人的生活美学和艺术风雅,也赋予宋韵文化独特气质。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生活极富雅趣,从宋诗、宋词、宋画到宋瓷、宋纸、宋服等无一不体现出繁华盛世的清明素雅。营造宋韵文化体验空间,通过回望宋代“香、茶、花、画”的生活之韵,将其有机融入文化遗产项目,把宋韵融入日常,具象化地普及、传承、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美美与共”。宋代雅致生活中的美学启示和独特体验,也能连接当代对“雅致生活”的共鸣和追求,我们可以从宋韵文化中学到的应该更在于如何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让宋韵文化映照现实,为文化润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以茶文化为例,中国人以自己对茶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丰富的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点茶”在宋代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茶文化、茶俗和茶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也是茶文化大发展重要时期,苏轼在《叶嘉传》中,以拟人的手法为建茶立传,将建茶誉为“清白之士”,借茶叶的特征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茶叶成为人们借物明志的一种载体。台州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江南茶祖地和韩日茶源,台州的茶文化深深地融汇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台州重要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通过融入生活的茶文化,品茶意诗意、悟禅茶一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在解读与呈现宋代生活的同时,继承与传播宋韵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3.3.3 融入学校教育,打造宋韵文化“行走的课堂”。以学校美育平台为载体,利用台州各县市区的宋韵文化资源,开展以宋韵文化为主题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宋韵文化可观、可感、可互动,通过定期举办的宋韵文化艺术展示、展演,组织学生走进宋韵文化历史遗存保护项目,开展研学等活动,走进博物馆和非遗馆等文化场馆,切身感受宋韵文化。
如依托高校平台,校地合作助力“宋韵文化”传承,与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的体现宋韵文化历史情景剧晚会,开展“研宋史 品宋韵”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课程,组织研学宋韵助力发展的实践等,让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通过书法、绘画、竞技、插花、茶礼等体验方式,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千年宋韵,在校园活动中激活宋韵能量,解密文化基因。跨越时间和空间,叩问历史思索当下,播撒宋韵的火种,传承宋韵文化,更能充分挖掘宋韵文化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寻找宋韵中的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