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25陆岷峰欧阳文杰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强国金融

陆岷峰,欧阳文杰

(1.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一、引言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规模达到449.2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为406.25万亿元,证券和保险业的总资产分别为13.76万亿元和29.2万亿元。我国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生态结构与运转功能逐步完善,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融的作用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经济运行的质效。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大体上保持着健康稳定的趋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少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较高、服务实体能力相对较弱、风险事项发生概率较高、违规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社会形象和稳定发展。金融机构的物理布局不均衡、数字化程度差异较大、运行效率有待提升等弊端也仍然存在,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要求,我国金融体系迫切需要进行深度改革和转型升级。

保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战略策略,近年来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制与机制改革等措施无一不是从战略和战术上推动金融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与金融相关联的行业和组织同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强国既是评价指标,也是力促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如何根据金融强国的内涵、标准、要求,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提出全面建设金融强国的具体战略性落地措施,对于促进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当前已有一部分理论研究关注到金融强国领域,对金融强国的内涵、金融强国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一)关于金融强国的内涵研究

陆岷峰认为金融强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将金融强国视为金融发展阶段的一种状态和水平,与金融弱国或者非金融强国相对应,通过一系列发展评价指标来体现和评定这种状态,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金融实力,也通过相关指标来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目标指引;第二层含义是将金融强国定义为一种过程和行动,即通过金融体系的高水平运行和赋能,利用金融体系、金融活动、金融影响来增强一国的综合实力[1-2]。

体现金融强国的指标要素比较丰富,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体系的健康与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金融机构的实力与国际竞争力、风险识别和处置机制、国际化发展状况、金融的数字化和科技化发展水平、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制定的“全球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对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般从七个方面来展开,包括提升金融自由化的制度环境、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环境、系统性风险较低的金融稳定状态、健康高效的银行机构、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体量规模、发展深度和准入制度[3]。王文等提出,金融强国需要具备强大的金融机构、市场和人才,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风险定价权,同时要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并主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4]。

对于金融体系支撑并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建设,既是金融强国的第二层含义,也是推动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并达到金融强国相关指标要求的最终目的,两层含义是行为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体,而关于金融强国建设对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则是金融强国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系问题。

(二)关于金融大国、金融强国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系研究

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纵深化,其金融系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大,金融体系在规模和数量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具备成为金融大国的条件[5]。然而,当一个国家在经济上追求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着力推动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内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并在国际市场拥有较高的资源配置能力,这要求该国拥有与之匹配的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6],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黄志凌在《经济升级的大国思维》一书中提出了“跻身经济大国以后应重视金融强国战略研究”的思考,通过对全球范围内主要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发展史的梳理,系统回顾了荷兰、英国、美国等历史上不同时期经济强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和依靠强大的金融体系实现强国目标的,由此也论证了金融强国与经济强国以及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关系,即一国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在国际金融中心、本币国际化以及具备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等方面加强建设,成为金融强国[7]。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金融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国家经济崛起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金融体系主要通过金融集聚功能和金融辐射功能来驱动现代化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和金融产业等的集聚,促进金融市场的形成和高效运转,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一国的集聚与有效流动,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赋能;另一方面,在金融集聚形成发展能量的基础上,利用金融辐射功能,将一国的经济金融活动和交易往来关系,辐射和渗透到其他区域与国家,提高该国在全球的经济金融影响力,优化其在全球的资源配置效率[8]。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强国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金融强国建设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金融强国的建设能够促进国家金融体系的现代化,提高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其次,金融强国建设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强国的建设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9]。再次,金融强国建设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强国的建设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金融强国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金融强国的建设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金融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关于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

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的战略布局与政策体系,既要瞄准国际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板块,在推动金融体系双向开放的过程中,打造国内外协调运转的金融体系,提高本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与风险分散能力,更要加强国内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建设,建设更加高效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10]。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2》提到,金融强国建设指向金融体系的基础性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重点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强调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的建议。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包括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等措施。同时也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金融机构的微观治理和监管体系,维护公平、高效、透明的金融生态环境等[11]。

要成为金融强国,大与强是最优的方案,小而强当然比小而弱好,但是小而强毕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做大金融机构是做强金融的前提。陆岷峰指出,一个国家金融服务能力的显著性增强,通常需要具备强大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系统、证券市场、保险业等,这些机构必须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运作稳定并发挥重要作用[12]。此外,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这是吸引投资者并让其信任和提供融资以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13]。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也是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等,这些市场必须提供高度流动性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求,而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以及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也是建设金融强国所依赖的一个重要技术路径[14]。

在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金融调控机制,才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增强金融体系综合能力的重要条件[15]。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建设金融强国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做大做优做强国内金融市场,关键在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考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的系统重要性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组织能力,科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全球网络布局、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全球化等战略措施[16]。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在驱动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又要重点依靠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两个方面,高科技内涵与高度开放特征是我国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技术支撑与内涵要求[17]。

(四)研究评述与研究意义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对金融强国的概念内涵,金融强国与国家发展以及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金融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在战略落地措施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方面还需要加强,对相关议题的实证研究也比较缺乏。本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视阈下,对我国当前金融强国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根据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需要,明确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找出金融强国建设现状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基于目标设定,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强国建设路径。

本文基于“现状分析—目标设定—路径选择与实施方案”的系统分析框架,对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实施路径上提出了创新措施。在研究意义上,对金融强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施路径进行分析,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适应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变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研究金融强国的内涵、标准和实现路径,我们能深入理解金融的本质和规律,把握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以科学的理念和战略,推动我国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建设现状与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在体量规模、生态结构、组织体系、管理能力、科技水平、监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建设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建设金融强国的优劣势条件并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下,建设金融强国又需要满足更高的目标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

(一)金融大国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内生于经济系统的金融体系不断成长壮大,我国已经取得世界金融大国的发展地位,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国际金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2年中国GDP达到18.1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1.1%,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稳定快速提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撑,而在适应经济改革发展要求并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资产规模、运作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获得了提升,当前我国形成的金融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Allen等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形成了“Allen-Gale Paradox”。其论述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能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离不开一个高效运转的金融体系的支撑[18],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从侧面说明了与其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金融系统是有效的,并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金融部门效率理论来评定中国金融体系。

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449.21万亿元和410.4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和10.6%,我国金融体系的体量规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保持稳定的增长,金融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深化。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上市公司共有5 031家,股票市值总额为832 615亿元,成交额达192 288亿元,总股本为74 821亿股。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总市值在近年来不断增长,根据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数据,两大交易所的股市市值排名曾多次进入全球前五,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庞大规模,以及中国作为全球重要股市的地位。2023年9月,我国债券市场各类债券余额总计达1 536 951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的余额分别为325 876亿元和543 228亿元,中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这体现了中国债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国内投资者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任。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2022年底,我国保险业的资产总额达271 467亿元,保单件数达5 538 322万件,保险金额为136 786 537亿元。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巨大,涵盖范围广泛。这使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一个全球金融业务的重要参与者,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投资机会。

在金融机构发展方面,中国的银行业规模庞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证券市场在全球排名前列,保险业也在不断增长。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超过4 000家银行机构,其中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等,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之一。2023年6月,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400万亿元,达到406.25万亿元,占整个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的90.44%,凸显了中国银行业的庞大规模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些数据都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和规模,支持了其作为一个金融大国的地位。

在国际金融活动和对外金融交往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23年6月仍然保持在31 929.98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这一数字证明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信心。根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数据,2022年我国国际投资总资产达92 580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的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0 335亿美元。2022年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为15 186亿美元和13 522亿美元,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渐趋多元化。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不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都有显著增加,202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27 950亿美元,这些指标数字不仅证明了中国作为金融大国的地位,也展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居全球之首。中国数字金融服务发展迅速,中国的在线贷款、虚拟货币等市场规模处于全球首位。中国拥有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数十亿美元。这些公司在支付、贷款、投资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并推动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高速发展。

(二)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本质,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金融强则经济强。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分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强国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金融机构,确实是一个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挑战。

一是金融国际地位面临他国竞争的挑战,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还需提升。金融强国不仅需要市场规模扩大,还需要金融体系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强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虽然不断提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国际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在进行中,需要更多的国际认可和接受。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领域还存在诸多的局限,这也限制了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角色,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在加快,但是开放的程度仍不充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金融账户的负债规模为6 764亿美元,2022年则急剧降为-294亿美元,境外资金通过金融账户进入国内的规模不稳定,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近期主要表现为贬值压力增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2021年年初的6.48附近,跌宕贬值到2022年11月份的7.24左右,在2023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持续存在。在对外投资收益方面,我国国际收支初次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持续保持逆差,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22年对外投资收益净额为-2 031亿美元,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成为一大挑战,金融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强国需要金融体系具备创新和竞争力,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巨大,但在金融创新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促进金融强国的建设。金融创新是金融强国的关键,它包括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金融创新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仍有一定差距。

三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挑战在加剧,金融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仍需加强。金融强国需要具备强大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曾经历一些金融风险事件,如P2P平台债务危机和股市崩盘等,还有部分小型商业银行的破产以及房地产金融危机,这表明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仍需不断加强。202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度调整,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三元结构双峰监管”框架,并突出强调了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开启了我国金融监管深化改革的新阶段[19]。新的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既是对现实风险挑战的回应,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举措。

四是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度效能在新形势下面临适应性的挑战,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以确保金融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虽然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的经济金融现代化提供更多支持。

总之,我国已经在金融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要跨入金融强国的阵营,还需要继续不断努力和改进。金融强国的建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实现金融领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但我国有潜力在未来成为一个金融强国,为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内涵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坚实、稳健、国际竞争力强的金融体系,以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与其他国家建设金融强国不同,我们要建设的金融强国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相适配的金融强国。在增强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强大金融体系相对标的同时,更要超越现有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和价值取向。在目标要求上要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在理论依据上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历史路径与国情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包括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国际竞争力、金融科技、金融普惠化、金融风险管理、国际合作、金融教育、可持续金融、金融文化、政府市场协同发展、金融监管、金融多样化、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市场透明度、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国际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归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金融发展、金融治理和金融国际化,其中金融发展层面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业务、金融科技、金融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金融治理层面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文化培育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金融国际化层面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金融开放、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力提升等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具体见表1。

表1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

续表1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战略路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需要在政策、制度、技术、监管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通常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可能包括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监管能力、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拓展金融对外开放等步骤。此外,还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吸引外资、加强国际合作等,以推动金融领域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具备竞争力。

(一)制定并优化建设金融强国的系统性政策框架

金融强国的实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法规,以管理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此外,政府政策还可以通过推动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促进金融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制定并优化建设金融强国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是稳妥推进金融强国工程的基础保障。

1.制定明晰的金融政策,以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首先,要明确政策目标,确保政策方向清晰、具体且可衡量。其次,政策制定者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包括金融机构、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以确保政策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实际操作性。此外,政策应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以便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调整。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政策得到切实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最后,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政策的认知和理解,以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向其介绍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和前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其次,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提供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以降低金融机构参与的门槛,鼓励其投资于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总之,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3.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以促进金融创新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减轻金融科技企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并加速技术创新。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推进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此外,政府可以建立监管沙箱机制,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安全的测试环境,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推广。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促进金融业务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21]。通过这些政策支持的落实,可以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4.制定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应当包括优化市场准入制度,降低企业上市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培育和发展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等,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此外,政府还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场法治化水平,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通过这些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促进股权融资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

1.促进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改革,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行业内的市场化改革,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跨行业合作,实现金融业务的综合化经营,以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22];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深化改革,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推动金融产业的持续创新和繁荣。

2.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推动国际化发展

优化跨境金融政策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供市场准入便利。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海外市场,引进国际先进金融技术和经验。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行,可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跨境业务,推动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3.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声誉

政府应推动整合金融资源,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兼并、收购或战略合作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同时,应引导金融机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采纳国际标准,提高管理、服务和风险控制水平。要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再者,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和业务,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全球影响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逐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并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大型金融机构,为国家金融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1.搭建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

建设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多形态的资本市场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市场监管。应推动股票市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市场投资价值。债券市场要优化结构,丰富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期货市场应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市场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市场整体运行效率。通过这些努力,有助于构建起多层次、多功能高水平的金融市场,为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市场透明度和法治性

应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提高市场法治化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情况。此外,要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规范、透明、法治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支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优化风险投资环境,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法律法规,保障投资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风险投资机构与创新型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市场,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深化金融科技的应用并做好风险管理

1.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借贷、投资和保险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借贷、投资和保险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促进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关键。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支付领域,推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在借贷领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授信和风险评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在投资领域,发展智能投顾、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投资顾问服务水平和资产交易透明度。在保险领域,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展保险销售渠道,提高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和定价精度。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金融科技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金融行业实现普惠、智能、绿色的发展目标[23]。

2.从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两个主要方面提高金融科技的安全性

提高金融科技的安全性,包括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数据隐私方面,应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实施数据加密、脱敏等安全技术,确保个人金融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同时,完善数据使用和共享的规范,尊重用户知情权,增强用户对金融科技服务的信任。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篡改。建立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威胁,确保金融科技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提高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有效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提高金融监管效能以优化金融风险管理

1.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框架,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综合考虑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出一套全面、有效的监管策略。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监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其次,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资源建设,确保其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同时,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其纳入监管框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合作也不可忽视,通过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应对全球金融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首先,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覆盖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部门,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完善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机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防止因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此外,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公开企业运营信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增强社会监督力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其对系统性风险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最后,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推动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以提高监管效能

推动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是提高监管效能的关键手段。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监管机构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分析金融市场的数据,实现对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实时、全面监控。这不仅能够提高监管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更好地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因此,应该积极推动监管科技与金融监管的深度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科技能力,以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式履行监管职责,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加强数据共享和监测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共享机制,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方能够实时、全面地获取各类金融数据,更准确地评估风险状况。同时,加强数据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苗头,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决策支持。与此同时,应当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合作,提升数据质量和处理能力,以更高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从而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扩大金融开放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提升金融体系竞争力

1.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该积极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对话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挑战,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应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建立金融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合作

首先,需要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信息、交流经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基础。其次,应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的便利化。这包括加强监管合作,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保障的投资环境。同时,还应关注金融创新在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索数字货币、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跨境交易的效率,降低成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最后,应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总的来说,建立金融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合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通过加强沟通、推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关注金融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更加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环境。

3.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体系双向开放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稳定、透明和法治化的金融环境。首先,应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规范化,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接轨,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其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付清算系统、金融信息中心等,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再者,优化政策环境,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流动便利等,降低国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运营成本。同时,要加强人才吸引和培养,汇聚全球金融人才,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将有利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国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推动国家经济的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要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国际业务,这是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其拓展海外市场和业务范围,增加国际化人才储备等。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国内金融机构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金融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五、结论与建议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使命,它不仅要求综合考虑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还需要政策制定者深入思考和规划适当的路径和策略。我国金融体系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我国成为金融大国,也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金融体系的发展成效与金融强国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基础性目标要求,体现为金融发展、金融治理和金融国际化三个主要层面的十六个发展目标。在综合金融强国的内涵特征、建设现状与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战略路径,可以从政策框架制定、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建设、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监管增效、金融开放扩大六个主要方面展开。对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还应在金融教育和金融文化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一方面,要做好金融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金融素养,鼓励理性投资;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金融业的人才质量,通过综合性的培训和教育措施,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金融行业培训标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内部专业培训,支持高等教育金融专业建设;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设计专门的金融培训课程和项目,通过解读融资政策、介绍融资产品、分享融资经验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了解金融市场和融资流程,提高其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打造金融创新教育平台,通过引入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案例分析、实践项目设计等内容,引导学生和从业人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同时,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对接,激发年轻人在金融领域的创业热情。

另一方面,要培育良好的金融文化和打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通过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让更多人了解储蓄和理财的重要性,同时,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公众合理规划支出,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健,金融机构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营造一个负责任的金融环境;增加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以确保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利用先进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我们应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符合他们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在贷款、储蓄、保险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支持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融资和投资渠道,以及推动金融机构与初创企业的合作,同时,我们还需营造鼓励跨界合作和分享的氛围,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创业激情,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金融生态,鼓励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强国金融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强国有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秦晋争霸
P2P金融解读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