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十三个日夜 寻找失落的天空之城
2024-01-25西西里
西西里
“大地啊,我来到你岸上时原是一个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时原是一个旅客,而今我离开你的门时却是一个朋友了。”
关于三毛最负盛名的游记作品《万水千山走遍》,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它令我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满怀憧憬,所以每次踏上旅程,心中皆是期待。这一次,我选择了秘鲁,独特的地貌和多样的生态形成了她多维度的美丽,来一趟便能领略万水千山。于是,我从秘鲁首都利马出发,来到印加古城库斯科和圣谷的“网红景点”马拉斯盐田,再到心心念念的马丘比丘,最后钻进亚马孙的丛林中,完成了一场有生之年难忘的冒险。
利马老城,探秘“人骨教堂”
秘鲁之旅的第一站,首都利马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选择,这是一座拥有漫长海岸线的现代化城市,古老和新兴在此融合。
秘鲁的航空和陆地交通枢纽都以利马为中心,从国内飞亚特兰大再转机到利马,经过22 个小时的航行,终于落地。尽管西部茫茫的沙漠地带近在咫尺,利马市区却见不到黄沙弥漫或飞沙走石的景象。同时,作为世界闻名的无雨城市,利马的四季没有雷鸣电闪、疾风暴雨,十分舒适宜居。
利马市分为新旧两个城区,靠近机场的西北侧是老城区。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痕迹,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林立,著名的旅游胜地圣马丁广场也坐落于此。漫步广场,穿梭在古老建筑中,依稀能听到久远的声响,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倒流,亲眼见证了秘鲁历史和文化的更迭。
从圣马丁广场步行15 分钟便可到达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始建于1673 年,1774 年竣工,是热爱猎奇的旅行者们绝对要打卡的地方。它位列“世界最恐怖景点”榜单,因为教堂的地下墓穴埋葬了7 万人的尸骨,排列整齐成“万人坑”,是名副其实的“人骨教堂”。由于西班牙殖民时期大肆传教的影响,秘鲁人深信教堂才是通往天国的通道,于是祈求死后葬在教堂下面,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便成为秘鲁人死后埋葬的圣地。但由于地盘有限,后人决定这里只存尸体的颅骨与大腿骨,身体其余部分均移出修道院。
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整体是一座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豪华的内饰、华美的红砖回廊与精致的天井花园,美丽又神圣。修道院内还设有一流的宗教图书馆,它是秘鲁最重要的宗教文化研究场所。进入图书馆,宁静的气息会瞬间将你包围,仿佛时光都凝结在此刻,阳光从天窗洒下,照耀在书架整齐排列的古老经书上,教堂如同18 世纪初建成时那般熠熠生辉。
库斯科,来自古印加的色彩
在利马游览两天后,我便抵达库斯科。
库斯科是印加帝国的首都,也是秘鲁最受游客喜爱的地区。在利马,每天都有航班往返于库斯科。站在库斯科机场仰望,高原山区的蓝天白云格外清澈透亮。库斯科是一座用巨大石头构筑的城镇,西班牙人保留了原来印加人用泥瓦和石头搭建的神庙和城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新的教堂、修道院。所以在库斯科常常能看到一个建筑里存在两种风格、两种文明的交融,让这座3500 米海拔上的城镇更添了一份神奇。
在南半球的春季,云层压得很低,衬得库斯科的建筑更加宏伟。但愈加宏伟,也愈加落寞,一砖一瓦都记录着这座古老城池的风云变幻。库斯科的房屋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算不上色彩斑斓,但大片土色的石头建筑却别有一番风味,这土色也恰巧构成了独属于库斯科的色彩。
傍晚的库斯科有着与白天不同的韵味。我乘坐巴士来到一处小山丘,看金色的余晖洒在萨克塞华曼石墙上,使它更显时间洗礼的厚重与沧桑。鬼斧神工的萨克塞华曼石墙用重达50~100 吨的石块筑成,它们被切割成七巧板的形状,彼此紧紧地扣在一起,紧密到连插入一张纸的缝隙都没有。
不一会儿,远处天空中淡红色的云彩慢慢消散,平原和远山的颜色慢慢变成鸽灰色。夜幕之下,我呼吸着稀薄又如薄荷般清爽的空气,回想走过的市集和遇到的人,心中充满着一场繁华落尽后特有的平静。
钦切罗,集市上的宝藏葫芦
印加圣谷坐落在马丘比丘和库斯科之间,是我的秘鲁之旅第三站。这里是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的主要聚居地,隐匿着印加帝国遗留的宫殿与城堡古迹。在库斯科乘巴士前往印加圣谷,从车窗向外眺望,雪山、田野、牛群、羊驼……宛若画卷,动人心弦。这些在路途中随处可见的羊驼,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象征着一种文化。
羊驼是古代秘鲁人驯化的家畜,是他们摄入脂肪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同时还是唯一的驮兽和不可或缺的祭品。从这个角度看,古代秘鲁的文化传承非但没有被外来文明打断,反而相互融合并一直延伸到现代。或许是因為自身的古老和神秘,又或许是因为缓缓的步伐,羊驼在这里存在得恰如其分,像这个国度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走来,如同行走的活化石。
随车北行约30 公里,便到达圣谷首个目的地——钦切罗,一个充满印加风情的小镇。镇上住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南美印第安人分支克丘亚族的后裔,他们仍说着克丘亚语,主要以制作纺织品和陶器的手工业为生。来到此地的游客不多,更多是穿着本地服饰的妇女和孩童,随处可见售卖手工艺品的小摊,围巾、腰带、帽子、首饰、竹笛、陶器等商品琳琅满目。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葫芦做的容器,它是印加文化的独特体现,距今已有3000 多年历史。温暖而干燥的山区孕育出外壳坚硬的葫芦,当地人将它采集回来后,先将外皮刮掉,暴露出淡褐色的木质外壳,然后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干,工匠们再用铅笔在葫芦表面打上画稿,借助刀具进行凿刻和镂空。秘鲁的葫芦雕刻好似连环画,一个小小的葫芦上,能刻几十幅图案。这些图案前后呼应,能够完整地叙述出一个故事。
莫瑞梯田和马拉斯盐田,珍贵的遗产
纵贯秘鲁南北的安第斯山脉巍峨绵长,随着山脉海拔不断攀升,地形愈加崎岖复杂,资源也越来越匮乏稀缺。再加上气候极端多变,对于靠天吃饭的印加人民来说,想要战胜自然存活下来,挑战可谓无处不在……无论是千年之前的印加祖先,还是后来一代一代的印加血脉,都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在与自然、与命运的斗争中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圣谷是安第斯山脉中乌鲁班巴河的河谷,它虽靠近库斯科,但海拔比库斯科要低一些,在2000 至3000 米之间,落差很大。安第斯山脉地区时常干旱缺水,鲜少有平坦适于耕种的土地。于是莫瑞梯田应运而生。它是印加人开山耕地的典范。圆形漏斗状的莫瑞梯田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5 摄氏度,形成了20 种天然的微气候和生态环境。颇具天赋的印加人,正是利用安第斯山深处的自然特征,开启了物种杂交、改良外来物种的实验,由此将农业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阶段。
如果说,莫瑞梯田可以一窥农业生态的奇妙之处,那么来到距其9公里之遥的马拉斯盐田,设计复杂又尽显巧思的引水灌溉系统,将更令人惊叹。
马拉斯盐田四面环山,层层叠叠的盐池中交错分布着乳白色和泥土色,从远处遥望,山坡上仿佛镶嵌了无数马赛克色块,又像是平铺着一层诱人的白色巧克力,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盐田的源头是蕴藏丰富盐分的布吉欧温泉,当地人依靠这个天然的泉眼,搭建了复杂而巧妙的水流系统,通过多条纤细的引渠,将泉水缓缓引入近4500 块盐田中。盐水蒸发后,盐体结晶并附着在盐池的泥墙表层及池底,此时盐工们会将水源关闭,待盐池干透后,把池塘边缘结晶的盐粒收集在盐袋中背运出去,之后又会重新开启水渠。整个过程自印加时代起一直循环至今,如同时光的沙漏,细腻绵长。
马丘比丘,终见失落之城
马丘比丘是我的心愿清单上人生必去地点之一,但去一次马丘比丘属实不易。一来到秘鲁本就路途遥远,二来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的交通相当繁琐,先要从库斯科到欧燕台,再从欧燕台坐火车到热水镇,最后从热水镇转乘大巴上山。
从欧燕台到热水镇的火车有不同车型,最奢华的是360 度全景火车,尽管价格高,但一票难求,想预订这一班必须提前做好攻略。我订的是普通版的火车,但车厢出人意料的舒适,透过天窗可以欣赏四周景色。
热水镇像中国甘南的扎尕那,宁静的小村庄坐落在山脚,偶有雾气萦绕在山腰间,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味。镇子虽小,却五脏俱全,集市上热热闹闹的人群,大抵都是像我一样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想要一睹马丘比丘真容。
虽说大费周折,但疲惫感在看到马丘比丘的瞬间烟消云散,只觉得来这一趟无比值得。马丘比丘是隐藏在山谷深处的古老奇迹,也是印加文明的最后藏身之地。这座用石头垒起来的印加文明遗址,海拔2430 米,地处热带山林的中心,环境优美,风光旖旎,198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巨大的城墙、层层叠叠的梯田,陡峭的坡道似乎是从岩石峭壁上自然切割下来,散发着古老、质朴的气息。行走在石头堆砌的遗址之间,像行走在云雾石林。开阔的草地上还有不少野生羊驼,让整座天空之城更具童话意味。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又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在山顶的悬崖边,可以看到落差600 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垂直峭壁,也难怪聂鲁达在他的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站在最高处,看着眼前缥缈的云烟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印加古迹,好似误入仙境。我们一行人像朝圣一般,对眼前的景色发出无数次惊叹,只想多待一会儿,再多待一会儿。
亚马孙雨林,野生生物天堂
穿过大半个地球来到南美洲,当然不能错过亚马孙雨林。亚马孙河源自秘鲁,这条神奇宝库,百转千回地流经了八个南美国家,直奔大西洋,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和奇珍异兽。
我飞往通向亚马孙雨林的门户城市——马尔多纳多港,预订的酒店藏在热带雨林深处,需要坐船才能到达。酒店极其环保,房间没有空调,但宽敞开阔。早晨,光线从屋子的四面八方透进来洒在床上,我被温暖的阳光叫醒,才发现已经完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夜晚,酒店道路的照明油灯如点点星斑,徒增了几分浪漫。
亚马孙雨林是我去過的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这里有野性、刺激,也有随性、自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都散发着自由的快乐。在雨林里的这几天,我几乎与世隔绝,手机一类的通讯设备除了拍照毫无用处,干脆全身心地感受这份难得的清静。
拥抱大自然,回归原始,只用脚步去丈量、双眼去发现。白天,我坐船在丛林中寻找树懒,因为它们行动极其缓慢,需要等很久才能看到那些慵懒的身影出现。夜游亚马孙是酒店的特色项目,也是看到夜行动物的绝佳机会,通过头灯打在鳄鱼眼球的光亮来寻找它们,至今想起来还是件很刺激的事。
亚马孙的河面蜿蜒辗转,有开阔的地方,也有窄得只容一船通过的支流。其中一天有水上探险活动,船快速地穿梭在枝叶繁茂的雨林,在河道上我们找到不少鸟类栖息地。秘鲁拥有1800 多种记录在册的鸟类,是世界上第二个鸟类集中度最高的国家,很大一部分的鸟类都栖息于此,除了可爱的鹦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号的稀有鸟类。因保留了原始森林纵向的延伸区域,这里也成为鸟类爱好者的“最佳观鸟点”。
在广袤的原始雨林中探险,曾是我不敢想的夙愿,而今亚马孙变得触手可及,神秘的面纱在我眼前被慢慢揭开,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净土还保存着原始风貌,但愿这片人们心中的神秘之地永远长存。
编辑+ 周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