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与开发探析

2024-01-25沈阳赖继年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保护

沈阳?赖继年

摘 要:南京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永恒印记,新时代保护和利用好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远意义。现如今,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建设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保护利用资金不足、专业人才队伍欠缺、宣传力度不足、“文旅融合”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加强社会引流、培养高校型人才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深度发展“文旅融合”相关建议,旨在以保护为首的基础上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 红色育人 保护 利用

红色文化就其红色性质和资源地域特征而言,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同中国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如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指的是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资源指的是革命历史、革命精神、文学艺术作品等。南京是党领导革命斗争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见证地,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南京都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精神。深入挖掘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体系,对于新时代赓续红色命脉、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红色育人的教育作用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一、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而全面,主要见于从“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南京人民斗争的伟大光辉历史。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点主要的物质存在形态有红色史迹包括遗址和纪念场所,遗址又分为机构、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与旧居、烈士陵园和陵墓,纪念场所分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纪念性构筑物。精神层面有雨花英烈精神、梅园精神、渡江精神等红色精神。从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来看,南京目前调查出存于1921—1949年间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共有165处,其中已经损毁的资源点65处,保护状态一般的资源点22处,保护状态完好无损的资源点78处(见表1)。[1]

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呈整体分布在六合区北部、江北新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还有呈散点式呈现于雨花台区、栖霞区,主城区主要存在于玄武区、鼓楼区、秦淮区,各个行政区都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总体来说高度聚集在老城。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市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分布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到主城区域内。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红色资源点的分布以新四軍活动为空间特征,主要分布在高淳、溧水、江宁、六合、浦口等地。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点主要分布于六合区老城、长江南部的主城区以及浦口区。党团组织发展主要分布在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栖霞区等地。

二、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

南京市作为最早开始保护红色遗址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城市之一,在多年的努力建设下,已经取得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成果,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律守护红色文化的实施

2021年5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通过《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简称“《条例》”),并于7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步入法治轨道。面对网络上恶意贬低、嘲讽英雄烈士、歪曲事实的言论和现实中故意破坏文物的行径,用法制来保护丰富的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在南京目前的165处资源点中,国家级爱国主义基地有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11处,党史教育基地20多处。南京的档案馆一直致力于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积极为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同时也是学习党史党建的重要资源地,在地域性纪念馆中陈列中国共产党简史,为青少年学习了解共产党发展史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传承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自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国红色文化旅游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整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设立文化旅游部,推广文旅融合,自此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南京作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建设。据全网统计,2022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南京红色景区接待游客15.61万人次,较2021年增长115.27%,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红色元素与影视戏剧的融合

红色文化是南京的重要文化底色,在南京的历史丰碑上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影视戏剧是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如沉浸式戏剧《代号1921》在雨花剧院演绎,该剧生动再现了雨花台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在江北新区红色广场上上演的《红色记忆》再现大革命时期的“二九卧轨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江北地下交通网、渡江战役等著名事件,联动全市红色资源,传播红色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

三、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的切实保护和多元利用一直是南京市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已取得不错的成果。但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还存在经费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缺少、宣传力度不够和“文旅融合”发展不深入等问题。

(一)保护与利用经费不足

南京市各级政府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大部分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点的保护利用经费都由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且多用于文物修缮和建筑维修,但由于部分区县的财政收入一般,对于红色遗址的修护投入力度比较小,使得资金短缺成为部分地理位置偏僻、人流量较少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南京大多数红色资源点为免费开放,相关单位缺乏保护动力,不愿意为文物修缮投入资金;另一方面,保护与利用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导致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二)专业人才队伍缺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都得靠人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涉及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要高,首先在思想上必须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重视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其次在能力上,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相关专业技术,如现在推崇的VR(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于南京市的红色纪念场所来说,这样的专业性人才队伍还相对匮乏。

(三)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还不够,大部分人只听说过红色文化,却并未对红色文化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面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处于冷漠的态度,对于纪念馆的参观也属于走马观花的形式。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内工作人员表示:“周末的旅客人数达到千人,而工作日旅客人数只有百人,我们多数接待的是以旅游团形式参观的游客,这些旅客中外来旅客较少,相较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高热度的红色旅游点,外来旅客对于本地一些地理位置较偏僻、热度较小的红色旅游点认知度较低。”而据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纪念馆一天接待游客数量最大限度为8万人,红色场所人流量的显著对比反映出部分红色文化场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这意味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红色文化传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地建成纪念馆的热门红色资源点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已开设相关红色网站,同步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博账号,实现网上人员“云参观、云了解”;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南京工运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等还未建立相关的网站和公众号。然而,即便开设相关红色网站,也无法做到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生活,原因是一方面儿童和老年人的网络用户较少,另一方面只有少部分研究人员和学者会特意进入专栏学习。

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青少年确立正确政治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所强调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大学生领悟党的革命精神,实现自我价值。新时代探究红色文化與思想政治的深度融合还面临许多困境,比如南京市各大高校还未成立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师团队,校内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缺失,红色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较少等。

(四)“文旅融合”发展困境

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寻找到各自发展新路径,但是在双方融合的方式以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问题上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南京市作为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典型城市,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中面临陈展方式单一和基础服务欠缺的问题。

1. 旅游形式单一

南京作为中国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和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涵盖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光辉缩影,这使得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整个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中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现有的红色文化主要通过图片文字、纪念塔、雕塑等形式展现,这是一种静态的、让参观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效率不高,且过多的文字展示容易造成参观者的视觉疲劳,让游客产生一种走到任何红色景点都是相似场景的错觉。各类展馆基本都是配备经过严格训练的讲解员进行规范式讲解,缺少互动和交流,参观者体验感也不强,有些红色文化资源甚至还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 基础服务欠缺

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景区周围缺乏餐饮、休闲、购物等娱乐设施,令游客望而却步,丧失了游玩的心情。有的景区内部设施老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且存在游客休憩区与景区风格不一致的问题。讲解人员数量不足,很多景区还未配置电子讲解设备,无法照顾到个体旅游者。

四、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实际策略对于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列出几点相关建议。

(一)加强社会引流

政府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尤其对损毁严重尚待修复的遗址建筑;可以引入民间资本,鼓励企业对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社会公益的资金筹集,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媒平台发布红色热点吸引社会流量,同时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点管理面,提高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二)培养高校型人才队伍

结合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寻找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最佳融合路径。

首先,各高校应在红色文化人才队伍的组建方面提供研究资金,给予人才和物质上的支持。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积极研究红色文化相关课题,提升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关注在教学中将红色文化落实到课堂。其次,各学院可定期开设红色文化主题讲座,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激发研究红色文化主动性。最后,注重高校与社会的合作,联合区域化红色文化资源主管部门,推进红色文化的深入化研究。

(三)加大红色宣传力度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将红色文化彻底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同时也值得南京市所有高校去研究。在社会治理方面,以公共资源为载体,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双向利用;在南京各大高校内,促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用红色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1. 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治理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公共资源的属性。[2]对于大部分公共资源来说,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具有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文物与周围建筑风貌、交通环境、公共资源利用息息相关,应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公共资源协同发展,在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效能的同时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公共资源关系,构建红色文化公共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如红色公共图书馆、红色火车站、红色主题公园和红色道路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公共空间,以红色文化为媒介治理城市公共空间,既做到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实现将红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红色空间的打造可以借助南京文创公司、科研机构、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资源多的优势,借助大学生红色文创节、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设计大赛等征集平台。

2. 红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

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让大学生增加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文化认同,深刻感受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3]可见在思政课堂上结合红色文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途径。[4]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结合,会使被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南京各大高校应合理利用地域优势,开发本土红色文化。如浦口区高校可深入研究1921年南京近代产业浦镇机厂至1949年三浦战役结束的浦口红色档案资源,探究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以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背景,打造高校专属特色红色思政课,让同学们认识到红色文化就在身边,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提炼红色精神,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炼红色档案资源的精神内涵,挖掘时代内涵、传承革命精神,为高校思政课堂提供价值支撑。以红色精神为课堂中心,更容易唤起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红色记忆的缅怀,促进课堂精神层次的提升。

3.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校园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应该落实到实践中。各高校可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志愿者”行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红色资源区,组织学生参观红色资源区,搭建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交流平台,加强学生与红色资源区的线上沟通,在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促进红色文化的了解和吸收。校内可开展红色文化论文评选、演讲竞赛,激发在校学生研究红色文化热情。寒暑假定期组织大学生“红色教育旅游”活动,在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4. 网络传播红色文化新形式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着传媒技术影响的日益扩大,同时也催生了新型文化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5]红色文化的传播不能局限于图文的呈现和专员的讲解,网络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更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红色文化本身蕴含着革命先烈舍生忘死、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红色资源区应当建设线上传播平台,通过云平台微视频的形式来宣传红色文化,定期在开设的微信公众号、QQ频道向不同年龄群体投送红色资源的最新内容。开设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账号,使红色文化多元化呈现;采用纪录片的方式,使红色文化资源以全新的视野出现在大众视野。随着5G、6G技术的到来,VR技术越来越有保障力,调查显示,在网络环境下生长的年轻群体对新技术会产生更多的包容性,将VR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利用VR技术重现红色旧址场景,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为体验者提供真实情感体验,可帮助其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价值。[6]

(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建设,在促进红色文化传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带动旅游业形成发展创新点。新时代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是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1. 红色景点联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

南京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点丰富,且每个资源点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在保护红色遗址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打造红色文化遗址为地域性的显著性标志,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古镇、绿色发展、生态园林等当地特色文化景点有机结合,形成文化传播、风景观光和生态治理一体化建设。旅游部门要注意整合各旅游景点共同开发,如根据景点地理位置、历史事件脉络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各具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主题区域化建设。同时设计符合旅游者审美需求的旅游产品来增加旅游景点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注重实物的展示,精神宣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红色景区讲解人员应当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以精神内涵扩大影响力,引起旅游者情感上的共鸣;打造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实物展示,让旅客能轻松在短时间内把握景区的主题内涵,汲取精神力量,丰富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 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增强游客体验

当地政府要统筹规划,预算完善景区服务设施资金,拨款投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既满足游客基本的食、住、游问题,同时兼顾娱乐问题。[7]景区的基础设施要及时更新,如设立休息区,为旅客提供座椅和食物饮料,解决游客“如厕难”问题,保持公共卫生。在交通上开设景区直达公交,解决偏远地区令旅客“望而却步”问题,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景区内部可以开设互动性娱乐项目,如图片拼图、找对错、时间事件连线等益智类游戏,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达到红色旅游景点的革命教育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引进高新技术,如VR技术,通过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打造一种逼真的虚拟世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原真实事件,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3. 结合乡村振兴,拉动经济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南京市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稳步有序地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主要是产业振兴,截至2022年8月,南京市建成美丽乡村2000多个,其中大部分美丽乡村被建设成为乡村全域旅游目的地,带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南京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呈现散点式分布,有32处各分布于溧水区、六合区,主城区外红色资源点众多,将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业融合,依托自然景观,以红色景区为中心点,推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红+绿”的发展模式[8],将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周边乡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结合乡村风俗人情、当地文化,融入文创产品,如纪念品、纪念章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可解决乡村人口就业问题,拉动经济增长。

五、结语

时代总是在变化发展,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伟绩,人们可以体验红色革命精神的震撼力量。南京作为具有豐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其价值不可估量。社会各个主体应联合起来,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更多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创新路径,力求让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萌.南京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传承新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70-173.

[2] 朱晖,李璐颖,李哲林,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空间协同治理的微更新探索——以广州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保护提升规划与建设为例[J].规划师,2022(12):154-160.

[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4] 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75-76.

[5] 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23(2):86-88.

[6] 胡枫,宛俊美.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品位·经典,2021(7):44-47.

[7] 朱虹,宋丹丹.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J].旅游学刊,2023(1):10-11.

[8] 陈宁,徐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荷塘经验” [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6):43-52,15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重点项目(2021 JSJYDJ01007),“江苏高校红色文化传承机制变迁与新时代构建研究”,南京工业大学教改项目“江苏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30175)。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保护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